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汉语中,我们经常见到“所”字结构和“者”字结构;而在现代汉语中,“所”字、“者”字结构都很少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的”字结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又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分析、比较一下。助词“所”字(也有称为代词的)与及物动词或主谓结构相结合(当它与形容词、名词等结合时,这些形容词、名词一般也用如动词),就构成“所”字结构。它是一个名词性的结构,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名词,常常用来作定语修饰名词,并与它所修饰的名词构成一个偏正词组。例如: ①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三国志·魏书) ②未必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韩非子·说难) ③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战国策) ④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的代词除了指代实词和词组的一般用法外,还有一种活用用法,其中尤以疑问代词活用最为常见,类型也最丰富,大致有以下七种: 一、任指:表示任何人、任何事物、任何地方、任何状态都包括在内,无一例外。后面有副词“都/也”照应,前面还可添用连词“不管/无论”等。例如: (1)四外什么也看不见。(《骆》21) (2)他们谁也不是他的对手。(《骆》41) (3)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  相似文献   

3.
活在世上有许多财富,但经上说:“没有一种财富, 能胜过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一种快乐,能超过内心的喜 悦。”(德30:16)失去了健康这一财富,其它所有的财 富就失去了依存的基础。如果把生命的健康比作1,那 么,权势、名誉、地位、金钱、美色等等人世间的一切皆 为1后面的0,而离开了1,一切就全归于0。也就是说当 我们连生命都不能享用了,还能享用什么呢?可见健康 应该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文言词指那些曾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过,并且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至今还存在,只不过已经被现代汉语的词代替了的词语。例如“目”被“眼睛”代替了,“俱”被“都”代替了,“囹圄”被“监狱”代替了。“目”“俱”“囹圄”都是文言词。另外,文言词还包括古代流传下来的某些虚词,如“之、乎、而、已、哉”等。现代汉语中文言词语非常丰富,有些词语表现力很强,甚至在现代词语中找不到能  相似文献   

5.
—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是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却听不见。(玛:十三,13). —他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事。(谷:四,2) —天国的奥秘,是给你们知道的;对其余的人,就用比喻。(路:八,10) 比喻一字来自拉丁语Parobola,是一种简短的小故事,用以阐述道德或宗教的真理。《辞海》对比喻有如此解释:“修辞学名词,比喻亦作譬喻,借彼喻此,所以曲达事理。增强文势者也,如孟子梁惠王‘犹缘木而求鱼也’皆是。”因此我们可以说,圣经中的比喻是一种简单易懂的小故事,对当年缺少教育及知识的平民百姓,耶稣用以解释较高深的信仰事理。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的“诚”与“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语》中 ,“诚”字凡 2见 ,“信”字凡 3 8见 ,诚、信连为一词组者未见。“诚”字 2见 ,一为《颜渊》篇“诚不以富 ,亦祗以异” ;一为《子路》篇“诚哉 ,是言也”。这两处“诚”字或做副词或做动词 ,都可解做真正、真实 ,无一做德目解者。“信”字的情况比较复杂 ,有做动词解者 ,如“朋友信之” (《公冶长》) ;有做副词或形容词解者 ,如“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宪问》) ;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德目出现 ,其例甚多 ,不胜枚举。大致说来 ,“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 ,其主要含义和适用范围是 :(1 )言说真实无妄 ,重然诺 ,如“与朋友交 ,…  相似文献   

7.
“的”字词组是结构助词“的”附着在词或词组的后边而构成的一种词组,也叫“的”字结构,如“吃的”、“他的”、“木头的”、“送报的”、“老师讲的”等。如果“的”字后边有被修饰的中心词,则“的”前边的词或词组就变成了修饰成分(定语),不再组成“的”字词组,如“吃的东西”、“送报的人”中,“吃”和“送报”都是定语。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字词组实际上是“定语”加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时期,我国逻辑学界的一些人,曾持这样一种主张:在一个推理中,如果前提是假的,那么,这个推理也就是不正确的,即是有逻辑错误的。经过了多次反反复复的讨论,这种主张已不多见了。但是,改头换面的类似的看法,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比如,有一本专谈怎样纠正逻辑错误的小册子,就专节举出了以下的一些所谓“判断不恰当的逻辑错误”: 1.“特称”误用为“全称”。例如: (1)凡新诗都是不押韵的。(2)一切战争都要反对。(3)我们国家的每个人都是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則”的。2.“全称”误用为“特称”。例如: (1)有些金属如金、银、铝、铁  相似文献   

9.
新年蒙福     
孙天人 《天风》2003,(2):6-7
“福”自古人人向往之。 新年、春节到来时,我国民间常有贴大红“福”字的习俗。连我们基督徒家里,若逢喜庆佳节,或乔迁新居,亦有喜欢贴上一幅“福”字的字画。好消息也称“福音”等等,不胜枚举。这一切都体现着人们对“福”的渴慕和追求。圣经启示上帝就是万有真原,万“福”之本,紧跟“创造”即是“赐福”(创1:28),据统计仅《旧约》提到上帝的赐福或祝福有300多次。新年、春节来临之际,愿上帝的“福”伴随节日的欢乐降临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0.
诚与凿     
诚与凿两字作何解释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读了《孟子》的两段文字就明白了。孟子说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朱熹注 :“此章言万物之理 ,具于吾身 ;体之而实 ,则道在我而乐有余 ;行之以恕 ,则私不容而仁可得。”朱注主观臆断之词有违孟子原意 ,甚至是背道而驰 ,不足信也。“诚”是客观事物 (万物 )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真实反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诚”谓“实其心之所识也” ,与笔者给“诚”下的定义基本一致。人们要想认识客观存在于我面前 (皆备于我 )的万物 ,就…  相似文献   

11.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对哲学、自然科学都作出了贡献。本文仅就方以智哲学思想的科学基础作些探讨,以就教于读者。 方以智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物理小识》和《通雅》中。《物理小识》中“一切物皆气所为也。空皆气所实也。物有则空亦有则”(卷一,长白本,第3页)的光辉命题相似于笛卡尔的物质存在无真空说。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方以智称之为“秩序变化之原”。他在《药地炮庄》中说:“物呈帝则,知而无知,出入以度,不  相似文献   

12.
连谓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连谓式。那么,什么叫连谓词组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连用(包括它们的附加成分和连带成分),它们之间没有并列、偏正、动宾、动补等关系,中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关联词语,也没有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这样的词组叫做连谓词组。例如: 上街买菜去北京开会打电话叫车站在山上放哨用这类连谓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就叫做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9,(7)
业力是形成人之气质及品格的一种培养力量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谓的等流果,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杀生,今生也大都喜欢杀生;前生喜欢偷盗,今生也大都喜欢偷盗。因此我们看到,有的人从小到大以杀生为乐,有的人连昆虫蝼蚁亦不忍伤害。”如果我们必须用一句话,来表达业力论之精义,我们可以这样说: “人如果常常做某一类的事,他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一用义和语用含意语用学同语义学一样,研究符号内容,亦即意义(meaning)。然而符号内容,可以指孤立词语潜在的可能意义,也可以指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含的意义。前者往往是多义的,而后者则一般是单义的。后者称为用义(Sense)。例如“了解”一词,孤立地看,有“熟悉”和“打听”二义,但当应用于下面的句子:  相似文献   

15.
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和”与“合”两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已单独出现,可见中国古代早已产生了“和合”思想.“和合”一词在古书中曾多次出现:《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散,以保于百姓者也.”《墨子·尚同》:“内之父子兄弟作怨仇,皆有离散之心,不能有和合.”《韩诗外传》三:“天施地化,阴阳和合.”后来的管子、墨子等思想家也都采用,并非儒家独创,但孔子所创立的儒学确是较集中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6.
安静倾听     
这宇宙中充满神的话,就如在我们中间充满着空气,虽然无形却一刻也不能离开它。神用他大能的声音响应着宇宙,万有都是因他的话而有,也都因他的话而立,神的话是独一的、永恒的。“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1:1)“道”字在原文中乃“逻各斯”,就是神的话。  相似文献   

17.
安静倾听     
陈以琳 《天风》1997,(4):13-14
这宇宙中充满神的话,就如在我们中间充满着空气,虽然无形却一刻也不能离开它。神用他大能的声音响应着宇宙,万有都是因他的话而有,也都因他的话而立,神的话是独一的、永恒的。“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1:1)“道”字在原文中乃“逻各斯”,就是神的话。  相似文献   

18.
召铎 《天风》2006,(4):43
世界文化遗产有物质的如金字塔、长城……也有非物质的(口头)如我国已申报的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申报“世遗”有利于古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基督化的家庭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遗产呢?金钱?珍宝?洋房?都不是,而是非物质的——以马内利!听母亲说,我两三岁时就专模仿祖母祈祷的样式,还常给邻居们“表演”,姿态幼稚逗人,咿呀学语,咬字还不清楚就在生人面前显耀:“俺奶奶这样祷告呢……”常言说:“龙生龙,凤生凤”,曾被批判为“血统论”,但遗传基因确实在生理上有规可寻,而“传承基因”亦不可忽视。小白玉霜,六小龄童、小香玉等皆传承使然。现在,我叔叔、姐姐均为乡下教会传道人。九十年代初,我回到阔别多年的鲁北老家,在县城参加礼拜做见证时,主持人竟向信众介绍说:“这  相似文献   

19.
翻译和语境     
人们在日常都要进行交际,而交际都是在特定语境下进行的,翻译也离不开语境。所谓语境就是指人们交际时的社会背景、知识背景,使用语言的人的种种情况以及交际的时间、地点等等。当然也指上下文。翻译时如果不照顾到语境就会不“信”、不“达”,更谈不到“雅”了。特别是对那些歧义(二义)句、省略句、索引句(含“他”“我”“这”“今天”“曾”等词)等更要认真对待。关于歧义句:有时是由一词多义构成歧义句。例如:I would rather have his room than his company.有人译为:“我宁肯要他的房间,不要他的公司。”英文中的com-  相似文献   

20.
善读无字书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谈的是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但是,写文章如果单凭“读破万卷书”是不行的,重要的还在于要对客观事物有深刻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古代有见识的文章家都主张读“无字之书”。清人王葆心转引廖燕《答谢小谢书》云:“昔者亦常有学矣,于古人书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糟粕,无所从入。退而返之于心而有疑焉。意者其别有学乎?然后取无字书而读之。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古人常取之不尽而尚留于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