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资鲁 《学海》2002,(1):205-206
刘林元教授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以下简称“《丰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丰碑》围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主题 ,讴歌了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卓越贡献 ,再现了八十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伟大历程 ,提出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要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这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思路。作者深刻地指出由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所总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相似文献   

2.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理论是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理论向导、以中国传统优秀道德和中国革命高尚道德为丰厚思想底蕴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破解各自时代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为己任而进行的接续探索是其实践动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主要宗教都有大量的信教群众。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努力实践“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对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4.
达钧 《学海》2001,(1):205-206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在新世纪的当今中国 ,很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经验教训作系统地、深入地研究。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王世谊教授撰写的《业绩、思想、精髓》(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 )一书对此作了十分有益的探讨。作者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 ,对共和国三代领导集体中的主要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江泽民等人的思想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和探索 ,充分揭示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第一、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学术研讨会侧记汤群英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学术研讨论于1993年5月5日至8日在韶山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等17个单位联合举办,与会者160多人,收到学术论文150多篇。会议围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新时期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总设计师,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代表。有的与会者还具体地探讨了毛泽东同志一生对社会主义的追求、探索、贡献和邓小平的继承和发展。认为从宏观的历史视觉来看,毛泽东追求、探索社会主义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时期:(l)民主革命的28年可以视为他追求社会主义而必须经历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有许多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归根到底,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莫过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的执着与坚持,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间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这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个论断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行",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这是"行"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这一真理思想伟力在中华大地的实现,还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去创造,这是"行"的关键所在。只有把这两方面的规定性融合在一起,才可以彰显"马克思主义行"。由这两个规定性,决定了彰显"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之道,只能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史中得出的最高结论。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基础、是关键,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根本方向和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前一个结合在文化层面的延伸、发展与深化,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人心、掌握群众、影响社会的程度,决定着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中国命运、改变民族面貌的程度,同时又为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提供着深厚的、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没有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政党,是不可能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没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政党,是不可能站在文明制高点,引领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这既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成功密码,也是"中国共产党能"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7.
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发展方法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均衡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邓小平则把统筹兼顾扬弃为非均衡发展的统筹发展方法;江泽民与时俱进地增添了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内涵;胡锦涛则概括提升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统筹兼顾思想,指出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总结揭示统筹兼顾思想的传承和演进,对于我们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海》2002,(6)
(括号内数字顺序为 :期号·页码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正确认识现时代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李亚非 (1·5 )江泽民的科学精神观探析熊登榜 (2·5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党的思想方法论张奇才 (2·11)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陈兆德 (3·5 )资本主义经济几个新变化的认识吴先满 (3·9)“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的最新发展宋林飞 (4·5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建构曹劲松 (4·10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三重蕴涵张晓东 (4·15 )关于“既得利益集团”若干问题的思考张亚青 (4·2 0 )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韩振峰 纪淑云…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民族复兴的理论既继承前人又有独特的创造性贡献,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地求索民族复兴的真理,与时俱进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作为观察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工具,并将其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追求社会主义前途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集体智慧,凸显出“为民族谋复兴”的拳拳初心、耿耿忠心和浩浩丹心,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富有公忠意识、求索精神、正义禀赋和民族情怀的理论瑰宝。这一理论不仅指引着近代以来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在觉醒中走上民族解放的道路,而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锻铸出了强健的国魂和民魂,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乃至世界现当代史最辉煌壮丽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南,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反对宗教有神论,把人民的福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南,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反对宗教有神论,把人民的福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党,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承担着对传统道德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传统道德文化一脉相承的继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传统仁爱精神、民本思想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传统的担当意识、民族大义到当代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从对理想人格、大同社会的追求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传统道德文化的生命价值不在于它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什么作用,而在于挖掘它在不同时代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这六十年,是我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历史新纪元的六十年。在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胜利又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14.
叶小文 《中国宗教》2022,(12):11-13
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同志与世长辞,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引起无限悲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构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吹响了进军号。这一战略构想科学回答了何谓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为何实现中国梦等重大战略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首先,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现代社会理论,具有宗教神学所没有的开放性和传统无神论所缺乏的现代性;第二,马克思无神论是凝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力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中国政教和谐与宗教健康发展的思想保障;第三,从国际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中国文化传统深度契合,形成一种以人文关怀为特质的文化软实力,这种文化软实力可以化"文明冲突"的戾气为文化交流的祥和。  相似文献   

17.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需要按照"三个意味着"重要思想创新我国宗教学研究:一是要迎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校准我国宗教学研究的学术方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二是要展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立场,发展当代中国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三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深入研究宗教治理现代化思想,为解决全球宗教治理赤字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的民族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论断是对邓小平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形态作出的科学的时空定位:“在中国”和“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就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说,它属于马克思主义范畴,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来说,它是为当代中华民族及其先进分子和优秀代表中国共产党所消化、发展和创新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不仅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同时它凸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格、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派,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色。首先,从理论所展示的民族精神气概看,邓小平理论洋溢着中华民族的磅礴之气,这是邓小平理论能成为团结人民、凝聚人…  相似文献   

19.
陈诚  洪慧 《福建宗教》2002,(2):20-23
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下,十几年来,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在贯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制定的宗教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情况,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使我党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理论更加成熟,开创了宗教工作的新局面。纵观第三代领导集体有关宗教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辛鸣 《哲学动态》2023,(1):5-12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基本逻辑和基本方法,具有历史事实、理论逻辑、思想方法三重维度。作为历史进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再到毛泽东、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到列宁主义的产生,从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守正创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部历史进程。作为发展逻辑,守正创新体现为马克思主义者既坚持客观历史规律之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正,维护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确定性,又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新理念、新概括、新思想,让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态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和旺盛创造力。作为思想精髓,守正创新既塑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形态,又奠定了这一理论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地位。“两个结合”,特别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实现了深刻变革,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化”为中国本土思想,在回答时代重大问题中引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