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世纪大多数藏族民众为藏传佛教信徒,清王朝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由藏传佛教僧侣集团主管西藏政教事务。噶锡家族是18世纪西藏贵族首领,其日常生活深受藏传佛教影响。本文以噶锡家族为中心研究西藏贵族作为信徒如何进行相关宗教活动,探析藏传佛教与西藏贵族的密切关系。认为西藏贵族全力支持佛教事业并积极修行佛法,在贵族的率领下藏族民众虔诚的信仰藏传佛教,揭示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下藏传佛教兴盛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2020年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对于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蒙古族等民族的同胞们更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西藏的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如何根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逐步推进和深化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8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来到西藏昌都,深入企业、医院、乡村和藏传佛教寺庙,考察当地发展稳定情况。俞正声高度重视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他来到强巴林寺,亲切看望宗教界人士,详细了解文物保护以及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情况,鼓励他们发扬藏传佛教界爱国爱教传统,引导信教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俞正声指出,做好藏传佛教工作是促进西藏长治久安的一个重点。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7,(8)
<正>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浓缩地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价值观念,也积淀着藏族民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藏族信众时常到寺院顶礼朝拜、转经念咒等,已成为藏族信众传承千年的宗教行为。从藏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历史来分析,藏传佛教寺院既是藏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藏族精英和知识分子集聚的场所,同时是藏族群众顶礼的地方,与藏民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民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法音》2023,(5):1-1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产物。自传入我国青藏高原以来,佛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本土文化、民风习俗、社会政治生态相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藏传佛教,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文化发展及道德教化,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藏传佛教孕育和形成了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优良传统,成为促进民族融合、维护祖国统一、参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法音》2021,(2):4-4
2020年2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在京会见了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尤权向班禅和藏传佛教界人士祝贺春节和藏历新年。尤权肯定了班禅各方面取得的进步,希望他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要进一步加强宗教知识学习,持续提升佛学造诣和宗教修为;要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在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做出新成绩。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是藏族宗教文化的主体,纷繁复杂的宗教仪轨构成了藏族宗教的重要特色。祈祷是信仰者用言辞和身体行动向神明表达颂扬、感恩和恳求的仪式。其主要目的是向神灵祈求愿望的实现和满足,是一种精神性供养。藏传佛教的祈祷朝拜仪式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叩拜、转经、诵经、祈愿等  相似文献   

8.
佛教传入吐蕃后,因内容涉及到藏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思想和价值体系成为藏族精神文化的核心,占主体地位。藏传佛教戒律是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的主旨是止恶扬善、修习善行、完善人格、觉悟人生。因此藏文化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受到了藏传佛教戒律的直接影响,而藏族古代法律是藏传佛教戒律的延伸与世俗化的扩展。本文主要利用文献比较的方法来探讨藏传佛教戒律与藏族古代法律之间的关系、佛教戒律的渊源与价值作用、藏传佛教戒律与世俗化之间的关系、藏族古代法的主要源流与体系、藏族古代法独有的特征等,并进一步推敲藏族古代法的主要渊源。  相似文献   

9.
强巴林寺(亦称昌都寺)位于西藏昌都昂曲和扎曲两河交汇处,创建于1437年,建成于1444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康区创建的第一座寺院,也是康区规模最大的寺院。历史上,强巴林寺是昌都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它的发展和壮大一直与中央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在面对分裂分子时,强巴林寺始终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为维护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大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史乃至于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一个宗派。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和西藏佛教萨迦派的头面人物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在凉州会晤,议妥了关于西藏归顺蒙古的条件,从此,西藏归入元朝版图,推动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萨迦寺内仅存的梵文佛经等稀世珍宝灿烂辉煌,世所罕见,萨迦寺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第二敦煌”。在萨迦派掌管西藏地方政权的近一个世纪中,藏族文化的“大五明”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小五明”的大部分内容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和弘传的。其中,萨班对藏传佛教及藏族文化作出了极富创造性的贡献。五世达赖喇嘛评价他说:“学习工…  相似文献   

11.
8月1日至4日,由西藏民族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的佛教文化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藏传佛教文化对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藏传佛教当前的发展情况、藏传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藏传佛教管理制度和政策等问题提交了论文,展开了深入探讨。为展示此次研讨会的成果,本刊从研讨会论文中选取了《藏传佛教健康发展的若干要素》、《宗喀巴佛教改革的启示》、《加强藏传佛教的文化建设》、《当前藏传佛教文化认知现状及其对策》、《引导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健康发展》、《藏族吉祥符号的意蕴》等6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黄春和 《法音》2001,(1):31-36
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与我国藏族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性佛教。藏传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特有的崇奉为表现对象,风格上以印度密教艺术为基本依据,同时融入了藏民族传统审美和表现手法,是雪域高原的一朵艺术奇葩。藏传佛教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最初主要在西藏、青海等地的藏族聚居区传播。直到元代,随着西藏辖归内地中央政府,开始传入内地,此后在内地一直传播不衰。北京作为元明清三代的首都,始终是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中心。在元明清帝王的一致崇重下,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活动分别在三代的宫廷开展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我…  相似文献   

13.
在甘青川藏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与部落常常表现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藏族部落社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这种部落寺院,经济上受本部落教众供养,僧众来源于本部落教众家庭,不仅是本部落教众最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而且在部落教众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指导作用。西仓寺院即为此类典型寺院,本文通过对西仓藏族式调查,分析了部落寺院与教众团体的供养关系,认为对甘青川三省藏族地区有着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藏传佛教的传承发展也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如何认识和对待藏传佛教中国化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德格地区藏传佛教的调查研究 ,追溯了德格地区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 ,针对当前德格地区藏传佛教发展现状和特点 ,以宗教人类学、宗教哲学的视觉分析了藏传佛教的发展走向 ,提出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德格地区宗教问题必须提高宗教干部工作队伍的素质、加强对藏传佛教事务的管理、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等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或称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但藏族自己则不这样称呼,而是称作“桑结登巴”、“却”或“登巴”,意为佛教、佛法。西藏佛教是在公元7世纪中分别由印度和汉地传人西藏的。7世纪至9世纪中叶是佛教在西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藏传佛教称其为“前弘期”;10世纪后半期,也即从公  相似文献   

17.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四川省少数民族聚居的重要地区之一,在众多的民族中,藏族居住区占全州总面积70%以上,藏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46.2%,相当于全国藏族总人口9%左右。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几乎全民信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解放前,这里寺庙僧侣众多。作为宗教活动中心的喇嘛寺庙,其统治权掌握在少数上层喇嘛手中,  相似文献   

18.
师公是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组织者,他们游走于庙宇、家宅与田野,开展祭祀活动,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形塑产生重要影响。民间傩坛包含多宗教文化元素,祭祀对象以宗法性传统宗教和道教为主,仪式建构依托道教斋醮科仪与宗法性传统宗教祭祀礼仪,在中原傩文化的基础上又嵌入藏族传统宗教及其傩文化元素,傩坛中的黑神则是藏传佛教阎摩护法与六臂大黑天护法。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师公与傩仪,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国宗教文化多元通和特质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9.
西藏寺院形成简述嗄·达哇才仁公元7世纪佛教正式传入西藏社会后,与土生土长的本教发生了激烈的斗争。最后,二者相互吸收、渗透,走上融合的道路,形成了西藏本土化的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传佛教的必然产物,给广大的信徒们提供了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并且成为千千万万...  相似文献   

20.
桑吉扎西 《法音》2004,(9):13-16
本刊讯为了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宗教工作会议及宗教工作座谈会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和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的精神,进一步加强藏传佛教自身建设,中国佛教协会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于2004年8月18日至19日在拉萨召开全体委员会议。来自北京、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新疆、内蒙等省、市、自治区的30多位委员和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18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藏传佛教工作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