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传锋  黄希庭  余华 《心理科学》2002,25(2):187-190
从部件加工的角度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运用部件启动作业和部件启动再认范式,考察了结构对称汉字识别的加工特点。结果发现:在部件加工层面也存在着显著的结构对称效应。即同一个部件,作为结构对称字的构成部件的启动效应明显大于它作为非对称字的构成部件的启动效应;作为结构对称字的构成部件被识别的反应时和错误率均显著地小于它构成非对称字时被识别的反应时和错误率。这意味着结构对称汉字中的部件(或笔画)比非对称汉字中的同样部件(或笔画)具有加工优势。显示出多层次的结构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前期关于整字识别研究的基础上 ,增加任务难度 ,以不同倾斜角度呈现汉字、在心理旋转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结构对称汉字识别的加工机制。结果表明 :结构对称字的反应时随着识别难度增加而延长的幅度明显小于非对称汉字 ,而且 ,在刺激字的各种倾斜状态下 ,结构对称汉字的识别反应时均显著小于非对称汉字 ,说明汉字的结构对称性不仅可促进汉字的识别进程 ,而且可增强汉字识别的恒常性。  相似文献   

3.
在前期关于整字识别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难度,以不同倾斜角度呈现汉字、在心理旋转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结构对称汉字识别的加工机制。结果表明:结构对称字的反应时随着识别难度增加而延长的幅度明显小于非对称汉字,而且,在刺激字的各种倾斜状态下,结构对称汉字的识别反应时均显著小于非对称汉字,说明汉字的结构对称性不仅可促进汉字的识别进程,而且可增强汉字识别的恒常性。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在不同字烦、笔画条件下个体对不同结构汉字汉字识别时其基本加工单元是否具有差别。结果发现,(1)在各种汉字结构的条件下,均出现了显著的笔画数效应,可能说明汉字结构对汉字识别的基本加工单元没有影响。(2)当汉字为包围结构时没有出现字频效应(3)汉字结构对低频字的识别有影响,对高频字的识别没有影响;对少笔画字的识别有影响,对多笔画字的识别没有影响(4)在实验出现了结构方式效应。  相似文献   

5.
结构对称性汉字视觉识别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陈传锋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9,32(2):154-161
用命名作业通过二个实验考察了结构对称性汉字的视觉识别特点,结果表明,汉字识别具有显著的结构对称性效应,识别结构对称性汉字的加工明显快于非对称性汉字,对称性效应与字频效应,笔画效应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进一步的简单效应的分析表明,这种结构对称性效应在低频字中起作用,而在高频字中不起显著作用;在多笔画字中起作用,而在少毛画字中不起显著作用,这表明,对称性汉字中的具有冗余信息的格式塔部件促进地识别汉字的加  相似文献   

6.
采用2(笔画数:多笔画、少笔画)×2(结构特征:构型对称、构型非对称)×4(频级:4级)三因素的被试内设计,通过分析29名有效被试的平均反应时和平均正确率来探讨纵横码认知加工的规律,从而揭示汉字输入中形码的认知加工模型,结果发现:(1)形码的认知加工没有显现出笔画效应、频率效应,说明其基本加工单元与汉字知觉的基本加工单元不同。(2)在反应时上存在形码码数的差异,码数少的反应时显著快于码数多的,系列加工的方式非常明显。(3)结构效应显著,且错误码识别的平均反应时显著更慢,而平均正确率更低,符合多层次格式塔双向加工模型的假设。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采用笔画构成汉字的实验范式,利用整字、部件、笔画作为启动材料考查了笔画构成汉字过程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要求被试用给出的笔画组(四划或五划)构成汉字,并且判断笔画组是否能够构成一个真实的汉字。结果发现整字在笔画构成汉字的实验过程中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其次是笔画存在着明显的启动效应,部件的启动效应最弱。结论:在笔画构成汉字的过程中,主要以整字加工为主,笔画加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字识别中的部位部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捷英  周新林 《心理科学》2001,24(3):356-356
汉字整体呈现时对某部位上部件的识别成绩可能优于或劣于另一部位上部件,这种现象称为汉字部位部件效应,简称部位部件效应。目前有四种作业方式可以观察到这一效应:整字呈现时识别指定部位部件;整字呈现时搜索指定部位部件;速示方式下抽取汉字构件(笔画的部分、笔画和笔画组合等);微观发生方式下抽取汉字构件。部位部件搜索时,右部件比左部件容易…;在速示方式下,往往抽取左右结构字的右下角的笔画,  相似文献   

9.
关于汉字识别加工单位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张武田  冯玲 《心理学报》1992,25(4):45-51
以眼动为指标的研究发现,汉字识别是以笔画为单位进行加工的。而词识别单位化模型则认为对熟悉词的识别与组成词的字母加工无关。本研究利用汉字具有笔画多少不同及组成部件不等的差别,以独体字或少笔画字为对照,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高频和低频汉字识别的加工单位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高频字笔画数和部件数分别对字识别产生显著影响,低频字似乎只有当笔画数和部件数两种成分都具有一定差异时才表现出识别速度的显著差别。此结果不支持前述的两种模型。提出汉字识别是由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似更合理。  相似文献   

10.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2个实验,在速示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结构对称汉字视觉识别的加工特点。结果表明:同样存在结构对称效应,即结构对称汉字的识别反应时和错误率显小于非对称汉字;但结构对称效应与汉字的频率效应、笔画数效应之间所存在的交互作用与非速示条件下不一样:由于整字信息不能被充分加工,汉字的特征信息得以充分起作用,以致结构对称效应不受字频的影响,但笔画数效应更加显,大于结构对称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考察笔画在汉字认知中的作用,探讨了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和部件识别类似,笔画认知存在着显著的字劣效应:识别汉字中的笔画比识别单独呈现的笔画反应时明显地长,错误率也大幅度增加,显示了汉字整体对笔画认知的抑制性影响。(2)识别汉字中的笔画的反应时也受背景汉字笔画多少的影响。识别少笔画汉字中的笔画比识别多笔画汉字中的笔画容易。(3)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也有重要影响,频率高的笔画比频率低的笔画容易识别  相似文献   

12.
合体汉字字形识别过程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用微观发生范式探索了合体汉字和假字的字形识别过程 ,结果发现 :(1 )部件字、真字和假字的正确提取率随呈现时间增长而提高 ,字形刺激的特征加工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 ,对字形的识别加工过程受字形熟悉性和字形结构方式的影响 ;(2 )在左右型字刺激和上下型字刺激中 ,经常首先从右部件或下部件中提取笔画或笔画组合 (称首特征 ) ,而且首特征的提取不受字形熟悉性影响。根据以上结果可以推测 ,字形结构属性在字形识别加工的最初阶段先于特征获加工 ,字形熟悉性则对首特征提取后的特征或部件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整体字形对部件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借用 Estes的部件再认范式 ,以真字假字和部件字三种刺激材料探索了合体汉字 (或假字 )整体字形对部件的影响 ,结果发现 :(1 )对左右结构型和上下结构型汉字中的部件识别存在字优效应 ;而假字中 ,这二种结构方式的部件识别存在着假字劣效应。(2 )对左右结构型和上下结构型字刺激中的部件识别存在着部位效应。字形整体对左部件或上部件的影响大于右部件或下部件。  相似文献   

14.
陈传锋  黄希庭  余华 《心理科学》2000,23(3):265-268
运用词素启动作业,进一步考察了结构对称性汉语成语的识别过程.结果发现(1)无论是用成语的前二个字还是后二个字启动,在成语识别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词素结构对称效应,即结构对称成语中的词素启动效应明显大于非对称成语中的词素启动效应.(2)成语的结构对称性、熟悉度和启动词素位置之间存在显著的三阶相互作用.简单效应的分析表明无论成语前二个字还是后二个字启动,词素的结构对称效应均只在低熟悉度成语的识别过程中显著;在前二个字启动时,非对称成语的识别还存在熟悉度效应.  相似文献   

15.
亚词汇加工是词汇识别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研究考察了早期ERP成分P200如何受到汉字亚词汇部件语音信息的影响。在ERP实验中,被试对顺序呈现的启动字和目标字对进行语义判断。实验中“启动字-目标字”字对共享一个共同的可发音或不可发音的部件(如“吹-砍”、“扬-场”)。对目标字的P200效应分析显示:与部件不发音的目标字相比,部件可发音的目标字所诱发的P200显著增强。这种增强的ERP效应表明P200对汉字识别中亚词汇部件的语音加工非常敏感,其效应变化受到亚词汇语音的单独调节,同时也表明在汉字识别的早期阶段亚词汇部件语音信息就已被激活并在汉字加工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丹  王婷  秦松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9,51(2):163-176
可成字部件在汉字中的位置和功能多种多样。实验1采用部件启动范式考察在汉字识别中可成字部件在不同位置的功能。启动刺激为处于三种位置(主要义符位置、次要义符位置、声符位置)的可成字部件, 目标刺激为包含这三种位置可成字部件的汉字, 要求被试对目标字做词汇判断。实验2结合部件启动范式和视觉搜寻范式探查可成字部件在不同位置的功能。结果表明:(1)可成字部件处在声符位置时的启动效应强于处在义符位置时。(2)可成字部件作义符时的启动作用只出现在处于主要义符位置时。(3)处在声符位置的可成字部件启动不仅促进对包含声符位置部件的汉字的识别, 还促进对包含主要义符位置部件的汉字的识别, 但阻碍对包含次要义符位置部件的汉字的识别。(4)当启动部件处于次要义符位置时, 不影响对包含相关部件的汉字的识别。整个研究表明, 部件位置效应不仅包含部件位置对汉字识别的影响, 还包含部件位置频率对汉字识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汉字独体字识别中的框架结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崇好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8,21(3):221-225
本研究用两个实验证明了汉字独体字识别中存在框架结构效应。所谓框架结构就是构成一个字基本框架的笔画。实验一发现框架结构具有明显的启动效应。实验二发现独体字的识别从笔画开始,提取框架结构是独体字识别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两个实验均未发现字频效应。  相似文献   

18.
汉字加工的基本单元:来自笔画数效应和部件数效应的证据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用命名作业和真假字判断作业考察了笔画数和部件数对汉字加工的影响,发现,当部件数保持恒定时,笔画数少的汉字较笔画数多的汉字加工快,这种笔画数效应和字频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当笔画数被控制时,部件数效应也存在,但和字频有交互作用,表现在低频少部件汉字的加工要快于低频多部件汉字的加工,而高频汉字中的部件数效应不显著。实验还发现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的加工和合体字(部件数大于等于二)的加工有差异。作者认为,汉字的加工要经过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层次,其中单位部件的笔画数和部件数影响着汉字加工时间  相似文献   

19.
汉字认知过程中整字对部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文研究中,"字优效应"是单词促进字母加工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中文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争议。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汉字的部件认知中,汉字整体对局部(部件)的影响。实验刺激材料分为三种,即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的真字、假字与部件字。目标部件为既能够放置于三种字符的左侧,又能放置于右侧(上部或下部)的汉字部件。实验一采用Reicher-Wheeler实验任务,先呈现刺激材料350ms,掩蔽后再呈现需要判断的目标部件,被试对目标部件进行按键反应。实验二中采用部件判断实验任务,先呈现需要判断的目标部件,再呈现刺激材料,被试对刺激材料中是否包含目标部件进行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与正确率。27位健康女性大学生参与本实验。结果显示:(1)不论是Reicher-Wheeler实验任务还是部件判断实验任务,均显示部件字的部件认知判断速度最快。真字与假字相比,无"字优效应"。真字与部件字相比,存在着"字劣效应"。这些结果表明,汉字整字对汉字部件认知加工起到抑制作用;(2)两个实验任务均表现出汉字结构方式效应,即对左右结构的汉字的部件认知比上下结构的汉字更快;(3)部件的空间位置对部件识别存在影响。实验一中对下部件分辨最困难,分辨时间最长;实验二中发现对左部件的反应最快。字符结构方式效应与部件空间位置效应既存在于真字中,也存在于假字中。  相似文献   

20.
汉字早期字形加工中的部件数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新林  曾捷英 《心理学报》2003,35(4):514-519
探讨部件数效应是否在汉字早期字形加工中存在。要求被试识别重复速示方式下的具有不同部件数的汉字字形。大学生为被试。在实验1中,发现4部件字比在通透性、笔画数、字频和像素数上匹配的2部件字更容易识别字形;在实验2中,2部件字的通透性比4部件字更好,此时没有识别成绩上的差异。上面的结果表明在字形加工中存在着部件数效应,它指部件越多越容易识别汉字字形。在讨论部分提出了一个字形加工的部分线索模型,它指被试可以根据汉字的部分线索(例如部件)识别整个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