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的眼睛     
王萌 《美与时代》2007,13(5):25-27
现今人们常常说看不到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艺术也不是缺乏魅力,而是人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具有审美意识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认为地理课的内容只是一些枯燥无味的地名、物产和死板的图形等,与美无缘,这是一种偏见!法国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到处都是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地理中也同样蕴含着美,我们教师要去挖掘,发现这些美,用充盈着美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给学生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一本书里,夹了两枚干了的玫瑰花瓣。那是今年四月里,我们去邻县赏花带回来的。徜徉在无边的花海,大家都陶醉了,牡丹、芍药、玫瑰,开得肆意张扬,天地为之生辉,大家激动得有些忘情,像孩子一样,闭着眼睛使劲嗅花香,想要把花香永远留在肺腑里。这时,偏偏有个人说了句煞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美是可以有许多表现形式的,牡丹有牡丹的美,菊花有菊花的美,大丽花美在典雅华丽,茉莉花美在小巧玲珑,玫瑰美在娇姿,百合美在端庄……"古往今来,曾有多少诗人、作家对花的赞美;曾有多少歌唱家,用嘹亮的歌喉对花的颂歌;曾有多少画家,用精湛的笔墨对花的描绘.  相似文献   

5.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不是培养几个会做题的高分学生,而应给学生一双会发现生活独特之美的眼睛,这是语文教师最崇高的使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前提与途径。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认识的渴望,让学生能动地完成学习的过程。所以,只有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探究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果满眼看到的只是这个世界的负面,往往会使自己产生消极情绪。这时我们不妨想想罗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学会辩证地思考,把心情调整到最佳状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节制欲望,化解压力;善于以理性平和之心对待分歧。这是一种人格的历练,思想境界的提升。发现美的眼睛,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随时等待你开启。  相似文献   

7.
小红花     
一回头,眼睛突然一亮,发现一垅玉米地上开着一株不知名的小红花。那花有拇指盖大小,开在娇枝嫩叶之上,没有玫瑰的高贵,没有牡丹的豪华,却红艳艳水灵灵颤悠悠,半掩芳唇,一汪灵气,让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8.
深秋的时候,我和媳妇去看望师范时的中文老师。老师已愈花甲了。那天,正巧他的太太要从北京开会回来,他的太太已经去了二十多天了。和我们说话的时候,老师几次站起朝楼下张望,那份等待的急切就如同等待初恋约会一般,坐立不安,焦急心切。须臾,他的太太回来了,知天命的人,依然风韵犹存,春光明媚,眼睛里仍有恋爱中的女孩子才有的那种感到被一往情深注视的甜蜜、激动和雍容。老师迎了上去,然后,亲自去厨房,端来一碗银耳羹,托盘里放着一枝猩红的玫瑰。他的太太拿起玫瑰,眯起眼睛,深深地嗅了一下,然后,把满怀爱意的目光给了他。老师看出了我们的惊…  相似文献   

9.
沙光 《天风》2006,(6):29
清晨的小鸟唱出最美的颂赞迎着曙光飞到耶稣座前我依稀听见小鸟在倾诉: “耶稣啊耶稣,我心将你爱恋!”园中的玫瑰扬起含露的花瓣淡淡馨香升到耶稣座前我依稀听见玫瑰在低语: “耶稣啊耶稣,愿将我荣美向你归还!”  相似文献   

10.
苗海波 《美与时代》2014,(2):117-117
根雕作品的自然美是根本身所固有的天然形状给人以美的感受。自然的树根本身具有外在形式美的因素,而美并非是自然界物的属性,自然只提供景物,并没有情思,而美总是情景交融的形象。自然界中各类树木的根也是美的一种载体。但仅有自然根材并不能构成自然美,必须依赖人的参与才有其自然美的创造;根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虽然有存在领域的差异,但其基本性质、基本形态则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人体的每一部位都可用来传递信息,而其中眼睛又是最重要、最能传达微妙感情的体位。通过使用眼睛和眼睛所在的面部,如观看时间眼皮睁开的程度以及目光直视、扫视、凝视、斜视等动作,能够发出任何一种含义的信息。西班牙学者奥尔特加说过,眼神是发自人的内心深处之物,像子弹一样准确无误地发射出去。他认为,眼睛加上眼皮、眼窝、虹膜和瞳孔,相当于“一个包括舞台和演员在内的整个剧场”。由此表明了眼睛传情达意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准确性。 瞳孔的魅力:眼睛之所以富有魅力,关键在于神秘的瞳孔。瑞士心理学家汉斯研究发现,当人们的心情愉快,或见到渴望想见的人,瞳孔就放大。反  相似文献   

12.
将金字塔构图用于美女图上的确美,但只是美的形式之一.黄金比例虽然是一种符合完美的比例,但黄金分割到了现在的社会只是一种狭义的美,并不是广义的美.教师不宜在课堂上单纯地讲形式美,应从多种角度去发现美讲美说美.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体,一个有生命力的审美存在.  相似文献   

13.
茶会     
正旅行者到了目的地之后做什么?30岁以下的人的眼睛,粘在智能手机上,30岁以上的人的眼睛,粘在纸牌上。有一次小宋见到一个特别美的水榭,停靠在一片野湖上,湖水倒映着天光云影,盛开的野姜花停在叶片间如淡黄的飞鸟。正喝彩,说在那水榭上望个景、听个昆曲该有多么美,却听闻水榭敞开的排窗里,传出了喧杂的行令和斗酒之声,便感叹有些人是多么暴殄天物啊,在自然的核心,五感也没有打开,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应该很专心地跪下磕头再站起来,跪下磕头再站起来,就这样连续做二十分钟,心里要想着该忏悔的事和该感恩的事。开头我并不很专心,眼睛往旁边一瞥,见到一双轻盈的脚步从我身边走过。那袈裟飞起,就像浪花。我呆住了,心里赞叹着:"好美!好美!"那美不只是袈裟掀起的浪花,那是圣严法师,当年他老人家七十好几,也跟我们一样地跪拜,他的专注和真诚让我动容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也。他说他是在对他师父感恩。  相似文献   

15.
你能行     
欣赏学生,欣赏其行为活动中的闪光点,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它有着无穷的力量。教育者的眼睛,会从平凡乃至丑陋中发现美;教师的头脑,应该是哲学家的头脑,会辩证地去看学生及其行为,并得出正确的一分为二的结论,而且应该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他很小很小。  相似文献   

16.
你能行     
欣赏学生,欣赏其行为活动中的闪光点,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它有着无穷的力量。教育的眼睛,会从平凡乃至丑陋中发现美;教师的头脑.应该是哲学家的头脑,会辩证地去看学生及其行为,并得出正确的一分为二的结论.而且应该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他很小很小。  相似文献   

17.
摄影家的审美创作活动,经历了发现美、提炼美到创造美的过程。整个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可以说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摄影者审美意识的融入。如果在摄影创作中充分调动并运用审美意识,作品也会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很小的时候,如果我有了过失,说了谎话,又不愿承认的时候,妈妈就会说:看着我的眼睛。如果我襟怀坦荡,我就敢看着她的眼睛,否则就只有羞愧地低头。  相似文献   

19.
正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大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很神奇的棕榈树,这种棕榈树能从一个地方行走到另一个地方,一年最多可以行走20米。很多游客都对此感到迷惑不解:这种棕榈树到底是怎样行走的呢?它们为什么要行走呢?通过多年的追踪观察,科学家发现,这种神奇的棕榈树是靠树根的根须完成行走的。跟其他那些树根完全藏在地下的树木不  相似文献   

20.
①距离是美。一朵花、一幅画、一块绿地、一处山水,只有与它保持适当距离才会显示出美。不然, 距离太近了,你把眼睛紧贴在一朵花上,还能看见它的美吗?只能是模糊一片;距离太远了,你与一朵花隔上几百公里,还能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