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运河除具有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意义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突出的审美属性。从审美形态上看,它囊括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等审美形态。从审美范畴看,它既崇高,又优美。研究大运河的审美价值,对于丰富运河文化研究内容、深化其内涵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一种美学范畴,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超越了文字、线条、色彩之外而传达出来的一种"神",其中包含了经过主观情感折射之神,甚至会成为完全的主观之神。这种神能给人以审美快感。山水画意境的产生,要画家悟道,必须"物我神游"忘形于身外。将其付诸笔端,意境就产生了,这时的山水画,既体现了玄学的玄,又开拓了美学的美。  相似文献   

3.
形式、形态与风格在艺术学、美学甚至文化学研究中内涵往往易被混淆,厘清这些概念是审美形态学研究必须要做的工作.当前国内美学界对审美形态范畴的研究偏好从人为建构的逻辑体系出发,大多忽视了形态学的本己视角,也没有看到审美形态的范畴史不过是历史展开的人类精神史,而不是理论家们的纯粹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道教的审美思想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宣传,进一步渗透于社会文化生活之中.道教的美学观念与许多文学艺术形式相结合,由此得到具体化、形象化的艺术表达."苦-乐"的道教美感转化论通过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艺术形式否定了功名、事业、家庭等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现出人应超越浮生,及早修行,获真成仙才是人生之大美大乐的道教审美思想.丑-美的道教美感转化思想在明清文学小说作品中也转化为一种独特的文艺美学判断-"德"的美(道之美)才是更高的、真正的美.  相似文献   

5.
岳友熙 《管子学刊》2006,(4):104-108
“刚美”是张玉能先生近几年提出的一个美学范畴。本文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气”的历史渊流、审美特质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指出了自从“气”取得美学上的主体意义之始,就已经显示出一种标举阳刚之美的审美倾向,或者说,阳刚就成为“气”范畴的美学特征;从而证明了“气”范畴充满了刚美的特质,具有丰富的刚美意蕴,因此它属于刚美范畴。  相似文献   

6.
<论音乐的美>是汉斯力克美学思想集中反映的一部论著."形式美"、"纯音乐"是汉斯利克的美学原则,贯穿于整部著作,充满了哲理和理性思维,也彰显了汉斯立克关于音乐审美中二重思维(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之间的对立与矛盾.  相似文献   

7.
“微审美”是依托当代高新技术传播平台所形成的全新的审美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审美和后现代审美形式,“微审美”具有即时性、杂合性、碎片性等基本特征.“微审美”之审美活动的迅速发展,在审美时空、审美体验、审美类型等多个层面向传统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诱发了美学理论的新变.进而,微审美及相关美学理论建构,为当下美育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孔子论“美”及相关美学问题的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美"的字义主要为外观形式之美,而孔子所认同的美为形式之美与内容之善相互结合的美。以实用的观点来评价孔子的美善合一是一种理论的误判,因为孔子的美善合一观是一种内在价值的结合,或者说是一种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内在目的性的结合。道德价值在艺术活动中的引入无可非议,相反它能使艺术的体验从情感的形式快感提升到更为广阔的、整全的、有机的生命境界。就孔子美学研究方法而言,确实不能仅仅抓住一个"美"字,但同时也必须承认,美学研究是离不开"美"这个字的,可以从"美"这个范畴开始研究中国美学史。  相似文献   

9.
张超 《美与时代》2015,(2):19-22
与生态批评领域"生态"与"环境"之辨的针锋相对相比,我国美学研究领域对二者的区分和关联的认识却更具有包容性。"环境"是一种审美对象,具有宽泛性和包容性;"生态"是一种关系,是观察和研究事物的一种新视角。"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无所不包的"环境";"生态美学"是"环境美学"的重要理论立场和未来发展方向。不管是"环境美学"还是"生态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都是对环境审美某种模态的理论阐释,在实际审美过程中它们并不单独存在,并时常与艺术审美、生活经验和理论思维等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现代美学的重大变化之一.便是"审美经验"的探讨取代"美本质"的追问成为主流话语."审美经验"是个含义宽泛而又含混的概念,内涵缺乏严格限定,外延又极为模糊.西方"审美经验"范畴经历了建构、发展、解构与重构的历史嬗变,愈益从抽象化→具体化→多元化;由分离式的有距离的静观→介入式的积极参与;由自律、非功利、狭义、限定→他律、多元、实用、日常.审美经验的研究也逐步超越艺术问题,而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
人生如织锦,人生似编程,重在过程,美在过程。第一是过程,第二是过程,第三还是过程。至于结果,有了坚实游走行进的过程,还愁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吗?过程和结果是一对意味滦长的哲学美学范畴。世俗观念追逐结果,审美领域推崇过程。  相似文献   

12.
无相是牟宗三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旨在建构一种不同于康德的新的合一方式。但牟宗三以"放得下"论证无相的过程逻辑上有其疏漏之处。"放得下"只能证明"审美而无审美之相",不能证明"审美而美无美相"。牟宗三以"放得下"论无相进而建构相即式合一的合理性亟待商榷。  相似文献   

13.
在《拉奥孔》中,莱辛将"丑"这一审美范畴作为划分诗画界限的一个切入点,认真地讨论了形式丑的问题。他从诗、画艺术不同的艺术理想、使用媒介和产生的心理效果等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了"丑可以入诗,却不能入画"的结论。虽然莱辛的讨论自始至终都只涉及形式丑,且对丑能否入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其对"丑可以入诗"的论述不但为我们探讨诗画界限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启蒙价值和美学意义,其方法论也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无论在古代西方还是在古代中国美育活动与教育活动一样源远流长.虽然当时没有出现一美育'一词,人们也缺乏对"美育"的自觉意识.但美育作为一种审美实践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确古已有之并逐步形成了审美教育的某些认识与做法,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希波克拉底警句的深层解读--审美修养是从医之必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图透过医学与艺术的联系,深入到医学与美学关系的层面,进而发掘希波克拉底关于"医学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指出希波克拉底警句蕴涵着:医学是美的职业,它具有崇高地位和独特的重要性;医学所追求的是健康而美好的人生,医学所创造的是健康之美、生命之美、至善之美、仁爱之美.既然医学是最为卓越的艺术,医务工作者就应该重视美学修养,并让医学审美意识牢牢植根于自己的医学实践之中.换句话说,审美修养是从医之必需.  相似文献   

16.
说“趣”     
"趣"是我国美学、文艺理论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它大量出现在我国美学、文艺理论中。"趣"论在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史上有一个孕育、诞生、成型、兴盛、深化的过程。"趣"是一种新奇、独特的美,具有反常合道的审美属性,是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一种新颖、奇妙、天真、生动、灵智、慧黠的审美特质。"趣"有多种具体类型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7.
"清空"是一种审美形态,又是一种审美境界,还是一种美学风格。"清空"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前人对"清空"美的内涵和表现有很多精到的论述。清空之美在自然界和艺术美中有大量的表现。研究"清空"之美对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磅礴"是一种美的形态,属于"壮美""阳刚美"类型的美;"磅礴"又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词汇、概念、范畴。"磅礴"的审美内涵是雄大壮伟,宏阔浑莽,气势逼人,震撼心魄。磅礴之美是一种宏大之美、壮大之美、雄大之美、气势之美。"磅礴"之美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都有大量的表现,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19.
趣联的谐趣     
正趣联的谐趣来自其俊秀之美。它追求的是一种对称、均衡、完整、和谐的趣味。本来,对仗就是一种"天机自合"的机趣,因逻辑的严密、思维的辩证、色调的鲜明和形式的工整而产生一种流畅、摇曳、映衬、照应之美。一般对联多在对等范畴的观念上进行。所谓"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对"雾蒙蒙"者是也。趣联在形式上也是和谐的,但往往并不是两个对等的范畴,而是包藏着大小不等、错落不一的寄属关系。如"放开肚皮吃饭"对"立定脚跟做人",  相似文献   

20.
当代流行歌曲对大众有着重大影响,对其进行审美反思迫在眉睫.流行歌曲具有节奏的狂劲美、曲调的单纯美、歌词的变异美、歌手的包装美、舞蹈的衬托美,但也存在着主题崇高萎缩、题材千篇一律、旋律粗糙简单、演唱技巧平庸、配舞喧宾夺主等致命弊端.当前,应该让它肩负起为时代主题、青春激情、现实批判而唱的审美使命,重建富含审美理想的自由超越性、审美趣味的雅俗共赏性、审美体验的跌宕起伏性、审美范畴的多元共荣性、审美本色的祛除魅惑性等崭新的美学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