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质疑》的答复叶世昌1993年第3期张汉东先生的《(国蓄)》作于西汉说质疑》一文,对拙文《研究古书著作年代的一个方法论问题》(《管子学刊》1990年第2期)提出了商榷意见。拜读以后,觉得有两点收获:一、对"玉起于吕氏"作出了新的解释,言之成理,是我...  相似文献   

2.
书讯二则     
在易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台湾学者陈子斌,在大陆出版的第一部著作《文明的生命力》近期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该书从研究易学出发而通达于哲学、美学、医学、生态学乃至军事学等各领域,充分体现了他的“天、地、人交互感应而进化,哲、数、象三位一体而发展”的思想,发前人所未发。 该书突破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疆界,特别是突破了一般哲学研究者在现代科技方面  相似文献   

3.
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问题--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群 《哲学动态》2001,(2):42-45
自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诠释学问题一直是国内哲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然而 ,从传统的诠释学到哲学诠释学 ,恰恰是从作为方法论的研究到作为本体论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那么 ,哲学诠释学是如何对待方法论问题的 ?这里我将结合伽达默尔与哈贝马斯的有关论争 ,来讨论这一问题。一要知道伽达默尔对待方法论的态度 ,我们可看看他的哲学诠释学的奠基性著作《真理与方法》。伽达默尔在该书的第二版《序言》中说 :“像古老的诠学那样作为一门关于理解的‘技艺学’ ,并不是我的目的。我并不想炮制一套规则体系来描述甚或指导精神科学的方法论程…  相似文献   

4.
《昭元秘诀》是一本苏非著作,一度被中国伊斯兰教选为经堂教育读本。它反映的是大神秘主义者伊本·阿拉比的思想。该文除阐释加米写作《昭元秘诀》的缘由外,概略地讨论该书的"品论"及其主体部分"电论"。对于当今苏非著作的研究仍有其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H.吕采列尔的美学和艺术学观点吕采列尔(生于1902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国外都享有盛名。他是波恩大学艺术史教授,写过许多艺术学著作,如《艺术通史》(1959)、《艺术与人》(1962)、《论幽默》(1966)、《艺术之路》(1967)、《艺术、文学、音乐——时代和创作》(1975)和《艺术经验与艺术科学》(1975)等。他的主要著作《艺术经验与艺术科学》是一部长达一千五百页的三卷巨著,解释艺术和艺术批评方法论问题,提出了许多理论问题,并附有艺术史学家和评论家说明某种方法论的文章,以增强该书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自宋以来诸多的史家,考据学家都认为《六韬》是后人伪托之作,近人张心澂《伪书通考》采录众家之说,甚至判其为“全书伪”的古书之一种。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六韬》资料价值的认识。银雀山汉墓出土《六韬》残简证实其确实是先秦古籍。但由于前人提出的疑问较多,成书年代与作者均未详,(今学者多断此书为战国人作品)对书中所记载的周  相似文献   

7.
北宋杰出科学家沈括,学术浩博,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梦溪笔谈》、《良方》等著作,对中医药学的论述,内容丰富而深广,见解独特而精辟.他以格物致知的探求精神,考订药物名实错乱现象,纠正古人采药的不当时机,校正《神农本草》之疏误,发现药物副作用的危害,考订药物不同部位之功效等,能够发前人之所未发.  相似文献   

8.
由陶文楼同志主编的《管理科学方法论》(198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天津市“七、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该书比较全面系统地阐发了管理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科学方法与技巧。它是国内第一本有关管理科学方法论的专著,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书。该书的最大特色在于:  相似文献   

9.
科学认识的逻辑方法论问题,从来就在哲学家、逻辑学家和部门科学工作者的研究中占居中心地位。在这方面,B.T.巴甫洛夫主编的《逻辑方法和科学认识形式》这部评论性的集体著作是十分重要和适应迫切需要的。作者在总结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最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之同时,对无论是一般方法论问题,还是最重要的一般科学逻辑方法及认识形式问题,均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正如该书序  相似文献   

10.
儒家诗乐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传世相关文献联系,辅以《郭店楚墓竹简》相关篇章,探讨儒家诗乐思想源流,分析《毛诗大序》、《乐记》的时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根据较为可信的传世文献资料,依照古书通例,认为《毛诗大序》、《乐记》为学派著作,成书于战国时期;二者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来源,我们不当以“抄袭”的观点看待二者。  相似文献   

11.
南开大学哲学系陈晏清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哲学》一书,一九九○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洋洋四十万言的著作,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各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作了宏观的整体的考察。该书的出版,是我国哲学工作者研究现实问题的可喜成果,是一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初读本书,我觉得本书研究方法有如下特点是值得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张允熠同志在《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一书中超越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理解,力图探求或找出其“更为广博的思想渊源”观点新颖而大胆。笔者读后受到不少的启发,但感到该书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其方法论前提和逻辑推理过程有待于进一步推敲。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学脉渊承”的立论根据《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探求和找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学脉渊承”关系时,其主要的立论根据如下:第一,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中国的社会主义跟欧洲的社会主义像中国哲学跟黑格尔哲…  相似文献   

13.
<正>宫泽正顺,1931年出生,曾担任过NHK教育电视古典讲座、日本大学、驹泽大学讲师、京都西山短期大学讲师、大正大学教授等。《曾慥的著作研究》日文原名为《曾慥の书志的研究》(汲古书院平成十四年,即2002年发行),国内有人将其书名翻译为《从文献学角度研究曾慥》,笔者这里基于著作命名习惯,将其翻译为《曾慥的著作研究》。该书本论分为两篇,即《道枢》的研究和《类说》的研究。笔者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道枢》及其百种引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所以暂且评介《曾慥的著作研究》的上篇关于《道枢》的  相似文献   

14.
刘大钧教授著,四川巴蜀书社1999年12月出版发行,全书30万字,421页。该书曾于1986年初由齐鲁书社初版,旋于1988年元月再版,是年6月又予加印,是建国后第一部正面肯定象数易学并对其进行简要系统诠释的著作,对于人们了解易学的本来面目,恢复象数易学的学术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该书中,作者以《〈周易〉泛说》和《关于〈周易大传〉》为题,对“周易”一词的内涵,《周易》一书的性质、结构,《易大传》的称谓、著作年代、学术思想归属以及六十四卦排列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探析。在《关于<易>象》一节…  相似文献   

15.
“得”字句在语法学界已算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了。“得”字句研究在目前已比较全面了,不过《老残游记》中“得”字句尚未有人探讨,因此本文是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老残游记》中“得”字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晓淮 《学海》2002,(2):206
斯波义信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汉学家 ,也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宋史专家之一。 196 8年他出版了《宋代商业史研究》 ,一举成名 ,由此奠定了他在国际汉学研究中的地位。1988年他出版的《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更是汉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所幸的是 ,以译介海外中国研究成果为职志的江苏人民出版社已将该书纳入“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译成中文出版。该书史料广博 ,内容宏富 ,多发前人之所未发 ,这里仅就其研究方法上的特点及意义谈些体会。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独特的朝代 ,这是因为宋代从经济领域到政治体制、意识形态都发生了有别于以前的变化。对于…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一本“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张岱年(序》的著作,对这点我有同感。学术无禁区。能够超越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结论,找出第四个“学脉渊承”——中国传统哲学,确乎“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的”。当然,“研究起来难度很大”。(同上)因为这个问题在张允烟博士的论文《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学脉渊承),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1期)和著作出版之前,还很少被触及到。正因如此,我才仔细阅读了本书。读后,受到不少启发,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该书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学者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著作中,大约很少有哪一部著作的影响能与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列文森(Joseph R.levenson)写作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相比.该书可以说集中体现了本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的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思想观念.60年代末期以来,书中的观念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于是,列文森的名字又频繁地出现在批评者的文章著作中.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倡导者杜维明,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列文森和他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石涛是清代杰出的中国画大师,擅长山水画,同时也擅长诗文和中国画的其他绘画种类,人们将他誉为扬州画派的鼻祖。他创作的绘画理论专著《苦瓜和尚画语录》得到了后人很高的评价,这也就证明他是一位杰出的画论家,该书道出了许多画家不传之法。近代的著名画家傅抱石、张大千、郑拙庐、吴冠中、黄宾虹等大师都对石涛的这本书产生了异常浓厚的兴趣,韩林德在《石涛与画语录研究》中指出,"《画语录》发前人所未发提出一画论……开创了中国绘画美学的新局面"。这些专家学者也就系统地总结了石涛的绘画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一大约在三十年代中期,读了陶希圣先生所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二卷,才知道《管子·问》篇的存在。记得陶先生在该书中曾把《问》篇说成是“古代国势普查(Census)的雏型”,又说《问》篇是“引退老吏作为政治实务指南的一种规范而做的记录。”我从陶先生书中得到指教,一直把《问》篇看作他所说的那样一种著作,对它评价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