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东北地区由于相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其地区独特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形成了特色明显、风格独特的建筑形式。位于四川省巴中市泥溪乡西北部的梨园村,是川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在这里传统民居与自然相互协调,人与建筑共生共存,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探究其传统民居背后所蕴含的生态思想,能够为当下住宅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钟子寅 《法音》2013,(6):36-39
一、鲁土司及其相关藏传佛教寺院永登妙因寺位于甘肃省永登县西南大通河畔的连城乡。此地古称"庄浪",位于乐都县北,与明初安多地区最大寺院瞿昙寺所在的湟水流域仅一山之隔,为地处蒙古与藏区之间的战略要道。明洪武初,蒙古原属阔端(Go tan)后裔的当地望族脱欢(Tho kan)归附,至三世,因迭有战功,"业可比周公",赐姓为"鲁",为鲁失加(?-1447),汉名鲁贤,成为明廷于西北边陲、世守庄浪卫的土司。[1]  相似文献   

3.
酥醪观在罗山之北、浮山之南的深山幽谷中,远离尘嚣素有“世外桃源”美誉。酥醪观原为东晋时葛洪(字稚川,公元284年—363年)创建的北庵。相传安其生会神女觞于玄邱,共谈玄机,酣玄碧之香酒,醉后呼吸水露皆成酥醪,酥醪观由此得名。又有传说,吕洞宾时来与赤松...  相似文献   

4.
大善 《中国道教》2010,(1):59-59
香港青松观于2010年1月6日至8日举行建观六十周年庆典暨探古鉴今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副秘书长袁志鸿,北  相似文献   

5.
酥醪观庄在广东博罗县罗山之北、浮山之南的深山幽谷之中,素有世外桃源美誉。远离市镇,是修真炼道之所。往酥醪观有三条路可走,一是从冲虚古观至涅石垆,至桃子园下车,登茶山坳而入;二是在冲虚古观背后,石级路入山,经步云洞天、小飞雲(蛤蟆石)到分水岭,然后直上飞云顶下白水门而入;三是从增城县正果兰溪,沿山边新开公路而入。酥醪观在东晋时系葛洪仙翁所创建,名“北庵”,后安期生会觞神女于玄邱,共谈玄机,酣玄碧之香酒,醉后呼吸水露皆成酥醪,各乘飚车而去,味散于诸天,因而易名酥醪观。相传吕洞宾时,来赤松云游于此,又称神仙古洞。  相似文献   

6.
民间棺绘艺术,作为一种原生态丧葬文化现象,由于其生存的社会空间与人文环境的独特性,加上民间艺人创作观念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它有着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的魅力。棺绘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完善而固定的范式,这些范式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礼仪制度与文化观念。流布于甘肃永登地区的民间丧葬艺术——棺绘,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种民间丧葬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对联撷趣     
笑联我国有些寺院景点的“笑联”。是人遇麻烦心事时的一剂清心良药。四川乐山凌云寺:“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本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云南昆明华亭寺联:“青山之高,绿水之深,岂必佛方开口笑;徐行不困,稳步不跌,何妨人自纵心游。”湖南衡阳罗汉寺联:“大肚能容,容人间恩怨情仇,个中藏有几许;开口便笑,  相似文献   

8.
震醒     
许水文 《天风》2008,(13):26-27
昔日山川秀美的地区,霎时间因地震变成惨不忍睹的废墟. 地震形成的原因,据有关专家分析说,汶川正好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龙门山的中心,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  相似文献   

9.
人性观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和哲学假设,在心理咨询和资料中,人性观是一切方法和技术的理论基础.在回答什么是人性和人性观的基础上,总结出人性观所应回答的基本问题,依据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辅导流派对人性观基本问题所作的回答,剖析了三大流派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0.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文化,在公元5世纪初,高僧法显就记有西域北传佛教信仰的国家和地区的佛像行游的活动,佛教史籍中称为"行像"。但"行像"的本意在佛经典籍之中源于佛教徒的禅修实践中"像观"的禅法。由于《高僧法显传》将西域竭叉国无遮大会迎送佛像过程记为"行像"的缘故,这种称谓便在以后的典籍中沿用下来。这种佛教仪式表现了世俗信众在法会上对佛陀的供养仪式,呈现出盛大的供佛场面,所以造像庄严,仪式隆重,气氛热烈,之后行像活动逐渐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1.
张琰 《中国道教》2010,(2):45-50
<正>金世宗末年,全真道传入泰山地区,很快涌现出以韩志具、崔道演为代表的一批全真高道,兴建起全真观、昊天观、洞真观等著名宫观,泰山全真道初具规模。然而,金元之际的长期战乱,致使泰山全真道遭受重创,高道流失,宫观倾圮,泰山全真道暂时陷入低谷;战乱之后,在元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1月10日,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在苏州市陈德铭市长陪同下视察了玄妙观。陈焕友书记仔细察看了修葺一新的玄妙观三清殿以及在这次观前地区整治更新工程中恢复的文昌殿、寿星殿、斗姆阁、财神殿等殿堂,详细听取了张凤麟会长就玄妙观修复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今后的发展规划等情况汇报。陈焕友书记对玄妙观的修复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道协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保护好道教文物,按道教仪规建好庙宇,爱国爱教,争取更大的成绩。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视察玄妙观@熊建伟  相似文献   

13.
传统农耕聚落是指构建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要营生的族群聚居的聚落空间。川东北传统农耕聚落由于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移民文化以及川东北地区特殊地理地貌的影响,在聚落整体形态层面上呈现出独特的形式外延。文章以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太华乡雍氏传统农耕聚落为典型性案例,深入剖析了川东北地区传统农耕聚落在宏观层面上的形态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卫生观论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和谐社会卫生观是在卫生事业的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卫生事业与社会;卫生事业内部子系统;卫生政策主体与客体处于一种互动共生的观念.和谐社会卫生观的基本内涵是:有序、平衡、协调、良性运行与发展.和谐社会卫生观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在卫生领域,是一种卫生观.  相似文献   

15.
田骈考论     
周立升 《管子学刊》2012,(2):20-23,2
田骈是稷下学宫中著名的先生之一,因书阙有间,关于田骈的身世及行事,难以详述.本文兹据现有史料,对其行事及思想作一粗疏的考论.田骈的思想属稷下黄老学派,黄老之学是道家与法家的统一.田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术观、齐物观和法治观.他的道术观没有抓住道的本质,他的齐物观没有达到道通为一的境界,他的法治观则尚法而无法.尽管如此,他依然不愧是先秦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6.
惠州市元妙古观,在西湖之北,芳华洲之后,原名天庆观,始建于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距今已有1352年历史。至天宝七年(公元742年)扩建,改名朝元观,后又改称开元观,香火鼎盛,殿宇巍峨。道观之旁,梅进士第(梅蟠宅)。梅蟠,字子升,归善人(惠阳县人),宋元丰八年进士(公元1087年),博学强记,笔力豪放,不乐士进,人称梅夫子,凡惠州之山水,均有留题,不下千篇,晚年居丰湖之上小岛,自号罗浮山人;舍弃居宅,并入道观,  相似文献   

17.
金华道观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北四十华里的金华山上,是该省的最点宫观。金华山汉时名烟墩岭,东晋时,方士陈勋来山学道,结茅为庵。南朝梁武帝酷爱佛、道,拨款修建金华观(502—519)。据史书载:“金者贵重之意,华者秀美之义,其山贵重而华美,故名金华山。”唐太宗李世民(627—649)赐名“九华观”,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更名“玉京观”。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道士陈若海扩建,并重新启用“金华观”的观名。该观历经明、清各代扩建,现仍保存完整的寺观殿堂二十余处,参天的古柏一千余株。  相似文献   

18.
初中学生的知识观与学习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习者的知识观、学习观又称“认识论”.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初一下半学期学生为被试,分别从“机械-辩证”、“零散-联系”以及“接收-建构”和“零散-整合”的维度,分析了被试对知识和对学习的看法。结果发现:1.被试在知识观、学习观上开始表现出辩证的、联系的、建构的倾向,但还不够充分。2.知识观的“机械-辩证”与学习观的“接收-建构”之间以及学习观的“接收-建构”与“零散-整合”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P<0.05).3.一般智力水平与知识观之间表现出较显着的正相关(P<0.05或。05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教》2004,(4):4-4
2004年 6月 30日 , 在 中 国 延 安 军 民 的 战 斗 和 生 活 , 用 事 实 产 生 更 加 积 极 广 泛 的 号 召 力 。共 产 党 成 立 83周 年 前 夕 ,中 国 道 讴 歌 了 当 时 老 一 辈 革 命 家 和 延 通 过 参 观 展 览 , 老 一 辈 重 温教 协 会 组 织 全 体 道 职 员 工 参 观 安 全 体 军 民 团 结 战 斗 、 勇 于 献 峥 嵘 岁 月 , 备 感 今 日 的 生 活 来 之了 在 北 京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  相似文献   

20.
何建华 《伦理学研究》2012,(5):42-46,58
构建与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公平正义观,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资本主义形式公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旨在实现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统一.在西方,公平正义观经历了一个由形式公正走向实质公正进而追求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相统一的过程.借鉴西方公正观演进的逻辑,把握公平正义发展的规律,构建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公平正义实现机制,逐步实现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统一,对于构建和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