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生活对于我有什么价值?人如何对待社会以至整个外部世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何在?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在宇宙中的地位是崇高的还是渺小的,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么?人如何对待逆境,又怎样立身处世?对于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如何看待,人又怎样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自我完善和幸福的理想人格又是什么?……对诸如此类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是不屑一顾的。而把产生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土壤中的哲学仅仅局限在几条规律和几对范畴的一般宇宙观的哲学问题上。哲学不去具体分析和解释现实存在着的一般人生问题,人们也难以理性精神科学地对待生活。要不然,  相似文献   

2.
身处纷纷扰扰的世界,一个有智慧的人,对于人生、功名、应采取什么态度?如何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既幸福又有价值呢? 一个人如果有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健全的体魄、并有理智清明、洞察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的心理,这些都不是身份财富所能代替的。有了这些,即使在贫乏的环境中也能怡然自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思想情绪经常保持积极的状态,能经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适应各种环境。其核心,就是对社会、对人生乃至对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陷,有健全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人格特征。要保持心理健康,最根本的就是要客观地认识现实、面对现实和适应现实。不管社会压力、生活打击、工作挫折如何沉重和巨大,都要以平常之心去对待,  相似文献   

4.
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弥补了身体的孱弱。她——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大写的“人”!当她面对无数双渴望寻求帮助的眼睛时,最有说服力的是她自己……  相似文献   

5.
信德与人生     
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何在?人的归宿在何处?这个问题从古至今困扰着人们,是学界鸿儒也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曾经有一位教授就此问题向胡适请教。胡适说:"我也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还有一个学生问他的导师:"人生的意义何在?"导师答:"为口腔一日三次机械运动呀!"瞧,将人格降为兽格,也算"谦虚"了。无信仰的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是人死如灯灭,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不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然而可悲的是,举杯浇  相似文献   

6.
人生之最     
秦小林 《天风》2005,(11):4-6
古往今来,不少圣贤哲人都感叹,人生苦短、人生无常、人生多变。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呢?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又是什么?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一一健康  相似文献   

7.
境界的形而上何以成为可能是宋明理学探讨的主题,它涉及理想人格的培养问题。本文着力分析张载的人生境界理论,意在弄清楚张载是如何探讨人生形上问题的,又如何在人生实践的功夫当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的,以及他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人文精神重塑有何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杰 《美与时代》2006,(6):26-27
“普罗米修斯精神”代表的是一种追求人性自由的民主精神,同时也是追求健全人生和理想社会的楷模。作为理想人格的精神代表,“普罗米修斯精神”包含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一直努力追求的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因此理想人格的塑造必须以此作为人生、人性坐标的最高标准,最终达到崇高理想人格境界和审美主体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人格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人格教育初探翟春凤国有国格、人有人格。人格是每个人特有的品格,主要指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观点、处世态度以及性格、气质等。人格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但主要是后天的教育,大学是育人的最好场所,大学时期又是人格形成的黄金季节。因此,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10.
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培育年轻一代造就各种人才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其人格形象是什么?有怎样的人格价值?又如何塑造这种应有的人格价值形象?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儒家学说中蕴涵着丰富的意义治疗思想。认为人要活得有意义,就必须成就自己的道德生命,成为具有道德的人;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一种道德信念,才能完成自己的道德使命,实践自己的道德人生;生与死一样,都是求"道"的工具和使命;而是否能够实现生命的意义、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人格,主要取决于其生命实践。  相似文献   

12.
人生风铃     
徐琼 《思维与智慧》2004,(11):43-43
从容从容源自人内心的一种自信和坚定。从容是对匆促和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的反叛和抵抗。从容的人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精神和自己独立的思考。从容的人有着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走向。从容的人十分清楚自己面对纷繁的世界应该选择什么、必须选择什么,应该舍弃什么和必须舍弃什么。从容的人不东张西望,不朝秦暮楚;从容的人不被喧闹所乱心,也不为诱惑所动摇。当整个世界都显出一种慌张和迷乱的时候,从容的人依然保持着一种清醒、冷静和镇定。从容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从容显示出一种人生的大气度。从容的人从从容本身中获得了许多人所难以…  相似文献   

13.
儒家学说中蕴涵着丰富的意义治疗思想.认为人要活得有意义,就必须成就自己的道德生命,成为具有道德的人;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一种道德信念,才能完成自己的道德使命,实践自己的道德人生;生与死一样,都是求"道"的工具和使命;而是否能够实现生命的意义、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人格,主要取决于其生命实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以《大乘百法明门论》为中心,把自己学习的一点佛学,结合人生实际,作了些观察思审。主要是想理解人生。究竟“人”是什么?“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求生?甚至强烈地要求生?我犹很不理解。但是,人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天下普遍存在的现象。无人,即无世界。使人不欲生,世界即将变成荒凉的沙漠。从天下四方八面不同的渠道,共同探索一下人生的问题,或许还是十分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被梁启超誉为清初五大师之一的朱之瑜 ,其独立人格是他实学思想的立足点 ,超然于当时的思想界。他在言行中从自己的自觉、统一的人格信念和人生理想出发 ,不为外在的“位”、“势”所动 ;在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上 ,不是消极地顺从社会权威 ,而是根据自己的人格信念和人生理想对当时的学术权威进行批判考察 ,做出自己的判断 ;他的一生是为抗清复明而奔波的一生 ,其独立人格还体现在执著的忧国忧民的民族精神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人的一生要怎么过,才是真正活出自己?这么哲学性的问题,也只有哲学家们去思考和回答吧。然而,生命中又总会遇到一些偶然事件,或者只是一个契机,摧毁之前所有的坚持,让人走上另外一条路。这样的人生轨迹意味什么,是宿命,是巧合,还是只为活出自己?每个人界定自己的燃情岁月,是相去甚远的。有喜欢金戈铁马,就有喜欢书斋念书;有喜欢叱咤风云,就有喜欢青灯古佛;有喜欢高坐庙堂,也有喜欢悠游林间。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1,(3)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何在?什么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对此类问题的解答,谓之人生观。只要是个智力成熟、精神正常的人,便不会没有他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对自己存在理性审察的结果,持有人生观,可谓人这个被亚里斯多德称为“理性生物”的东西,与低一等的畜类之重要区别所在。愈是智力发达的人,愈是严肃认真地审视反思人生,确立自以为是的人生观。柏拉图说过:“一种未经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所以常常是自己打败了自己,一个人的上帝也是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一个人得了精神病,是不是真的如某些人所说,就如同被判了“死缓”?笔者身边的一位精神分裂患者,用27年的恒心和毅力重新书写了闪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1.什么是人生的第四阶段? 所谓人生的第四阶段,就是我们已不能好好照顾自己;我们精力衰退身心俱疲,必须仰仗别人的帮助才能生活。许多住安养院的人—其中可能包括我们的父母,就是处于这一阶段。当然各人的情况不同,年龄有早有晚。  相似文献   

20.
老子和庄子的人生哲学的理论模式是怎样的?他们的人学思想体系包含着哪些内容?其间的相互关系如何?这些都是系统研究老庄人学时必定会遇到的问题。但学术界目前似乎对老庄人学某些局部问题的研究较多,补苴罅漏,本文尝试从老庄对社会现实与人生真相的批判和揭露,对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的探索和追求以及人生修养三个方面,即以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