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历代帝王之中,宋徽宗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他的书画修为极高,特别是他所独创的"瘦金体",已为众人所接受,成为绝世佳品。同时宋徽宗又是一位非常痴迷于道教的皇帝,道家所追求的充分自由超脱的主体精神,"无心"的审美态度,"淡而无为"的道教文艺观,以及对生命灵性的尽情抒发和追求,都影响了他的书法艺术及其内在精神,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品味到道教所特有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伦理学中“天”是一个重要范畴.“天”有不同的含义和伦理意蕴.本文对商西周、先秦儒家道家及《周易》《中庸》和汉唐宋明时期的“天”观念及其伦理意蕴进行了疏理分析,并对其启示意义作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国家邮政局今年 5月发行两套有关道教题材邮票。这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不多见的。5月 5日发行的《永乐宫壁画》邮票 1套 4枚。图案面值分别为 (4 -1 ) 60分西王母、(4 -2 ) 80分奉宝玉女、(4 -3) 80分东极救苦天尊、(4 -4 ) 2 80元金星、水星。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 3公里处 ,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兴建。为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 ,同时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道教宫观 ,宫内殿阁巍峨、布局疏朗。其中主体建筑 5座 ,即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垂直排列在中轴线上。各殿精美的元代壁…  相似文献   

4.
道教劝善书视争讼、唆讼为逆"道"之恶行,并借助各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及道教"神灵赏罚,流及子孙"的报应论来宣扬息讼之善、兴讼之害。道教劝善书深刻型塑了民众的法律意识,为"无讼"观注入了宗教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培 《中国宗教》2022,(3):84-85
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间,越剧对中国道教文化中的传奇形象进行了多次动态化重构,反映出道教文化与越剧文化语境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中国文化各个区块之间凝聚力的体现,显示出各个区块自身的生长逻辑与规律,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成语身怀六甲包含着极为丰富的道教文化意蕴,表现出道教融汇中外文明的开放文化精神,却为人们日用而不知。身怀六甲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指称女子怀孕的成语。这个成语频繁地出现在明清以来的杂剧小说中,如《东周列国志》、《镜花缘》等等,可见在当时就已经成为市井的俗语。从字面上看,六甲似应是胎儿的代称,可为什么以六甲指代胎儿,人们却不甚明了。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中国道教随着移民的脚步开始向日本传播,在唐宋时达到了高潮。但与儒学、佛教在日本的传播相比,道教在日本历史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一方面道教因曾被日本朝廷明确禁止,故在史籍文献中很难找到有组织的教团道教进入古代日本的记录,也找不到可确证的道士和道观;但另一方面,日本历史和社会文化中却留存有许多道教因素,成为日本在道教存在的鲜活证据。本文通过回顾近百年来日本学者有关道教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反思他们有关日本的道教的争议,并提出用道教在日本来概括道教在日本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8.
作为著名道教画家,赵孟頫创作的道教人物画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立足详实史料,细致而系统地梳理和研究了赵孟頫创作的道教人物画作品以及作品的产生、流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道教“鬼律”是道教的律法,是对为祸人间的鬼怪进行处罚的律文。在早期正一派的《女青鬼律》、《玄都律文》等经典中,“鬼律”就已经出现,但均已亡佚,所以在今本的《女青鬼律》和《玄都律文》中都未见“鬼律”。“鬼律”主要用于正一派的驱邪法术,当正一道士在驱邪时,以“鬼律”作为他们处罚各种为害人间的鬼怪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22,(11):93-93
道教医药学是在道教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医药学。这不仅是因为道士以医术弘道,促进了它的发展,而且是由于这类医术和药物本身就含有道教修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承负”思想是《太平经》教义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发展和补充了“善恶报应”的伦理观,成为太平道立教的理论依据,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民众心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太平经》“承负”说的内涵及源流、伦理意义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一、承负说的内涵及源流对“承负”思想较为系统的阐述最早见于《太平经》。所谓承负,《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九解释说:“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承者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  相似文献   

12.
道经中常见抟颊一词,意义难解。虽有学者做过解释,但结论不能令人信服。抟颊即用手按摩脸颊。道教存思法中,常有叩齿多少过,以手摩面目多少过的说法,以手摩面目即抟颊。抟颊是早期道教的一种礼拜仪式,体现了道教长生久视的思想。抟颊常误作搏颊,以讹传讹,被误认为是涂炭斋中的一种自虐行为。  相似文献   

13.
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2道00教6协年会6组月织2考0日察至团在21甘日肃,民勤县考察参观了“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的建设情况,并与当地有关方面进行了座谈。甘肃省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石羊河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历来是我国防沙治沙工作的重点县。中央政府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关注民勤县的防治沙工作,温家宝总理曾先后八次就该地区的治沙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从1996年开始,民勤县道教协会在柳苍德道长带领下,贷款26万元,陆续在苏武山植树造林160亩。2003年,中国道教协会…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法国学者、世界著名汉学家、道教研究权威人物,施舟人缘何成为"与黄卷青灯相伴"的受箓道士?这段当代西方汉学史上的轶事,得从施舟人与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道教的渊源谈起。  相似文献   

16.
"道法自然,贵生乐生,齐同慈爱,抱朴守真"这16个字是2011年10月在南岳衡山举办的国际道教论坛留给人们最为凝炼的精神养分。如何充分吸收这些养分,巩固国际道教论坛成果,推动道教文化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文  相似文献   

17.
这篇论文在回顾通俗文学中道教神仙形象基础上,阐释了不同时期神仙形象的变化和基本特征,并对形成这些不同的神仙形象的社会及宗教背景进行了分析,指出道教的世俗化是造成通俗文学中神仙形象宗教色彩逐渐减弱,人性特征逐渐加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道教文化中的类比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道教神仙观念、金丹学说、医药学等十一方面说明了道教文化中存在的类比思维,并进行了分类,还阐述了其对本身文化的作用及现代启示、影响,最后说明了其实质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全球各国在各个发展场域创新创造、互容互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  相似文献   

20.
现存的道教官印、名号印、法印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世无多,且较难识别。现介绍洛阳发现的两件颇为罕见而具有明显时代文化特征的中国古代道教法印。一、“黄神”印“黄神”一词,始见于先秦、多见于两汉文献,指黄帝。《淮南子·览冥训》云:“西老折胜,黄神啸吟。”高诱注:“黄帝之神,伤道之衰,故啸吟而长叹也。”①班固《幽通赋》云:“黄神邈而靡质兮,仪遗谶以臆对。”应劭曰:“黄,黄帝也,作占梦书。邈,远也。言黄神邈远,无所质问,依其遗谶文,以胸臆为对也。”②黄帝为五天帝之一,中央之神。《礼记·月令》云:“中央土,其日戊己,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