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晓是韩国新罗时期著名高僧,撰有多种佛典"宗要"。本文以《法华宗要》为例,分析元晓"宗要"的解经体例,揭示其与天台宗智顗、三论宗吉藏《法华》解经体例的关系;元晓以"一乘实相"诠释《法华》宗要,并以一乘理、一乘教、一乘因、一乘果说明"一乘法",体现了他与智顗《法华玄义》的联系;元晓引用并超越吉藏《法华游意》的"三种法轮",认为《法华经》是了义教但有不了义语,其"别通分满"四教与智顗"藏通别圆"的判教思想相通。尽管难以判断智顗与吉藏对元晓的影响孰轻孰重,但由此说明所谓天台宗第一个黑暗时期的说法并不恰当,智顗著述在湛然中兴之前已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
《大乘止观法门》在对真如的解释上,基于《大乘起信论》真如生万法的思路而提出解决方案;在对真如状态的描述上,它借用了《究竟一乘宝性论》的有垢真如与无垢真如的概念;在如来藏的解释上,它是基于《宝性论》如来藏三义的理论构架下的再诠释。其作者对《宝性论》《佛性论》及《起信论》等与地论系统有关的经论比较熟悉,但从语句表达来看,其成书应晚于后三种论著,且出于不同系统的作者或译者。成书于中国的《大乘止观法门》在义理上受到《宝性论》等印度文献的影响,对天台思想乃至隋代以后的整个中国佛教影响深远,进而通过日本中古天台思想波及日本佛教。  相似文献   

3.
法本无诤,起诤由人。建立此论,五门分别。一、略明《大乘起信论》之宗旨,二、略明真如、唯识二宗缘起之开合同异,三、正结于随缘真如之四难,四、正答四难,五、结文回诤。略明宗旨者。《起信》以一心为体,依一心开二门,依二门立三大,依三大起四信,依四信修五行,...  相似文献   

4.
唐末禅僧玄沙师备(835-908)对临济义玄"昭昭灵灵"的批判是唐代禅宗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曾经也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但是,以往的研究尚未深入探讨其理论结构的特点.其实,玄沙的主要批判对象是洪州宗的"作用即性"说,临济"昭昭灵灵"则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玄沙与洪州宗两者的分歧出自对真如、佛性的理解的不同.本文通过比较两者的理论特征,同时借用朱熹对禅宗的批判角度,来考察玄沙对"昭昭灵灵"的批判的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9,(5)
二、实相观心——真如观实相观心,即是对真如本心的参悟,应即真如观。它是宗门灯灯相传,代代沿用的禅法。因为它是识自本心的善巧方便,所以欲见性成佛者,必须依此法参修。然复当知实相观心,实际上就是不断深入悟解实相,从悟解实相的名义开始,进而深入到它的实质,再进而从体、相、用各方面去悟解其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摩尼教创世造人神话入手,结合《残经一》的释义,阐述摩尼教有关人类自身兼有明暗二性的理论,认为人类自身明暗二性的并存,源自于中际时期明暗二宗的大战;而明暗二宗之战的继续和深化,则集中表现为人类自身明暗二性的对立和斗争。《残经一》关于“光明大力与无明暗力”、“五体化五施”、“故人与新人交战”、“五毒死树与五明活树”,以及“光明惠日与无明暗夜”说,最后归结为人类心灵的善恶及其道德修养的优劣是决定自身明暗二性强弱变化的要素,从而把大世界明暗二宗的角逐与小世界明暗二性的争斗紧密联系起来,构成完整的人类自身明暗二性论——摩尼教“二宗三际”要义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真如"与"生生"分别代表了梁漱溟思想中儒佛两家的本体。以梁漱溟早期与后期的不同著述为研究线索,可以清晰地探知"真如"与"生生"这两个本体之间关系的演进轨迹。在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的早期思想中,梁漱溟以"生"为儒家道体,"无生"为佛教特色,"真如"与"生生"之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紧张关系。在以《人心与人生》为代表的后期思想中,梁漱溟一方面开始强调"真如"本体的心体与觉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将生生之体视为人心可以自觉的必要条件,这样,人心、心体的自觉就成了儒佛两家本体的汇通点,"真如"与"生生"的关系转而呈现出融合的姿态。明晰梁漱溟本体思想的演进轨迹,有助于在儒与佛、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的讨论框架下,为梁漱溟研究提供更多的问题增长点,更可以为学界关于梁漱溟思想归宿的探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由于史料阙失,金朝I临济宗的传承在元明之时已经不很清楚,故诸家灯录、近现代禅宗诸书仅提及海云印简一系,对其宗派的传承往往语焉不详.本文主要利用石刻资料,对临济宗在金朝的传承发展进行疏理与考证.金朝临济宗承北宋,其法脉主要有三支,一支是琅琊慧觉的法脉,另两支分别是杨岐方会再传弟子五祖法演的法脉及黄龙慧南的法脉.其中以五祖法演这一支脉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佛教的宗与教之间有同有异,同则说明两家都是佛法;异则显示两家各有方便施设。禅宗发展到法眼文益禅师时代,陆续成立了沩仰、临济、曹洞、云门和法眼五家宗派,形成了五家宗风。宗风是由心印与纲宗构成而体现在机缘中的一家禅法面貌与风格,而要辨别宗风,只有依据具有"血脉相通"而"建化不类"、"举动皆集"而"无一不该"等特点的纲宗。五家纲宗,有的出于创宗者自觉建立,有的则由后人总结出来。文益禅师在参详总结前此四家纲宗、反省批判当时丛林禅行的基础上,通过"借教立宗"的方式,借助华严六相圆融思想建立起了一家纲宗,成功创立了法眼宗。法眼宗的创立,使得宗门中的禅教关系重新达到一种互相增益的健康状态,但这种关系很难保持,很容易走向"以教夺禅"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无私奉献的五个特性陈腾芳在《等价交换与无私奉献》一文中,论述了无私奉献的特性。(1)利他性。这一特性同个人主义的利己性相对立。承认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高于和重于个人的利益;(2)不求回报性。它不以集体、社会是否给个人以正当合理的回报为前提。只讲贡献...  相似文献   

11.
周贵华 《法音》2005,(12):10-19
一、无为依唯识学在印度的发展简述无为依唯识学[1]是在瑜伽行派根本唯识学发展时期由弥勒、世亲的著述(如《究竟一乘宝性论》、《辩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佛性论》等)提出的,与《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唯识三十颂》等提出的有为依唯识学构成瑜伽行派唯识学的两支。“无为依唯识”作为一个概念描述范型,可以看成是用“无为依”对“唯识”的一个限定。“无为依”意为,无为法心性真如是一切法(万有)之根本所依,这主要从本体论意义上而言。“唯识”则指一切法的唯心(识)性,以及一切法以心为因而缘起,主要从识境论以及缘起论(…  相似文献   

12.
谈起宋代佛教,不能不提起永明延寿大师。他那鲜明的兼容、调合思想,曾经为沉闷的佛教界重开新风。他以心为体,以心统禅,调合禅、教、净和性相之学,为宋以后禅教一致、禅净双修、性相融合的佛教大趋势做了系统的准备。延寿“折三宗之异议”于其心宗之“一源”,以“万法唯心”为命题,由是得出“一心具万行,一心兼事理”的结论。他在心本体上的心性论学说,以整合禅教、禅净、性相和显密为目的,由是以心性说贯通整个佛教乃至其它外家之学。而正是这种心理化倾向,开创了宋以后三教融合的学术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释纯闻 《法音》2022,(7):41-43
<正>云居山真如禅寺坐落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南隅云居山顶,四周峰峦崔嵬,中央平坦开阔,天泓明月,波光粼粼,状如莲花圣城。真如禅寺自唐宪宗元和三年(808)道容禅师肇基千二百年来,禅风浩荡,高僧辈出,五宗法脉,衍流至今,素有“禅宗最胜道场”之美誉。一、汉传佛教崇俭戒奢的思想崇俭戒奢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福惜福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理念。古德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以俭得之,以奢失之”。佛教门中,亦复如是。《中阿含经》云:  相似文献   

14.
(1)净土第一经。《无量寿经》称为净土第一经,盖由于经中宣示:弥陀因地之殊胜大愿与精进行持,极乐依正之超逾十方。三辈往生之条件与正因,娑婆秽土之五恶痛烧,一乘愿海之不可思议,万德洪名之究竟方便;以一真法界为体,圆明具德事事无碍为相用;广摄一切善法,普度九界众生;以十念必生一念亦生故称顿教,因最易最稳横出三界而号易行,一切含灵依此度脱,当来经灭独留此经。中日大德赞此经者不胜枚举。日净宗大德道隐师赞此经为“专中之专,顿中之顿,真中之真,圆中之圆。”盖因此经不仅为净宗纲要,实为世尊一代时教之指归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代表团在“亚宗和”第五次会议上的声明亚宗和第五次大会代表们:我们来自中国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九位代表,怀着促进亚洲宗教和平事业的真诚愿望和热情,来泰国参加亚宗和第五次会议。但事与愿违,会上出现了“两个中国”或“一...  相似文献   

16.
袁经文 《法音》2012,(8):18-24
四、阿赖耶识与十八界在唯识学的八识中,阿赖耶识是根本和枢纽,被视为是世间万象的原因和众生轮回的所依,是佛教实证出世间正智的所缘境,也是涅槃的依托。阿赖耶识是染净同源。染的方面:由于阿赖耶识受到虚妄现实的相应熏习,即阿赖耶识是对前七识杂染现行诸法力用的储藏而含有不净因子(种子),由此称阿赖耶识是染污的。净的方面:有两层涵义。其一,由于阿赖耶识对世间"境""尘"没有任何具体介入、没有任何闻见觉知,对世间现实没有任何贪著,所以阿赖耶识便具有不遮蔽真理实相的"无覆无记"的伦理性质,由此在阿赖耶识的识体上便显出清净性;这种清净性便是阿赖耶识实性,又称此为真如(此指因地真如,而不是成佛时的果地真如;因地真如是见  相似文献   

17.
京兆荐福弘辩师承章敬怀晖禅,是洪州宗第二代京禅的代表人物。他与唐宣宗的问答录集中反映了他的洪州禅思想及其特点。他对禅宗的佛心论进行了新的阐释,提出智慧觉照为佛心,心者佛之别号,皇帝日应万机亦是佛心。主张顿悟需假渐修,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认为外教诸宗持经、念佛、持咒都是如来最上一乘,禅宗祖师契会心印,亦是佛之一化,实无一法与人。弘辩受长安政治文化的影响,既继承了洪州禅的思想,也发展了洪州宗京禅的思想特点和风格。弘辩在会昌法难之后,诏对称旨,既提高了自己的地位,也为洪州宗在京城乃至禅宗在全国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禅学思想更影响到后世。  相似文献   

18.
何明栋 《法音》2002,(1):49-49
本刊讯2001年12月23日至25日,“马祖及其洪州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马祖道一大师创立洪州宗的弘法道场———南昌佑民寺隆重举行。南昌佑民寺肇建于梁代天监年间,迄今将近1500年。唐代称“洪州开元寺”,大历年间马祖道一禅师驻锡于此,创立洪州宗。此后,洪州宗风弘传中华大地,远播韩国、日本、东南亚及欧美。12月23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佑民寺法堂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方丈一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倪强先生,《丛林》杂志执行主编、南昌佑民寺住持纯一法师,韩…  相似文献   

19.
先性后命与先命后性——道教南北宗内丹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道教学界一直有一个传统的说法 :道教内丹学北宗丹法次序是“先性后命” ,南宗则是“先命后性”。本文通过比较辨析南北二宗代表性丹经后认为 :所谓“先性后命”和“先命后性”的差异是由于人们混淆了两宗丹经中的术语概念而造成的误解 ,其实并非两宗丹法本身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声明     
亚宗和第五次大会代表们: 我们来自中国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九位代表,怀着促进亚洲宗教和平事业的真诚愿望和热情,来泰国参加亚宗和第五次会议。但事与愿违,会上出现了“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事件,对此我们不得不表示极大的遗憾。 在本次会议前,亚宗和个别领导人,以起草章程修正案为由,不顾亚洲各国所公认的以及联合国有关决议所规定的“一个中国”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