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齐普科     
我们的社会思想越是坚持不懈地回顾昨天的历史,认真分析今天国内发生的蜕变,就越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所有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苏联社会实际成为变形的社会主义是谁的过错? 谁之罪的问题是完全合乎历史情理的问题,因为社会规律性不是超脱阶级、群体和个人的意志和实践活动而注定降临的定数,而是一个虽然不可避免但也绝非以超前提出的形式而实现的进程。这个进程是以人们选择的形式实现的,而且,对历史发展方案的选择本身是由  相似文献   

2.
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历史演变金可溪1991年12月25日,印有镰刀和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的楼顶上降下,这意味着作为版图意义和国家实体的社会主义大国——苏联消失了。苏联从诞生、壮大、衰亡到瓦解,经历了七十四年的历程,在这过程中,苏联的生产力有了突飞...  相似文献   

3.
今天,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的名字及其著作重新回到我国历史、科学和文化之中。认识布哈林丰富而多样的理论遗产,确立他在马列主义理论史及我国历史中的地位,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项任务。苏联科学院社会思想史学术委员会持续讨论了苏联20—30年代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参见《哲学科学》1988年第8期),于1988年11月召开会议,以纪念布哈林诞辰100周年。学术委员会主席Б.B.波格丹诺夫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了研究布哈林遗产的重要性,强调必须以公正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史。然而在苏联期刊中形成了一个假象——布哈林不同于“克里  相似文献   

4.
世界在20世纪末跟它在世纪初一样地带着忧虑的心情在思考着俄国的未来。拥有广袤国土、巨大自然和人力资源、庞大军队的这个国家不可能不对整个世界的未来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有关俄国历史命运即有关如何做对它意味着灭亡和怎样做对它意味着得救的问题,就一再地在社会和政治振荡时期成为热烈争论的对象。就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俄国的道路的问题所展开的激烈争论,在今天的俄国仍在进行。这些争论的参与者和旁观者不由地将现在与本世纪上半叶加以比较,在争论中援引俄国侨民在多年里写下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自1917年起至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搞了70余年。令人震惊的是,70年后的今天,苏联理论界居然还要辩论他们以前搞的是不是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大厦,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这似乎有些奇怪,实则不难理解。因为社会主义本来就是一个崭新的、极端复杂和长期的历史过程。或许,今天的讨论,也只不过是认真思考和科学探索的开始。要想确切、全面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尚需时日。本专栏的宗旨,就是要向中国读者介绍苏联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自六十年代末期以来,苏联理论界很重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问题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广泛,现将其中两个主要问题简介如下: (一) 过渡时期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1) 什么是过渡时期? 苏联学者认为,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历史阶段。主要根  相似文献   

7.
十年文革,有一些红色物件作为岁月的符号流传了下来,文革宣传画就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今天我们重拾记忆就是为了更好地、辩证地认识文革宣传画的,历史特征,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8.
苏联人民由于共产党的领导,首先在人类史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如今正在由社会主义逐渐地过渡到共产主义。苏联科学和苏联学者在创造新生活的壮丽事业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了保证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和改进,就必须把科学成就和先进经验大规模地运用到国民经济中。只有这样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才能保证充分数量的产品,以满足苏联人民不断增长着的需要。苏联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九月全会的决议,是现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指针和纲领。苏联人民胜利地解决了工业化问题以  相似文献   

9.
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在社会发展中相互制约的理论,我们希望更深刻地认识苏共中央四月(1985年)全会表述的、在二十七大文件中得到论证的总路线——加速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通过对社会经济形态的相互比较、仔细研究劳动人民解放运动的发展,确切地表述了社会学一般规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在苏联和一系列其他国家消灭了资本主义,完成了  相似文献   

10.
苏联社会学家们正在密切联系着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即苏联社会由已组成的几个阶级和社会阶层之间的界限的消失问题,而对城乡人口成分的变化展开了研究。从前,历史发展把社会发展初期阶段具有的社会同质性引向愈益扩大的阶级分化,而现时代历史发展的进程本身则提出了克服阶级分化和过渡到无阶级社会(此社会从社会性看是同质的)的必然性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苏联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胜利地实现着苏共纲领提出的宏伟任务。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作为一个统一的社会经济形态正在建立和发展起来。共产党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从使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地和协调地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出发,把苏联人民的努力集中起来解决建设共产主义的三位一体的任务;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形成共产主义的社会关系和培养新人。苏联共产党及其  相似文献   

12.
一月十一日,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布罗夫研究员应邀给中山大学哲学系师生作了关于苏联当代哲学发展状况的学术报告。布罗夫谈到,苏联哲学界非常重视对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研究。从七十年代以来,发表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著作,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历史过  相似文献   

13.
1990年秋,在敖德萨召开了全苏科学大会——以“知识综合的新阶段”为题的纪念凯德洛夫院士第4次报告会。会议的组织者是苏联科学院自然科学和技术史研究所、国立敖德萨大学自然科学系哲学教研室和苏联哲学协会敖德萨分会。与会者参观了“凯德洛夫院士生平活动”摄影展和凯德洛夫学术著作书展。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敖德萨、基辅、明斯克、雅罗斯拉夫、阿拉木图等城市的学者参加了大会。 A.A.佩琴金在开幕词中说:“时间过得真快,昨天发生的事到今天已成为历史,甚至80年代头5年的苏联哲学已成为历史。因此我们应该思考一下这部哲学方法论方面切合实际的原理。历史科学一向关注重要人物,凯德洛夫就是苏联哲学界的重  相似文献   

14.
苏联自1985年以来兴起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改革逐渐波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触动各种科学,其中包括哲学和伦理学。苏联伦理学界开始对伦理学的状况进行回顾、反思,批判地分析已经取得的成果,思考存在的问题。1986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了全苏伦理学科学会议。会议是由苏联伦理学学会和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联合发起的。会议参加者分析了苏联社会的道德状况、伦理学研究的基本趋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研究了伦理学在改革中的任务。1987年在莫斯科由《哲学科学》杂志、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和苏联哲学会的心理调节和自我完善哲学问题组联合召开了园桌会议,讨论了在改革中完善个人的问题。此外,在一些重要刊物,首先是哲学刊物  相似文献   

15.
围绕对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哲学的认识,俄罗斯哲学界产生严重分歧,争论焦点是对苏联哲学的评价。霍鲁日称赞宗教哲学,但对苏联哲学即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其他多数学者否定米丁、尤金等人所代表的官方哲学,同时肯定具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还有人提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宗教哲学都是俄罗斯文化与历史的产物,两者并非截然对立。争论双方的共同缺点是没有把苏联哲学放到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6.
苏联历史理论视野中的价值及其问题的生成、发展和终结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价值立论、70年代的价值定论和80年代的价值嬗变三个阶段。价值问题自身发展的脉络与苏联社会的发展演进同向共生,见证了社会主义苏联向资本主义俄罗斯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自由论坛”(俱乐部,苏联影协属下的、一个1988年新成立的讨论问题的组织)的成员和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专家们所讨论的一个题目,就是这样表述的。人们注意的中心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今天可以清楚地看到,以批判的态度弄清马克思理论的基本内容和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及结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弄清其与世界舞台上发生的那些不曾为该理论所预料到的变化和划时代的进展之间的关系,这种社会要求变得何等尖锐。在新的条件下是否仍有可能和有必要将马克思主义当作确定当代世界的理论和实践取向的哲学方法论和依据而加以运用?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在辩论过程中讨论的正是诸如此类的问题。会议是由俱乐部主席В.И.托尔斯蒂赫主持的。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共同举办的中苏双边哲学讨论会,于1990年111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中苏代表围绕着这一主题,针对本国当前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双方探讨了新的条件下社会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处理人及其活动等一系列问题。 会议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苏联代表团团长、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米特洛欣各致了开幕词。苏联方面首先发言的是Л·米特洛欣博土,他探讨了马克思有关人的问题的理论。他强调必须以马克思提出的原则为基础,才能对人的问题提出全面的解释。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土、原哲学所所长Н·拉宾以组成人类历史的三个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转型与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社会背景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正像一些学者指出的,自进入近代历史以来,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勃勃生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不仅如此,我们认为,当今中国以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实践是迄今为止的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广泛的社会变革。这里用“社会转型”这个概念能恰当地反映和概括这场变革的内涵及特征。从社会学意义上分析,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社会转型时期,新旧…  相似文献   

20.
儒家社会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孔德创立作为崭新学问的社会学时 ,其中包含着当时欧洲的历史经验以及对新社会理想和展望。东方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尤其是资本主义和民主主义所导致的许多问题意味着东方社会再也不能把西方思想当成普遍的价值予以接收。因而需要一种反映东方社会的历史经验、文化特点和社会理想的新的社会学。“儒家社会学”就是根据儒家的世界观和社会思想而提出的。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儒家的理性、儒家的思维方式和儒家知识的特点 ,并据此探究儒家社会学方法论及其意义。本文认为儒家社会学将拓展西方传统社会学的理论视野 ,将对东方社会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