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山羊和兔子,山羊在星期一、三、五说谎,兔子在星期二、四、六说谎。在其他日子它们说实话。一天,来了一只猴子,见到山羊和兔子,分别向它们提出关于日期的问题。山羊和兔子都说:“前天是我说谎的日子。”那么这一天是星期几?  相似文献   

2.
你若敢说你从来没有说过谎,那么这肯定是一个谎言了。谎言是人性的一部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没有谎言。谎言的祖师,应该是《圣经》里面的那条蛇,所以人类从亚当夏娃开始,就掌握了说谎的技巧。有时想想,即使在上帝掌握的伊甸园里,都制止不了谎言的播种、生根、成长,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又怎么能屏除谎言于日常生活之外呢?  相似文献   

3.
研究探讨了小学7、9、11岁儿童在对说谎与说真话进行道德评价时不同情景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小学儿童对于具有积极意义的说谎/真话的评价显著地好于消极性的说谎/真话.但在对具有积极意义的说谎以及具有消极意义的真话进行评价时,具有显著的情景间差异.总的来说,在个体情景下,对谦虚谎及做好事说真话的评价具有年龄的效应,且谦虚谎的评价比白谎更为积极,而白谎的评价比集体情景下的说谎与伤害性说谎更为积极;而儿童对于交往情景下直率真话的评价在所有的年龄都趋于中性,有别于其他情景.  相似文献   

4.
交往情景下个体对说谎的理解及其道德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探讨了个体理解交往情景下说谎/说真话概念及其道德评价上的年龄差异,以及事实成份、交往动机与交往情景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3岁到4岁是说谎概念理解的转折点;(2)除3岁儿童外,大部分被试依据事实成份来理解谎前真话;(3)从小学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对“白谎”与直率真话的道德评价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交往动机或情景因素。  相似文献   

5.
沙光  天米 《天风》2011,(3):47-48
原文学:"谎言"一词的希伯来语原义为"说谎、不真实、虚假",相关译词为"谎诈、虚假、谎、假、谎话、虚谎、谎言的、哄人的",字源于"撒谎、欺骗"一希伯来语单词;而"谎言"希腊语原义为"撒谎、说假话、诈骗",  相似文献   

6.
谎言可测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生活在谎言的世界里。为了自尊说谎,为了虚荣说谎,为了掩盖失败说谎,为了某种利益说谎,为了爱说谎,为了恨说谎。说谎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成就”之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统计,每人在每周中至少撒较大的谎达13次之多。乔伊斯·布拉泽博士则指出:一个美国人平均一天要说200句谎话。 诚然,并非所有的谎言都是有害的,正因为如此,人类还专  相似文献   

7.
假想的道德两难情境下小学儿童对说谎或说真话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根跃  王玲凤 《心理科学》2006,29(5):1049-1052
研究探讨了294名7、9、11岁的小学儿童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对说谎或说真话的道德行为抉择。结果表明,在个人谎故事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说真话;在集体谎故事条件下,11岁儿童比7岁、9岁儿童更倾向于选择说谎。7岁儿童已具有初步的集体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的集体观念日趋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更多地从诚实、为集体或为个人等多个方面来陈述说谎或说真话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邵珊 《天风》2016,(4):29-30
正抛开有无宗教信仰,"人不能说谎"、"说谎是恶"等观念已是人们普遍的道德共识。因此,人们经常教导孩子"不许撒谎"。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又经常会遇到不得不说谎的情况。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些人为了保护犹太人,将犹太人藏在自己家中的隐蔽处。当遇到德国军人前来质问家中是否有犹太人时,他们应该如何作答?是因为不能说谎而如实告知犹太人藏身之处呢,还是为了拯救生命而选择说谎?  相似文献   

9.
儿童说谎的现象较为普遍,说谎的动机也较为复杂。每一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坦白诚实、不撒谎。奇怪的是,即使在很严格的教育条件下,儿童说谎仍然像吃家常便饭一样来得容易。儿童何以说谎呢?一、想象与现实相混淆儿童的说谎心理,一般是在三岁后才开始的。由于知觉经验贫乏,他们往往以自己的想象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例如:儿童骑着一根小木棒,使一头着地。冲向爸爸,嘴里还喊着,“我的大马跑来了,快闪开,要咬爸爸了。”还有的儿童时常向人夸口爷爷给她买了一艘大飞船,还带她上天去看星星和月亮。儿童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想象和希望,常常会表现出歪曲现实,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现象,而把想象  相似文献   

10.
每位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诚实正直的好孩子,可现实生活中偏偏就有一些孩子爱撒谎。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您家的孩子不撒谎呢?我觉得您应该切实做好以下五点: 1.身教胜于言传 父母往往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谎当成玩  相似文献   

11.
正毕淑敏在文中写道: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我也说过谎。在我成长的路上,同样生长着一棵"谎言三叶草"。五岁那年,我摘下三叶草的第一片叶子。我是个胖嘟嘟的小女孩,没人陪伴玩耍时,就会"啦啦啦""呜呜呜"地哭一通,忙碌的小伙伴们无动于衷,依然奔跑在田间旷野。泪眼婆娑中,走来了隔壁的小刚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朋友们几乎都遇到过孩子说谎的现象。对此现象,家长朋友们都极为关注和敏感,许多家长认为这是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有的甚至认为“说谎是小偷的开始”。其实这些都是不太正确的看法。心理学家认为,说谎是一种故意的欺骗行为,是一种蓄意和深思熟虑的对真实情况加以歪曲的企图。目的是掩盖真相,从中得到某种好处或逃避某种害处,进而使心理感受愉快。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却不能简单地下这样的结论。因为,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的发展尚不完善,说谎的原  相似文献   

13.
傅根跃  王玲凤 《心理科学》2005,28(4):859-862
研究探讨了291名7、9、11岁小学儿童在为集体或为个人情境下对说谎或说真话的理解和道德评价。结果表明,集体观念已经对11岁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产生显著影响,11岁儿童在为集体情境下更少将主人公的话判断为说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对个人真话的评价越来越消极,对集体谎的评价越来越积极;当诚实原则和集体观念发生冲突时,7岁儿童主要受到诚实原则的支配,9岁儿童集体观念与诚实原则几乎是并驾齐驱,11岁儿童主要受到集体观念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更多地从诚实和为集体两个方面陈述评价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男人的谎言     
女人自古就戴上了“爱说谎”的帽子,这实在是冤枉。男人不说谎吗?历朝历代那些争权夺利谗害他人的政客,说的不都是“指鹿为马”的弥天大谎吗? 不过,撇开其他对象或场合不论,单说在夫妻两人的小天地里,我认为男人说谎在所难免,这是维系夫妻情感、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必要手段。男人对女人的说谎,从恋爱期就开始了,中国人谈恋爱,男人首先发起进攻,属于男追女的模式。当然,泼泼辣辣的飘起长发追男人的女人也是有的,但至今仍不是主流。女人喜欢一个男人,习惯于展示自己的美丽温柔,对男人施些温情,缓慢地表露心迹。男人却没有这个耐性,冒冒失失地从情壕里  相似文献   

15.
那是个美丽的秋天的中午,我走马上任做了G市的市长。那天我喝了很多,因为大家都很热情。大家说欢迎市长讲话,我一定是喝得太多了,以至于我说了个天大的谎,我说:“不但要让母鸡下蛋,还要让公鸡下蛋,而且不比母鸡差。”事后我非常后悔,我想公鸡怎么会下蛋呢?这是连小孩子都  相似文献   

16.
孩子说谎,一般起于3—4岁,尽管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不外乎“趋乐”和“避苦”两大类。 “十个孩子九好强”,为了博得赞扬而说谎,就是由“趋乐”心理导向的;而孩子更多的说谎是  相似文献   

17.
阳台上,放着一个鱼缸,鱼缸里有两条一大一小的金鱼。夜深了,天气开始变得寒冷起来。"妈妈,我感到缸里的水快要结冰了,我们会冻死的。"小金鱼胆怯地说。"孩子,只要我们游向太阳,就不会被冻死。"金鱼妈妈安慰着小金鱼。"黑夜里怎么会有太阳呢?我们怎么可能游向太阳呢?"于是,鱼缸里两条一大一小的金鱼开始游动起来。"妈妈,我不行了,我再也游不动了。"小金鱼泄气地说。"孩子,千万别停下来,一  相似文献   

18.
近日读报,有这么一件事:一个5岁女孩的妈妈,下班后没有来得及换下工作服,就匆匆地去幼儿园接孩子。可是,孩子却不见了,老师急得不得了,说刚才还在这里做游戏,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大家找了半天,才发现躲在拐角处哭泣的女孩。老师和这位妈妈直纳闷,这孩子为什么躲到这儿哭呢?问了好久,女孩才抽泣着说:“妈妈穿着这身衣服来接我,太不好看,丢死人了!我不想见你!小朋友都在比妈妈,看谁的妈妈最美!”这位妈妈听了孩子的话,好不伤心。她说:怪不得这些天孩子总是督促我穿新的、好看的衣服,戴漂亮的首饰,甚至出门前还要检查我是否抹了口红呢?原来如此!我是印刷厂的工人,孩子觉得我的工作服不美。  相似文献   

19.
(l)艾丽丝进了忘却林,使她忘却了当天是星期几。 (2)偏偏又受到了两个怪里怪气的兄弟俩的阻拦。怪哥哥逢星期一、二、三是说谎日,四、五、六讲真话;怪弟弟星期四、五、-六是说谎日、一、二、三讲真话。哥俩非要艾丽丝讲出当天是星期几方可通行。哥俩各讲一句话由艾丽丝来推算。 (3)哥哥讲的是:昨天是我的撤谎日;弟弟讲的是:是我的撒谎日。聪明的艾丽丝很快便推断出当天是星期几。昨天也诸君,请问是星期几呢?(答案见丫期)飞we一全︸一不三巫三.-l-︸--﹄l不一︸l-.一11-。一l﹃ee--一i︸.1=-一--︸J-今-一-︵。-﹄︸-.-一︸1奋--一---一1--…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比较了幼儿及小学儿童在亲社会与反社会情境下对说谎/说真话的理解及幼儿对其所作的道德评价上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自4岁开始儿童能够明确地理解说谎/说真话,并作出相应的道德判断.但3岁幼儿无论是对说谎/说真话概念的判断,还是道德评价,不能对行为与言语作明确的区别.习俗性特征对说谎概念判断的影响始于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