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支火把     
暗夜中,有两支火把。一支火把想,我要燃烧自己, 用热情的追求去迎接黎明。在燃烧中,火把不仅照亮了自己,而且还照亮了周围的一片世界。燃烧让它拥有了无限的光明。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相似文献   

3.
火把的心     
那时,我正处在人生的黑暗时期。 “孩子,让我们来看看黑暗中燃烧的火把吧。”父亲燃亮了一支火把。 父亲高举起火把,问:“看,火焰有什么特点呢?” “它在向上燃烧。”我说。  相似文献   

4.
正在挑战极限的同时,世界其实也是在提醒人们,人的能力总有极限。最近常看一档电视节目《挑战不可能》。参与节目的人,都是平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凡人。但他们走上节目演播厅,都带上了常人认为不可能的"高招",挑战人们认知的极限。比方说,主持人从200支点燃的蜡烛中,拿出一支,让蒙上双眼的美术家打开眼罩,观察一会儿,然后把这支燃烧的蜡烛放回那两百支中。美术家转身走近观察200支烛火,在30秒中的时间内,居然准确无误地挑出了这支烛火。这里没有特异功能,就是  相似文献   

5.
坚定信念,肯定自我,超越心理极限,克服悲观情绪,走好自己的路。“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信念是心理的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烧一个人的潜能,指引他飞向梦想的天空。一百多年前的一天,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  相似文献   

6.
在特殊的日子里,犹太人总要点燃蜡烛(最早是点灯).如在安息日、在重要的节假日、在婚庆日等.大约每周五日落前20分钟,家庭主妇便点起两支蜡烛,一支的含义是记住安息日,另一支是当守安息日,在蜡烛燃起时,她要感谢上帝把神圣与欢乐的气氛带给她全家.伟大的希伯来诗人C·N·贝利克(Bialik),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是火神(道教称为火德真君)诞辰。2011年7月23日,正值火神诞辰,位于北京地安门外的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隆重举行火神诞辰祈福法会。当天,庙内仙乐飘飘,瑞气呈祥。中国道教协会的各位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名山宫观的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约200名嘉宾齐集古观,共贺火神圣诞。火神诞辰祈福法会开始前先举行了庆典仪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民间火神崇拜与灭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若干火神传说透视中国古代民间火神崇拜现象.指出,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火神多呈现出赭衣小儿、红衣红裙妇人、妖异之"物"和小动物形象;火神传说形象地反映了古人的避害心理,熔铸了人的生命意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伦理想;古人寄希望于火神对人类的伦理关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火灾的科学认知,在文化观念上阻碍了防火措施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早一分钟建成医院,就能早一分钟战胜疫情,一分钟都耽误不起!"这就是中建集团武汉火神山医院安装项目部总工程师金晖。主动请缨加入战斗1月24日,大部队集结前,金晖就已经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作为火神山安装项目部总工程师,他为帮助设计院快速出图,整整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以最快速度将第一版图纸送到现场,又立马转入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10.
让生命燃烧     
由于春的萌发,路两侧的龙须柳已吐新绿,许多残老的枝条在风的胁迫和新生的竞争中离开枝干,飘零归根。我和战友清扫卫生时,把它们捡成堆,试图将其点燃。由于有风,点丁几次都失败了,后来找了点引柴才点燃了。小小的火苗在微风的吹拂下,火焰不断向上升腾,泛着红光,自由飘舞。我想,在点燃之前它畏惧点燃,点燃后却尽情燃烧。它好像是特意为我点亮的一盏心灯,映照着我灵魂深处对生命的礼赞。  相似文献   

11.
与从小所受的教育有关,我一直是个有英雄情结的人。对为了理想不惜将生命当火把点燃血性贲张、酣畅淋漓的人与事,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匆忙的双脚施以深长的敬意。而中国科学界不同领域的"大家",在我眼中,他们不仅是国家的精英,更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大梦飞天——王永志传》中的主人公王永志,是我国当今所有做出过伟大贡献的院士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在他那个年龄的杰出人士中,不是家学渊源即是家境殷实,很少有他那样贫  相似文献   

12.
火与灶神形象嬗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火神话之考察入手,进而探讨火神与灶神的关系,揭示其演变规律,说明其演变特点。认为灶神与火神本是同源;随着历史发展,火神与灶神才逐步分化,其演变的共性在于都经过了女性神─—两性神、配偶神─—男性神的过程,与火神相比,灶神在演变过程中还具有老龄化、世俗化、队伍扩大化等特点;同时,祭灶习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赋予新义。  相似文献   

13.
羊年春歌     
李阳波 《天风》2003,(1):47-47
除了一点点的无名小花,没有别的礼节迎接春天了。除了一丝丝泥香,没有什么可以让人留念。 春天说来就来,来的时候就有人点燃起火把,为早行的种子照亮道路,就有人学着一种厚厚的吆喝,颂扬第一行布进田里的脚印。 没有太多的喧哗,静静地,小河的流水,妇人的目光,还有那半闭着眼睛的老牛。一切显得平淡,一切又那么新鲜。青石板上泼些湿漉漉的铃声,那是母亲早起的劳动细节。乡路长出的小曲,把春天的样子说得那么具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小说《封神演义》中所载的火神为考察点,将其形象与文献和考古发掘中出现之祆神相比较,证明了小说中之火神与文献记载之祆神在形象、姓名和文化意义方面十分相似。因此佐证了陈垣先生的结论,宋元以后祆神与中国火神信仰已经融合。本文还引用佛经记载,解决了为何唐宋典籍均将祆神比附与摩醯首罗之疑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对索伦鄂温克人岁时仪式中火神祭祀仪式的田野调查资料,借鉴了范·杰内普和特纳的仪式研究理论及方法,从象征的角度分析了火神祭祀的仪式过程、仪式结构与秩序,从而描述仪式所表达的深层意义: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并非毫不相干,人也并不总在被动地接受神的安排,神秘甚至是危险的世界在仪式中变得可以接触。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仪式的参与者来说,一切行为都是可以解释的,而不是毫无理性地随意而为。  相似文献   

16.
"火神庙"非祆庙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华火袄教研究领域的部分学者在论及宋元以后的火祆教遗痕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祆神与中国传统火神相混淆的情况.这种误解最初始自我国火袄教研究的奠基者陈垣先生,但遗憾的是,后来的研究者不但没有将陈垣先生的这一未及深入研究的判断予以厘清,部分学者反而完全混淆了袄神与中国传统火神的区别,以致于将方志文献中所见中国传统的火神庙误作祆庙了.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此进行了详细考辨,指出宋元以后祆神的内涵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们并没有将其与中国传统的火神相混淆,明清方志文献中所见的火神庙实是祭祀中国传统火神的场所,与祆神祆庙无涉.学者们实是因自身认识不足而致误,本文因而进一步分析了致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3)
正千万别把"许愿"当儿戏,因为你的誓言是在上帝面前立的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奇怪的题目呢?这还要从我上次出国旅行的经历说起:那是一次跟团游,团友大多是基督徒。那天游览到一座著名的教堂,大家四散开来自由活动,三三两两或参观、或合影、或祈祷……这时,教堂圣台旁一位姊妹的行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她点燃一支蜡烛祷告一下,然后再点一支再祷告一下……就这样一口气点了好几支蜡烛。我上前善意地提醒她:"点这些蜡烛是需要付钱的!"  相似文献   

18.
有一件小事,常常引发我的联想——据说公元前200年,我们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煤炭。两千多年来人类怎么烧煤,我不清楚,但恐怕大部分家庭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形:每次都要为点燃煤炉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奥秘     
我享受生之喜悦,并不为其它理由。生命,对我而言,并非短暂的烛光。我认为它是一支灿烂的火把,只是暂时交我保管,在我交棒给下一代时,我必须让它尽可能燃烧得明亮璀璨。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一个曾在精神病院待了许多年的患者,一直在耐心地等待着发现生命的意义。 他一直深信,只要有朝一日发现生命的意义,他就能够告别沮丧、完全痊愈而离开医院。他认为自己之所  相似文献   

20.
南京有一种碧凤蝶,喜欢把卵产在竹枝上,因为当卵成长为蛹时,蛹爱吃竹叶。这时,竹枝上的蛹分为两支,一支贪图竹叶的美味和竹枝的安逸,仍生活在竹枝间;而另一支却不甘安逸,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食物充足的栖息地,一路跋涉,迁徙到刺槐树上,这里"缺衣少食",生存环境恶劣,刺槐树上那锋利的尖刺随时都有可能伤及蛹的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