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平 《美与时代》2006,(9):82-84
在封建宗法社会中,女性一生扮演着“从人者”的角色:“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红楼梦》一反传统的悖谬,让贾母、王熙凤、探春等几位女性居于贾府的中心地位。这些女性当权者,一方面拥有了某种程度上的自主身份、地位和权力,这种地位的获得靠的是她们自身出色的胆识和才能,她们意图与传统的父系主导文化抗争,渴望能实践自我主体的愿望,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是传统的屈从者,不自觉地扮演着传统的“刽子手”角色,扼杀女儿们自主的意识,扼杀了她们自主追求的爱情,葬送了许多年轻的生命。这种双重身份是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天风》1995,(10):11-11
中国基督教妇女事工委员会与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的代表共30人,联合组团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届妇女大会前召开的非政府组织论坛,并于9月4日成功地举办了一次题为“妇女·基督教·社会”的研讨会。参加的各国基督教妇女达170人左右。会上女青年会全国协会会长郑怀美和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曹圣洁作了主题发言,她们的题目分别是“信心引领我们前进”和“  相似文献   

3.
严新明 《学海》2022,(6):135-141
进入21世纪,中国迈入了老龄化社会。本文选取出生于1949年的人口为样本,分析其老龄化过程。他们是“共和国同龄人”,因为他们的低龄、青年、中年和老龄阶段,完整地经历了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体制建立及改革过程,他/她们进入老龄阶段的时间,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几乎同步。“共和国同龄人”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生理、经济和社会权利方面的“强”或“弱”的特点对养老社会保障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些影响也就是当前老龄化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养老金政策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爱吃醋的妻     
妻是一个极爱吃醋的人。一个休息日,我在家整理相册,忽然发现我大学毕业时照的一张全班合影上多了两个洞,我纳闷地仔细一看,原来是挨着我的左右站着的两位班里最漂亮的女生被刀剜掉了,露出两个洞,只剩下我孤伶伶地站在那里。我骇然大呼:“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妻走过来看看,漫不经心地说:“是我干的。我看她们俩老挤着你,就把她们去掉了。”“天哪!这是我珍贵的纪念,你怎么能下如此毒手!难道一张照片你也嫉妒吗?”我质问她。“瞧你大惊小怪的,不就是少俩人吗?多数同学还在嘛。”她轻描淡写地说。“胡说,她们俩招你惹你啦?”“她们俩难道没有…  相似文献   

5.
一句“心累”常常漫不经心地挂在现代妈妈们的嘴边,然而在她们眼里,心累根本不算是病,它对人的精神健康的内在威胁常常被忽视。事实上,心累引致的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已悄悄向现代妈妈们袭来,为她们敲响了重视心理健康的警钟。 一、心累、健康的大敌 心累除了伤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外,重要  相似文献   

6.
“和谐观”中西合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和谐(Harmony)指事物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从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类的角度来看,和谐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和谐的理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和谐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中国哲学的和谐观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和”的概念出现很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和”字。在(易经)“兑”卦中,“和”是大吉大利的征象;在(尚书)中,“和”被广泛地应用到家庭、国家、天下等领域中去,用以描述这些组织内…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人们津津乐道的多是那些温婉可人的花妖狐魅形象,有意无意中冷落了另一类女性,即悍妇妒女,她们一反封建社会要求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冲破“夫为妻纲”的教条,大声向社会反抗,但是,她们在蒲松龄的笔下成为“丑”和“恶”的化身,成为众人厌恶的对象,从蒲松龄对悍妇的变形夸张描写中,从他对这些悍妇妒女的态度中,从他为这些悍妇、妒女设定的结局中可以看出其思想上的男权主义观念,体现出他对夫权制度的崇尚与维护。  相似文献   

8.
“好男人”可以让你过上舒适安稳的日子,引来了为数不少的女孩的青睐,可我所结识的一些现代女性对这些“好男人”却“批判”了一番,因为在她们眼里,这些所谓“好男人”并不适合自强自立、看重自己个性和独立人格并追求成就的现代女性。一  相似文献   

9.
论道教的妇女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父系社会取代了母系社会以后,都是以男性文化为主体的社会,男人创造了适应于自己的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伦理道德等文化,而妇女则沦为男性的奴仆,社会的附属品。妇女作为社会主体的身份被剥夺了,她们丧失了作为人的尊严、社会的人的价值和参予社会活动的平等地位。尤其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残酷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束缚着妇女,将她们禁锢在封闭的家庭中,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家庭的附庸。总之,在男尊女卑,两性不平等的男人世界里,女性成为男人政治、经济、法律、伦理道德的统治对象。  相似文献   

10.
成达师范学校创办的《月华》旬刊,做为民国时期办刊时间最长,国内外影响最大的中国回族期刊,不但培养造就了大批男性作者,也产生了一些年轻的女性撰稿人,她们的产生和所撰写的相关文章,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回族妇女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觉醒和要求受教育的呼声,也说明妇女教育问题已经提到了时代的日程上。当年,“新月女子中学”的创建,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女作者举穆圣“求学在穆民男女上是主命”的教导,向封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愚腐观念宣战,她们以自己的文章向世人证明:回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爱教思想,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11.
在我进行一组有关婚姻与家庭的调查与采访过程中,猛然发现,在婚姻遇到挫折的女性里,容貌出众的女人竟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按理说,这些漂亮的女人应该更容易得到美满和幸福的婚姻,她们的丈夫对她们更应该是宠爱有加,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她们的婚姻受“伤”呢?通过与她们中几个人的交谈,我发现恰恰是她们的美丽惹的祸,由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独身女人都怪僻。”其实经过对她们心灵的探访,我发现一个女人之所以选择独身,自有她的道理,她们中有的人是经历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婚姻伤害,而有的人年龄虽大,心态还不太成熟,更有不少人是在为别人考虑后才作出的选择,确实令人感动。所以,有人选择  相似文献   

13.
该著汇集了作者近20年研究冯友兰学术思想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作者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观、哲学史观和哲学史方法论思想,深入地探讨了他重写“中国哲学史”的经验、教训,详细地考察了他关于中国走向自由民主之路的沉思,深刻地揭示了他在建构中国哲学史学科和创新中国哲学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有助于推进“冯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文献记载,自18世纪末到今天,世界上为野兽所抚养的人孩大约有三十几个,其中有十几个狼孩。这些狼孩中,印度的“卡玛拉”最引人注目。1920年印度人辛格在加尔各答东北部的一个洞穴里,赶走了两只公狼,打死了两只母狼,在洞的深处找到了两只小狼和两个裸体的小女孩,大的约8岁,小的只有2岁。她们被重新带回了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实证主义的科学序列本世纪前半期,一些科学哲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所谓科学的等级序列(参见Danto和Morgenbesser,1960)。科学在这个等级序列中的位置是由导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逻辑实证主义的标准而决定的。在这个等级序列中,最讲究精确和严密的物理学被尊为“科学的王后”。接下来依次是化学和生物学。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先房女儿”,可以说是科学的“灰姑娘”,她们出生的合法性充其量来说是不确定的。因而,只有在私下低声交谈中她们的名称才能受到尊重地与其它科学相提并论。这些也在等级序列中的不幸的姊妹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还在大约属于这类科学的诸如经济学、政治学和语言学等科学。  相似文献   

16.
本年五月十日至十四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哲学史工作会议”,是本年元月间举行的“中国哲学史问题座谈会”的继续。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史研究室会同召开的。参加的人除北京的中国哲学史专家与中国哲学史教学及研究工作人员外,还有从上海、广州、东北等地来的专家。这次会议的性质和上次的座谈会一样,主要是在“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尽量提出有关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存在的待解决的问题,以作将来再行召开大型讨论会的准备。上次座谈会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的问题,即:“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中国哲学史”中的唯物与唯心斗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中国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曾引起热烈的争  相似文献   

17.
湖南株州市教友冯国香、沈菊梅等十多人发起创办的敬老院成立了!她们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集资20余万元,在湘潭县梅林镇安营村购地3.2亩,建成500多平方米房屋,于去年12月31日召开“湖南省天主教敬老院”成立大会,省、市、县各级政府主管宗教的领导及乡镇负责人和省市天主教负责人及教友200多人参加了庆典。省宗教局、湘潭市政协、市统战部、市民宗处、湘潭县政府等领导同志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赞扬她们爱国爱教,热心办公益事业的精神,省宗教局拨款2万元支持这一事业。 冯国香等教友都是近几年领洗的新教友,她们  相似文献   

18.
周琰 《美与时代》2006,(6):20-21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五四”、“文革”颠覆性的冲击和涤荡,强烈地动摇了中国人的道德观、信仰观。上世纪末,汹涌而来的滚滚“韩流”激起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对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生活的向往。“韩流”得到中国人的青睐,是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新回归中国社会的侧面反映,认可“韩流”作品、崇尚“韩流”是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一种深深的致意。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03,(5):54-54
辽宁省沈阳市东关基督教会于2003年3月8日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对在社会“双文明”建设中获得荣誉,做出荣神益人见证的主内姐妹及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受表彰的姐妹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日常生活里以她们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信仰的理解。在教会与社会中,发挥和体现了基督徒生命的价值,为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并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东关基督教会主任吕志彬牧师,结合圣经历代妇女圣贤事迹和中国传统妇女美德,作“妇女神学时代性思考”的演讲。  相似文献   

20.
初涉入世的姑娘,遇到最难的事莫过于该怎样说“不”。她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父母、朋友、同事、亲戚、上司都不时要求这样或那样有时迫使她们非说“不”不可。我们每个人都有说“不”的权利;但姑娘该怎样说“不”才不会令对方难堪或觉得她没有人情味呢?不妨采取如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