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道家文化占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谈点粗浅意见,以供讨论。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有个特点,就是往往与政治哲学和道德伦理思想紧密相连。我国是个东方大国,在很早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大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化史上曾产生了两个辉煌的时代,一个是以百家争鸣著称的春秋战国时代,一个是以中西文化颉颃为表征的明末清初时代。如果说前者是中国文化突破宗教神秘主义以后一种人文主义的自觉建构的话,那么后者则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化的一次不成功的近代性的解构。虽然从结果上说,明末清初的那次企图突破封建文化传统之索绊的努力最终以回归传  相似文献   

3.
评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学文化理论的核心,是它的文化价值观,即关于文化的组成及其价值结构的见解。这种见解,反映了现代新儒家的文化理想,体现了他们在文化问题上的基本立场,规定了他们文化哲学的理论框架。现代新儒家对于中西文化的评价和他们在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上的根本方针,都可以从其文化价值观中找到根据。一、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精神文化现代新儒家一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他们承认这三个层面对于人类生活各有其意义。例如钱穆在其《文化学大义》中就提出,文化包括“三个阶层”。第一个阶层“是属于物质经…  相似文献   

4.
浅析消费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各种文化符号来建构仿象,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消费,为资本赢得利润。艺术在消费文化中成为可利用的符号之一,从而也被消费文化所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外在,分别从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影响了艺术的普及度、表现方式等;一个是内在,从素材、自身价值等角度影响着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自身定位。  相似文献   

5.
略论东夷文化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夷文化是聚居在今山东及其周围地区的古土著民族——东夷族长期辛勤劳动创造的文化。东夷文化有许多特点,其中最显著的、也是最基本的特点是:悠久的民族文化,发达的文化,开放性的文化。本文试就这三个基本特点略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企业文化建设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纵观国内外所有的知名企业,无一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楷模和典范。21世纪是“文化管理”的世纪,而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一个探索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在企业的文化中融入西方的科学文化和自身的民族文化。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包含的三个层次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发展和渗透做一下探究。一、企业文化的设计(一)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它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  相似文献   

7.
齐文化笔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关于齐文化的发展,我们初步的看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从而形成了齐文化研究的三个领域。其一,先齐文化。这是指齐国建国之前的文化发展。中国古代文献及考古资料都表明,早在商周以前,就有了稳定的生活于齐地的部落群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与生活,创造了颇具特色的东夷文化。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资料缺乏,研究山东史前文化是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文化(广义的华夏文化)是由多元的文化所组成的。这里所说的“多元”,据我的理解,一是指它包括多民族的文化,二是指它包括多地区的文化即包括多个不同的地区文化圈,三是指在每一地区文化圈内又是由以某个或某几个学术派别为表征的多个不同的文化源所组成的。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从多元走向一元的过程,这也就是时下学术界所称道的“多元一体”(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  相似文献   

9.
伦理精神的本质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灿新 《现代哲学》2001,2(4):73-80
伦理精神是文化精神之一,是民族精神的一个方面。学术界在对文化精神或民族精神的研究中,通常从两个角度去把握。一个角度是直接指向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中的基本内容。例如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就指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  相似文献   

10.
文化适应是一个描述民族文化关系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相互影响而造成一方或双方发生的大规模文化变迁。本文透过中亚东干人在不同民族文化的接触中其语言变迁的过程,对人类文化适应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进行了考察。笔者认为,东干人学习使用范围较广的其他民族语言的事实,不仅表现出其自身较强的文化适应性,而且反映出一种对本民族成员所需社会文化资源和未来发展机会的积极争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