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学院、临床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和工程技术学院等专业的在校大学生267人.其中男生91人,女生176人;汉族学生140人,少数民族学生127人;党员12人,团员250人,群众5人.平均年龄22.3±0.8 岁.  相似文献   

2.
周伟驰 《现代哲学》2004,(3):98-111
本文分析奥古斯丁三一神学中人的“是”的来源、方式、内容和品质。(1)人的“是”来源于创造主,上帝作为“我正是我所正是”的“正是者”,创造了人的“是”,故而人的“是”是“正是”。(2)由于上帝是一而不是多,上帝有其固有的“同一性”,故而人亦有其“同一性”。(3)但由于人不是上帝,而是介于上帝与虚无之间,因此人“是”的方式不是“永恒”,而是作为“永恒”尘世形象的“时间”。(4)人的时间之“是”中,集中体现了上帝形象的,乃是“现在”或“正是”,作为“活生生的现在”,“正是”将“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将来的现在”统一在一起,构成人的活生生的同一性。(5)奥古斯丁对“活生生的现在”分析是与意识分析结合在一起的,过去一记忆、现在一理解、将来一预期。(6)人“正是”的内容主要是“思”。(7)决定“正是”的品质的,是与“思”紧密连结在一起的“爱”。  相似文献   

3.
吴国政 《天风》2001,(10):44
初读中文圣经(和合版,下同),每当遇到“外邦人”一词就觉得有一道无形的屏障把我们与神隔离开来,尤其是读到我主耶稣差遣使徒时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太10:5),无限的爱顿时变得一片茫然,心中甚觉忧伤。“外邦人”一词在旧约中反复出现,多么希望在新约中消失。恰恰相反,新约中又出现厂70多次,仅马太福音一篇我主耶稣就亲口说了8次(5:47;6:7,32;10:5,18;18:17;20:19,25)。  相似文献   

4.
毛颂赞 《天风》2007,(16):24-25
10年前,1997年9月5日,特里萨嬷嬷因心脏病发作在印度加尔各答逝世,这位不知疲倦的人的生命,在经过87年之后走到了尽头!她的国家印度为她举行了国葬。全世界亿万人为她的离世表示惋惜和悲痛。她将一生献给了为穷苦人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元霄节过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我的朋友小金把我及郭某一行6人叫去帮他装潢室内屋顶,那是一间拥有180平方米的方形大客厅,从墙壁到屋顶全用壁板装饰。今日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吊顶。首先把木板拼凑成的华丽图案镶嵌在室内屋顶之上,把用水泥抹平的天花板罩住。按照枝形吊灯悬吊的位置,把顶灯固定在设计好的位置上,然后沿四周边沿装置上霓虹灯,让入夜的客厅放射出令人迷醉的流光异彩。我们首先在室内摆放起用圆木搭成的三角支架,再把一块5公分厚的硬铁板搁置在支架上,高度为人站上去正好可以进行装潢操作。当我们6个人把用作工作…  相似文献   

6.
《天风》2007,(4):35
Old Year’s gone经文:“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赞美诗(新编)中的《新年欢喜歌》的词、曲作者不详,但诗意深刻,词句简洁,着重于一个“新”字。第一节的“主爱最亲,主恩至深”,在过去的日子里信徒们已亲自尝到了,新年来临,主恩将“日日新,又日新”;第二节的  相似文献   

7.
“河图洛书”的产生颇为神奇。据说在上古伏羲时代 ,有一匹河马身驮“河图”出于孟水。又说在大禹治水时 ,有神龟背负“洛书”出于洛水云云……“河图洛书”的产生所以有这样神奇的传说 ,原因是这里蕴藏着超凡脱俗之理 ,修真返还之法 ,和通天仰地的学问。任何神奇的文化 ,都应当是以人为根本。人是阴阳的结合体 ,是天地宇宙的产物 ,又是万物之最灵者。人实是集天之“厚”、地之“精”而生成。人即是一个天地的全息图。“河图洛书”是易学的一部分 ,也可以说是其主体。易学主要包括数、象、理三部分 ,其最重要的是“数”。数 ,在道家眼里是有…  相似文献   

8.
"和而不同"、"推己及人"与团结友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团结为贵、友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礼之用,和为贵",而实现人和的关键是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做到"中",即所谓"致中和"的原则;以仁爱精神做到与人为善、关爱他人,则应该"推己及人"、"兼以易别".古人这些思想包含了十分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继承,经过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批判,升华为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 ,学界多以基本欲求与非基本欲求来界定天理、人欲。这种界定 ,与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的基本精神不符合 ,也与儒家所向往的理想社会的蓝图以及儒家对生活的态度不符合。本文认为 ,理学家们所讲的天理 ,系指符合封建道德准则和自己等级地位的欲求 ,而与天理对立的人欲 ,则是指违背封建道德准则、超过自己等级地位的非分欲求。  相似文献   

10.
儒家"中和"理念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和"为表征的和谐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核心理念。它所蕴含的天与地、天与人、人与人、人与己之间的普遍和谐理念以及实现这一至高境界的方法原则,对于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乃至和谐世界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这里,农历的7月15日,是人们传统的“鬼节”。这天,活着的人要向死去的亲人烧“纸”。这种“纸”不是一般的纸,那是向死去的亲人送去的“钞票”。因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定成为鬼,而鬼也象活着的人一样,离不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也需要钱花,所以这天要送去“钞票”,大概就像我们这活着的人月中发工资,年终发奖金一样。  相似文献   

12.
佛教以"无我"观念区别于其它宗教,通过提倡"无我"消除人们对两种自我的执着人我与法我,最终实现人的"真我",而把世间公认的人格我称为"假我".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社会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社会正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准则,既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价值诉求,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社会正义和谐统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分配正义、社会交换正义、社会补偿正义和社会共同的正义价值,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无我"论     
《金刚经》中佛陀对他的大弟子须菩提说:"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人因为执着有自己,无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为  相似文献   

15.
在儒家学说中,“诚”并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诚”也是一个本体论范畴。儒学认为人可以同天,“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这也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人能通过倾听自然的言说而得到一点局部真理,但永远不可能把握绝对真理,即大自然的全部奥秘。只有作为绝对主体的大自然才掌握着绝对真理。这种绝对真理是人类的信仰对象,而不是人类的认知对象。现代性的一个愚蠢错误是把这种绝对真理当作人类的认知对象。如果我们认为真理是存在或存在者的本真显现,则真并不仅是命题的属性,也是事物的属性,真理(truth)与真实性(reality)、真(true)与真实(real)密不可分。诚正体现着二者的统一。现代人将道德与自然知识截然分开,失去了诚,扭曲了德。真理论须有个伦理维度才能避免极端怀疑主义。  相似文献   

16.
涂智进 《天风》2001,(8):33
人一生中要尽量多栽花,少栽刺。这一句朴实的话语却透露出许许多多哲理的光辉。是的,人一生要比日月星辰短暂得多,但比起花草来又漫长得多,不是一天两天能变老的。那么,在这既短暂又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怎样去与周围的人相处呢?怎样去对待人世间形形色色的人呢?怎样去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生存空间呢?这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要做到此,我认为对自己应该有一些原则要遵守。就是要  相似文献   

17.
王勇 《天风》2001,(1):30-31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1∶19—21) 人人都有怒气,所以人人都会发怒,而且这种由于发怒而伤害他人的罪是很糟的,是最令人伤感的。 记得在我上中学的岁月里,也是我还未皈依父神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论"兽下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作为"天使"与"禽兽"的杂合物,其道德并非总是处于高于动物的,它有时甚至处于禽兽不如的"兽下境界".人是自由的存在物,人的自由给人以广阔的从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人以广阔的从恶发展空间,自由是人走向"兽下境界"的通道;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既可能因利用文化而高于动物,也可能因利用文化而禽兽不如,"兽下境界"的形成正是人通过文化工具而对恶的张扬."兽下境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构成法制社会的深刻根据.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学者将亚里士多德的一个重要的伦理概念arete译为"德性"、"德"、"德行"、"美德"、"品德"、"优秀"等等.亚氏的arete指人时意思是人的理性的特长、功能.它分为两类:"理智的德性"和"伦理的德性";后者与理性密切相关,显示了亚氏伦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孔子的"德"与亚氏的arete较为相似.孔子的"德"包括才在内,指人的道德.这或许可以叫做道德理性.孔子的"德"包涵内在的与外在的两个方面.在内为个人修养,外化为德行,二者密不可分.具体言之,即修己与安人.比较这两个概念,有助于理解这两位东西方大师的伦理学说.  相似文献   

20.
“大气功师”简历 “大气功师”本名叫张宏堡,他于1954年1月5日生于哈尔滨。在成为“大气功师”之前,本也无甚特别之处,曾是黑河某金矿的一个干部,1985年到北京钢铁学院(现称北京科技大学)进修时,正赶上中国流行气功、气功大师满天飞的时候,于是,早就想在北京立足的张宏堡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在匆匆地学了一些气功方法之后,自己也编造了一套“中华养生益智功”功法,宣布自己“出山”,于1987年开始在北京各高校及国家机关、科研单位等进行教授气功活动。 与众多气功大师不同的是,张宏堡是一个精明的人,他的目的并非是靠气功发个财什么的,他有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