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盖建民教授新著《道教科学思想发凡》2005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把握道教思想与古代科技的关系,客观评价道教在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揭示道教思想有助于推动古代科技进步的积极因素,同时分析其不利于古代科技发展的消极因素;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入手,深入细致地分析探讨道教科技的思想内涵、特征,挖掘道教科技原典、道教徒宗教实践活动中所蕴含的古化学、医药养生、天文历法、环境地理、数学等方面之科学思想,对其中有现代价值的部分如思维方法、医药养生、地理环境思想予以科学总结和诠释…  相似文献   

2.
道教房中术的性医学思想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房中术的性医学思想及现代价值盖建民房中术是道教的一种重要修炼方术,与医学关系极为密切。本文拟就道教房中术中的性医学思想及其房事养生法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求教于方家。一、道教房中术的渊源及其流变房中术也称“男女合气术”,是道教一种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本书纠正和澄清了日本学者和国内同行在白玉蟾文献、生平、入室弟子等问题上的失误,弥补了相关学术盲点,最大限度地破解了长期以来在白玉蟾创立道教南宗问题上的学术纷争与谜团,推进了国内外道教南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盖建民教授所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史、文献与思想综合研究》一书,已于2013年6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正如卿希泰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作者从20世纪末涉足道教金丹派南宗以来,在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以地域道教研究的视阈,挖掘了大  相似文献   

4.
略论道教金丹思想及其在化学史上的意义盖建民道教金丹思想是道教金丹家从事金丹活动的思想依据、思想方法。本文拟就道教金丹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在化学史上的地位进行分析讨论,以求教于同行。一金丹术是道教的一种重要方术,包括外丹和内丹。外丹即通常所说的炼...  相似文献   

5.
正纪念卿希泰先生(1927—2017)逝世一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生命道教暨卿希泰先生道教学术思想研究国际论坛论文集》(2020,巴蜀书社)正式出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任主编,朱展炎、周冶副教授任副主编。论文集收录卿希泰先生学术成果细目、"生命道教"主题论文以及社会各界缅怀卿先生文稿、唁电等原始文存。本书除了研究梳理卿希泰先生的道教学术思想与杰出贡献,还展示了当前道教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对于保存史料、传续文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道教医学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医学概念辨析盖建民本文对道教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道教医学”的概念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现有几种定义的缺陷,提出了界定“道教医学”应注意的几个原则。作者盖建民,1963年生,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道教医学作为道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7.
《太上妙法本相经》是南北朝道教重要经典之一,其敦煌本是《敦煌道藏》中少见的一篇涉及古代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文献,、其中蕴涵的农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顺物道而行的农业哲学观;因时因地而作的“时宜”、“土宜”观;以勤劳为本的农事观;工具和过程相结合的农业技术观;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观。这些农学思想对我国传统农业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农业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袁名泽,哲学博士,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员;盖建民,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哲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8.
道教医学思想简论盖建民古语云:“医道同源”,尽管这里的“道”似指道家学说,但由于道教在生死问题上历来重生恶死,自然十分重视具有济世救人之功效的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①历史发展表明,自道教创兴之日起,道教就把医术作为其传道济...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学孙亦平教授潜心研究道教二十多年,其学术成果在道教及宗教学研究领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有幸拜读了孙亦平教授的新著——《道教思想研究》,该书汇集了孙亦平教授多年来在道教领域的研究精华. 1.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 孙亦平教授的《道教思想研究》以通俗、亲切的语言让读者领会到,在道教思想中一直贯穿着保护环境、关爱众生的红线,这根红线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纪念傅圆天大师(1925—1997)登真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弘道利人、服务社会:傅圆天大师道教思想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论文集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主编,朱展炎、周冶副教授副主编,内容涉及傅圆天大师的生平、思想以及青城山的道教历史与文化传承等主题,对保存当代中国道教尤其是四川道教史料文献、促进相关道教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韩鄂的《四时纂要》是中国唐末著名农书,是一部按月列举应做事项的月令体农家杂录。该书中占候、择吉、禳镇等项占348条,几乎占全书的一半;该书中的食忌与沐浴拔白、出行日等禁忌的内容与道教类书《孙真人摄养论》相似;该书中含有的道教节日、学习方术、祀灶等内容亦与道教密切相关,由此得出结论:《四时纂要》是农学与民间道教进一步结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道教倾向。  相似文献   

12.
江峰 《中国道教》2006,(2):55-56
哲学新视界系列丛书之一《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初正式出版了。它是厦门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盖建民教授十余载心血凝结而成的力作。捧着它,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学术思想和人生精神的厚重;透过它那飘着墨香的扉页,我们也能够体察到  相似文献   

13.
《世界宗教研究》2021,(2):197-197
正尹志华,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长、2009-2010年度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道家哲学、道教思想和道教历史,近期侧重研究全真道,出版了专著《清代全真道历史新探》。该书立足于教团内部演变以及教团与地方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宗教与生态的关系即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召开有多次会议、办起了刊物和培训,1996-1998年期间在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举办了十几场宗教与生态的研讨会,出席的600多名代表中有宗教学家、科学家、伦理学家、性别研究学者、经济学家、公共政策制定者等,围绕佛教、儒家、道教、基督教、印度教、犹太教、锡克教、伊斯兰教、神道教等宗教与生态的关系展开讨论.《道教与生态》论文集就是这些系列会议的成果之一.在当代西方关于环境问题的讨论中,道教和生态常被当作天然的伙伴,道教也因此在西方越来越有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环境伦理学》等重要刊物中均有专题文章讨论道教与生态的关系,也有《亚洲传统思想中的自然:环境哲学论文》等著作梳理道教的生态智慧.而《道教与生态》论文集则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索.该书由哈佛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全书收录美国、欧洲、加拿大、中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学者的文章20多篇,分"提出问题"、"道教典籍的生态意隐"、"文化背景中的道教与生态"、"走向道教环境哲学"、"当代道教实践对生态的关注"五个部分,对道教能否有助于生态学、在哪些方面能促进或影响环境伦理学的发展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朱哲 《宗教学研究》2004,38(3):180-181
如所周知,隋唐五代是道家和道教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出现了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张志和、杜光庭等道教学术精英,也产生了<玄珠录>、<道教内枢>、<坐忘论>、<玄真子外篇>、<无能子>、<化书>等一大批道教精典.而且以道家、道教思想嬗变为表征的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在唐宋时期的巨大转折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课题.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这一"重新塑造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①的重要历史时期都没有引起思想史家、道教学家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道家、道教研究领域一批中青年学人开始了对这一时期道家、道教思想及其历史转变的研究.<隋唐道家与道教>一书应该说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神仙家葛洪说:修仙者要先解医术以救近祸。这个传统在道教界一直被继承和发扬,对研究道教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人,应该是一个启示。过去因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认为宗教与医学是势不两立的,所以根本否认有道教医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了,但学界对是否存在道教医学仍是争论不休,许多中医药学史的著作或文章在论及一些著名的医药学家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也都有意无意地不提到他们的“道士”身份及其“道医”特征,这样做当是不顾史实的偏颇之论,抹煞了道医对中国医药学的积极作用与贡献。现在,青年学者盖建民博士经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南宋道教学者陈甫方《农书》中的农学思想进行了系统考述,从农学这一新角度深化了道教科技思想的研究。作者指出:陈甫方在中国农学史上的一大特殊贡献在于其所著的《农书》建构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农学体系,这是前无古人的农学体系思想;书中所阐发的土地利用规划思想、“地力常新壮”的土壤思想和农业经营思想也是陈甫方农学思想的特色之处,在中国传统农学思想发展史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道教戒律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宗教,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教以"道"立教,以"道"化人,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处,道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具有的深邃的生态智慧,在推崇可持续发展的当今时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一些西方生态伦理学家认为,道教思想是建构现代生态伦理的重要的思想资源.在道教的各种戒律中,对于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作了多方面的规定,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重温这些戒律,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论文包括四个部分:(一)、关于保护动物的思想;(二)、关于保护植物的思想;(三)、关于保护水土资源的思想;(四)、道教戒律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施舟人教授来我所讲学2017年11月7日19:00-21:00,著名汉学家、道教学家施舟人(Kristofer M.Schipper)教授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272学术报告厅,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全体师生与学校其他学院200余位同学开展题为"道藏学"的专题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讲座由我所所长、长江学者盖建民教授主持。讲座伊始,盖建民所长首先为聆听讲座的各位师生  相似文献   

20.
<正>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与儒、释二教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建构起中华民族的人文性格和价值取向。自东汉末年创立以来,道教就宗派纷呈、派别众多。南宋以降,金丹派开始出现"南宗"与"北宗"的分野。北宗指由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派,而南宗则尊奉北宋张伯端的内丹学说,故又称为"紫阳派"。相对于北宗而言,有关南宗的学术研究亟待加强。盖建民教授新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