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语者脑的语言功能侧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者大脑两半球对两种语言的机能测化不同,有一定的关系模式,并受多因素制约.实验心理学关于侧化研究的结论争议较大,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多认为两种语言均左侧优势.双语中大脑两半球是一个协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提出割裂脑,即切断连合大脑两半球的主要连合部——胼胝体,不仅有助于控制顽固性癫痫,而且为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机制,进一步揭示人脑的奥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R.W.Sperry 及M.s.Gazzaniga 近二十年来做了大量研究,他们提出,裂脑人两半球可以各自独立活动,右半球并非左半球的附庸,而是能够理解词义、辨别语言,并具有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重要半球。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尚未曾开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于1983年下半年先后做了两例裂脑手术,我们对这两例病人在手术前后做了神经心理学的检查和实验,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3.
杜忆  李量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7):944-958
对惊反射的前脉冲抑制是减少干扰影响、保护脑内信息加工的重要机制。它既是研究感觉运动门控的模型, 也是探究精神分裂症机制的模型。前脉冲抑制可被选择性注意和情绪等高级认知活动所调节。本论文工作围绕着恐惧条件化和知觉空间分离去掩蔽(空间选择性注意)对听觉前脉冲抑制多层次化的自上而下调节, 在大鼠行为模型、神经通路、神经电生理机制等几个层次上开展了系统性研究, 并引入了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模型, 证实早期社会隔离饲养对前脉冲抑制注意调节的破坏影响。本论文研究成果不仅对认识正常情况下脑在复杂刺激场景中的信息加工机制有重要意义, 以感觉运动门控认知调节功能缺失为基础的动物模型也将推动精神分裂症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两半球关系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多年来,大量生物医学研究成果给精神分裂症的预防及治疗带来了希望.但这些研究成果尚未就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心理学基础达成统一明确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认知神经心理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神经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目的是探讨当人们执行认知活动的时候,心理信息加工过程是怎样的,所采用的手段是研究这些认知功能受损的病人。它与认知神经科学的不同在于:认知神经心理学关注的是心理(mind),而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是大脑(特别是关注与认知有关的大脑机制)。研究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方法也可以用于研究发展性认知障碍,如阅读障碍,或者特殊的语言损伤,这就是发展性认知神经心理学。这些方法还可以用于高级认知发面的研究,如信念形成和心理理论。这些高级认知方面的障碍是精神病学的范畴,因此这类研究错觉、幻想或虚构等的认知神经心理学叫做认知神经精神病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有:1)研究症状,而不是并发症;2)采用个案研究,而不是群体研究;3)主要数据来源是症状间的双分离;4)致力于模块化认知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言语活动是利用语言交流思想的过程,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言语活动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有影响,因而研究人的言语活动的神经机制,对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是有重大意义的。现在,就有关言语活动神经机制的一些问题简述如下。一、大脑中是否有言语中枢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科学事实主要是来自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7.
大脑两半球对McCollough效应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心理学报》1992,25(3):60-65
本实验通过对大脑两半球对McCollough效应敏感性的比较研究,探索了心理科学的最新发展之一——大脑两半球不对称性研究的新途径。 实验以正常右利手人为被试。采用单侧视野呈现技术,在控制眼动的情况下,探索了大脑两半球在McCollough效应形成过程中的差异问题及有关问题,并取得了较为可靠的实验材料。实验结果表明:1.大脑两半球对McCollo-ugh效应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大脑右半球对McCollough效应的敏感性高于左半球。2.在双眼适应与单眼适应条件下的比较,被试两侧视野所见的McColl-ough效应彩度值的差值有显著差异。3.男性被试两侧视野所见的McCollou-gh效应彩度值的差值略高于女性被试。4.在同等条件下,女性被试较之于男性被试容易产生更大的McCollough效应。  相似文献   

8.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最高级机能之一。对学习与记忆规律及其机制的探讨,一直是脑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心理学中实验研究最多的一个领域,它需要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脑化学等多种学科的合作。目前的研究是从两个方向进行的:一个是通过心理学的方法,从思想和情感的内部表现对大脑进行研究,另一个是运用神经生理学的方法,即研究神经系统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侧面。建立在近代实验科学基础上的对学习记忆机制的研究,还是最近二十几年的事情。随着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分子生物学等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人类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认识的起源、演变、最新发展进行了论述,尤其对五十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研究技术及实验结果对传统观念的否定进行了综述。总的看,对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随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水平的发展而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儿童利手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手的研究是神经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探索大脑奥秘,揭示某些神经、精神疾病病因,研究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的一条途径。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外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不少国家已经掌握了国人的利手分布数据。我国从1980年起,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组织全国十几个单位搞协作,开始对我国正常人的利手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现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然而,中国人的利手是怎样形成的?它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是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在我国尚未见到有人报道。因此,我们认为通过1~7岁儿童进行抓物实验,对探索国人利手形成规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行为神经生物学是神经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近期在某些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本文拟对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以及神经系统可塑性和脑发育三个问题的研究情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尹文刚   《心理科学进展》1984,2(4):51-58
人的大脑两半球,在进行言语及其有关的高级心理活动时表现出偏于一侧的现象,即一侧化(lateralization),或称为不对称(asymmetiy)。这种现象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已被临床神经学家发现,而在近些年来,由于多种技术方法的采用,人们对它又有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探论,特别是在神经心理学界已作为一项主要的研究内容,并成为在神经科学领域中有了重大突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框架效应指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有不同反应的现象。近年来的认知神经研究发现框架效应的产生,可能源自以杏仁核为代表的情绪过程,而以前扣带回与前额叶皮层为代表的认知过程对此可能起到抑制与监控的作用。单侧化研究揭示了大脑两半球所擅长的不同思维方式也可能对框架效应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应整合框架效应的神经机制与理论解释、探索框架效应的领域特异性并探究框架效应的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14.
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代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心理哲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分析,探讨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本质.异常心理同正常心理一样不仅有自然物质世界的各种特性,还有许多自然物质世界不具有的高级和复杂特性.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本质是它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相似文献   

15.
刘宝根  周兢  李菲菲 《心理科学》2011,34(4):943-949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利用血液的主要成分对600-900nm近红外光良好的散射性,从而获得大脑活动时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目前该技术开始运用于自然情境下的高级认知、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该技术具有造价较低、便携性好,无噪音、无创性和对实验过程中被试动作不会过份敏感等优点,但也存在空间分辨率不高和校正算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方面的不足。未来fNIRS的研究可以与fMRI等其他成像技术进行结合,开展婴幼儿和特殊人群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以及自然情境下大脑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时间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珍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6):1506-1509
当前对时间认知的脑机制探讨有三个模型:特异化计时模型、分布网络模型和定域计时模型。在这些模型的框架下,时间认知的神经心理学研究集中探讨了小脑、基底神经节、前额叶在时间信息加工中的作用和大脑两半球在时间认知中的不对称性。小脑作为内部计时系统对时间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在周期性动作任务中,小脑对不连续动作计时具有特异性。基底神经节在时间加工任务中与小脑存在明显的作用分离,其具体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前额叶的计时功能可能与注意和工作记忆对时间信息的获得、维持和组织有关。此外,还发现大脑右半球与时问信息的加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时代精神对心理学派别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忠太 《心理学报》1986,19(3):100-107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而研究心理学的过程无疑问也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在研究心理学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不同民族的心理学家必然要受本民族的时代精神所影响。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心理学派别的形成就不难发现:构造派和格式派心理学之所以产生于德国;机能派和行为派心理学之所以产生于美国,决非历史的偶然,它与本民族的时代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也必将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当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以潜伏抑制为行为模式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理论以及神经机制,并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1)调节某些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的传递活动;(2)对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中脑-伏隔核神经环路进行结构损伤或药物性干预;(3)在发育早期给予免疫刺激或环境应激  相似文献   

19.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学说,破天荒第一次地为确定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分——大脑两半球的机能的强度或弱度提供了标准,而大脑两半球对于整个有机体的生活活动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巴甫洛夫把在实际中所遇到的大脑皮质神经过程基本特点的复合,称之为高级神经类型。  相似文献   

20.
试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唐征宇 《心理科学》2000,23(3):370-370,369
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 ,是当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过去二十年中 ,运动心理学界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了解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身体锻炼能对人的心理发生影响 ,这已经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至于这种影响是如何形成的 ,它的机制如何 ,涉及的面包括哪些 ,不同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一般认为 ,大脑血流量的增加 ,使得向大脑提供的必需的营养物也增加 ,从而有益于有机体的认知功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氙间隙技术 (Xenonclearancetechniques)对人类进行研究 ,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