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加快对人右脑功能的开发实验研究讨论会简介张立平日前,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关于形象思维发展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召开会议,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人右脑功能的开发实验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出席会议的主要有来自教育和科研战线的专家学者60余人,会上介绍了钱学森同志的有关意见和基本观点。与会者认为,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受到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1990年1月5日开始的十年定为“脑的十年”,美国前总统布什签字批准定为法律。国际脑研究组织号召它的成员国将“脑的十年”变为全球行动。日本制定了“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欧洲共同体制定了“脑计划”。对人右脑功能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有力地匡正了长期以来在学术界盛行的“左半球是优势半球”的传统观念。国外学者认为,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经历了“左脑革命”和“计算机革命”两次飞跃之后,进入“右脑革命”的新阶段。这必将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大家还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忽视右脑及其主要功能形象思维的发展。普通心理学所论述的思维只是抽象思维。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方式过渡”,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2.
金明 《应用心理学》2002,8(1):63-64
近年来 ,脑科学研究在国内外都极受重视 ,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探索如何将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寻找开发学生脑潜能的心理学规律 ,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 ,无疑是一个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又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的课题。最近 ,我们高兴地看到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的新书。它是国内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论述脑功能与脑开发的第一本学术专著。该书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主编 ,共 1 0章 2 4万字 ,包括人脑的基本知识、大脑左右半球功能概述、评价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胡竹菁 《心理学探新》2002,22(1):F003-F003
20世纪90年代,国际科学界开展了广泛的脑科学研究,曾被命名为“脑的10年”,许多发达国家对于大脑的研究倾注了很大的力量,对大脑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脑科学与行为科学的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内容。尤其是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更是其中的热点。由天津师范大学沈德立教授主编的《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一书的出版,使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科研工作者正在为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脑科学开发研究方面的差距而不断努力着。该书共包括十章,内容分别是:绪论、人脑的基本知识、大脑左右半球功能概述、评价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心理学方法、利手与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发展研究、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性别差异、大脑功能开发基础、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开发方法、脑功能开发的若干实验研究和中小学教师谈脑功能开发。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健脑     
21世纪是“脑科学时代”。美、欧、日等国家纷纷于90年代制定了脑科学研究的长远计划,并宣布了21世纪是“脑科学时代”。人为什么有意识?思维从何而来?如何才能使人更聪明?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脑的产物。众所周知,人世间最有效、最奇妙的机器就是大脑和神经系统。人的大脑、神经系统,由生命的单个细胞发展到今天,虽然只有1千余克重量,但却经历了几亿年的进化。它的功能迄今没有任何机器可与之比拟。大脑,人体的生理中  相似文献   

5.
今年由Linux软件引发国际对“操作系统”一连串反应,使人们关注了电脑操作系统的重要性。西方认知学者早就论及大脑应有类似电脑操作系统的机制。若能证实,则可能对人工智能研究和人类思维发展都会有一个新视角。近年脑科学的迅速发展,让我们更多了解人类自己大脑的结构。“脑中操作系统”这想法虽被提出有十多年,但并没有太多人从这观点深入探讨。人类思维的奥秘仍是一个难以人手的科学难题。认真总结操作系统在发展中的认识,特别是非技术意义的认识,估计对“脑操作系统”会有更合适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脑科学关键问题。介绍有关中国脑科学计划“一体两翼”的内容以及脑科学未来发展的3个方向:理解脑、保护脑、模拟脑。同时也对当今脑科学研究总体状况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学生脑科学素养问卷》,对天津市1450名大学生脑科学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生总体脑科学问卷正确率显著低于60%,其中,脑的功能、脑的组织结构和脑与学方面的得分更低;(2)书籍、网络和电视是大学生获取脑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3)大学生对脑科学知识的总体关心程度偏低;(4)大学生脑科学素养水平受成长环境和父母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代科学正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到人类自身。揭示大脑的奥秘,解除神经系统疾病的威胁,发展模仿人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是神经科学(脑科学)的宗旨,它关系到人类的未来。真正意义上的神经科学至今才不过30余年的历史,现已成为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势头有如本世纪初期的物理学和50年代中期的分子生物学。近年来神经科学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它正孕育的一些新突破,表明神经科学正处在其发展的关键时刻。为此,科学家倡议90年代为“脑的10年”。本文拟从探讨神经科学与哲学的相互关系出发,对当代神经科学的进展与趋势作一简略述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生物学革命和实验技术的进步,科学的目光开始投向大脑和人类认识的秘密。脑科学、认知科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神经科学学科群就此诞生,并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潜在地重塑着人类对自我与世界的理解。人类已经能够深入改善自身的脑功能,这将强有力地重塑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本世纪中期以来脑科学的发展,传统的线性反射论模式,便为“综合全层次的信息网络系统”或“泛脑网络论”模式所取代。这种理论把脑看成网络系统,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功能特征。递阶网络结构的低级而古老的部位和高级部位彼此配合,协调活动,思维就是这个网络结构对体内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结果。泛脑网络作为精神活动的生物学基础,突破了线性反射论的局限。列宁的反映论是以线性反射为模式建立  相似文献   

11.
宗教尽管是人们对自然和世俗世界的虚幻反映,但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的社会功能却是多方面的,大体可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两种。宗教的正功能主要有: 1)认识世界宗教是人类最早的意识之一。它的产生除了人们当时对自然力的恐惧心理因素之外,重要的它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方式。早期的人类从混混沌沌的自然界走出来的时候,没有科学,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抵御自然对人的种种威胁,而又想解释自然现象,解释自然给予人的祸福。在这种不得已的条件下,人类发挥了自己的天赋——想象力,依靠想象,依靠当时粗浅的感受,来解释自然力,并把这种解释圣化,对想象出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系统科学和气功科学的崛起,科学界和哲学界同时掀起了易学研究的热潮。本文将易学引入脑科学的研究领域。借助《周易》洞悉脑和思维,结果发现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和共通模式。1.脑的物质性和进化性决定脑是由阴阳二象构成,阴阳存在于脑的各个层次和亚系统。2.脑是活着的思维着的器官,它与精神和意识的关系决定脑的阴性层面占有更突出的地位。3.《周易》以八卦、六十四卦作为世界的象征,卦由阴、阳六爻组成。大脑皮层的六层细胞构筑和机能特性上的差异呈阴阳序列变化,并与八卦形成微妙的对应关系。脑以神经元集合表征事物或概念的工作原理与八卦取象有共通之处。4.八卦、计算机和脑似乎使用共同的语言符号:阴—阳,0—1,兴奋—抑制。5.“太极”学说作为宇宙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支配着人脑,脑、宇宙、太极三者构成和谐的三元全息图。阴阳、太极、八卦是我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精髓,将它们和脑科学结合,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脑和思维。  相似文献   

13.
智力成长的核心过程是思维,而思维中最富有活力的是创适性思维。智力的源生载体是大脑,而大脑最富灵性的部分是“创适脑”——右脑。大脑的功能既有天然的分工,又浑然一体。问题是现实教育中大脑的使用严重偏同于“熟练脑——左脑,抑制了右脑的思维训练,忽视了脑功能的整体利用。尤其在青少年的抽象思维成形期——中学阶段,这一温差要力明显。为了保护和R发青0狂胜朝的京兀歌和创造力,我们向大台介绍一些活化5脑的思维训练6$。首先我们打绍一点脑科学的常识。大家知适,人购的主推脑指挥人体的6华虽,5华脚指挥人体的左半身,两岸…  相似文献   

14.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政   《心理科学进展》1991,9(2):7-10
本文分析了心理学、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势,认为当代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虽然克服了传统人工智能研究中黑箱方法学的弱点,但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和Hebb神经元群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模拟研究不可能赋予机器以人类高级智能活动。本文概括了八十年代以来脑科学在各个层次研究中的新进展,并预言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结合在九十年代的新局面,希望从事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专家们打破脑研究中层次分野格局,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大协作,打破当前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框架,为智能化计算机发展别开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一、生态危机与人类中心主义现代社会,特别是本世纪中叶以来,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极大地增强了人的力量和人对自然的作用,人类的物质文明空前繁荣,但随之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却日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恶魔.1968年在意大利A·贝切伊的倡议下成立“罗马俱乐部”对人类当前和未来困境的的问题开展研究,并召开关于生态危机问题的首次国际性讨论,提出“人类困境”和“人类全球王国时代”的概念.贝切伊认为,人在地球上的状况发生了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存条件的技术和人类系统,引起人对自然的新的作用.但是,人类没有意识到这种新作用以及它对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提出 记忆与学习的规律及其脑机制的研究,历来是生理心理学中最为活跃而富有成效的研究领域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神经化学与脑科学研究的近代进展,“记忆之谜”——特别是记忆与学习的脑化学基础(分子基础),正越来越引起心理学、生物学、医药学及有关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与热烈讨论。本世纪三十年代,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17.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上)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万俊人 《现代哲学》2003,20(1):65-75
本文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提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并尝试给出某种解答。通过“善(好)生活”、“利益(关系)”和“人性(潜能)”三个核心概念,作者力图阐明道德之于人类生活的内在性,并从人类的生活目的、行为方式和人性潜能三个基本方面,揭示人类道德生活所内含的美德一目的论与规范一道义论之双重维度。  相似文献   

18.
本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登载文章《关于心—脑关系问题的一点探讨》,指出“如果当代脑科学不把脑的意识功能问题考虑进去,就根本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善的统一的脑理论;而要把意识功能考虑进统一的脑理论中去,则没有理由不考虑意识对脑的反作用的问题,从而也没有理由不采取心理—脑相互作用的观点。”①同年第四期登载题为《意识可以反作用于脑吗?》的争鸣文章,认为“心理作为客观现实的反映,它不是消极的东西,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但是当说到心脑关系时超出了认识论的范围。不能认为意识会反作用于脑结构及其功能,就如同一个大力士的力气同他本人体重之间的关系一样,无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全球兴起了国家和地区层面大型脑科学计划的热潮。中国脑与类脑研究计划起步虽晚,但酝酿充分,尤以上海为代表。该文在此背景下,详细介绍上海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市级重大专项成立始末、基本情况、研究内容和核心突破,以及在计算精神病学方向攻关的进展和未来。  相似文献   

20.
周广方  金花 《心理科学进展》2023,(11):2078-2091
精准功能磁共振成像(precis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fMRI)是指在单个个体中收集大量fMRI数据的一种数据采集策略,相较于传统fMRI研究中针对每个被试采集少量数据,之后通过组平均揭示认知过程的脑功能规律或是特定人群共享的脑功能特征的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揭示每个个体的大脑特征,因此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应用。迄今为止,众多研究采用该方法从功能网络组织的个体差异、个体识别、局部区域的功能定位、个体网络枢纽的识别、个体功能网络的发展与可塑性和临床应用六个角度系统揭示了个体化的脑功能网络组织,这些研究成果对未来脑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未来研究应该重点探讨现有研究所揭示的个体功能网络组织特点与行为表现的关系,通过对数据分析和成像技术的改进减少该方法所需的扫描时间,并尝试将该方法应用到任务态fMRI和多模态数据的融合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