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撒哈拉以南非洲多数国家完成了从集权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变。尽管民主政治的制度性框架已经在这些国家构建,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民主政治成果的巩固面临巨大挑战。非洲基督教会通过扮演监督者、调解者与民主政治文化教育者的角色,纠正了民选政府偏离民主轨道的行为,缓和了党派矛盾,在公民中初步树立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选举责任等民主价值观,巩固、推进和完善了非洲政治民主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展开以及原苏联东欧地区的政治转型,许多学者基于以往的历史经验开始关注转型国家的民主巩固问题.以Linz为代表的学者首先提出了宪制选择与民主巩固的话题,认为议会制更加有利于民主巩固,而总统制则是导致许多国家民主崩溃的制度根源.其他一些学者则对此持异议,认为与特定的制度安排相结合,总统制也能够实现民主巩固.还有一些学者则提出了总统制与议会制之外的第三方选择,即混合制.伴随着学术探讨的深入,许多学者也开始强调民主巩固的制度外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国家规模、地理位置、历史政治遗产等.民主巩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面对着不可选择的外部因素,政治行动者更应该发挥能动性,建构一套更加有利于民主巩固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政治民主是指所有公共事务的最终决策意志应该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内的全体公民.政治民主是个体公共人格的展现,是一种协商过程,是政治正义的题中应有之意.政治民主的功能在于:它是政治自由的坚实保障,与政治平等相互支撑,可以促进社群分合.其价值局限性在于:它容易导致非理性的集体行动并侵犯个人价值,忽略商谈缺位者的利益,偏离社会的整体价值导向.在当前中国政治文明的建设中,政治民主可以巩固民众本体的意识,鼓舞和引导人们的政治和公共参与,促进良性政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9,(4)
民主政治在现代国家中得到普遍的确立,乃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工人阶级也不会自外于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因而解释工人阶级与民主政治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一项富有价值的学术探险。本文秉持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带来了民主政治的思想主张,在吸收社会科学已然呈现的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工人阶级与民主政治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解释。虽然现代国家中的民主政治并不是实现了政治平等与经济平等的实质民主,而只是实现了政治平等的形式民主,但是工人阶级仍然是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因素。当然,工人阶级在民主政治形成过程中发挥的决定作用,并不是指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就能带来民主政治,而是指工人阶级联合中产阶级形成了支持民主政治的政治联盟,并且工人阶级是相比中产阶级而言更为坚定的民主政治的支持者,因此在工人阶级与中产阶级组成的政治联盟中工人阶级是中坚力量,扮演了领导者或者关键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自7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非洲后,经过几个世纪以征服和贸易为主要方式的传教后,在北非和黑非洲得到了广泛传播;殖民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并未因为基督教的大规模扩张而中止,相反还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西方殖民主义的进入使得穆斯林在非洲政治生活中处于“边缘化”状态,前殖民时期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影响已很难保持.后殖民时期,非洲国家相继独立,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取得了长足发展.伴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伊斯兰经济实力的逐步壮大,非洲穆斯林开始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诉求,以谋求政治地位与社会影响.同时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非洲应运而生,这给非洲的政治生活带来了系列影响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7,(2):74-82
韩国的政治转型动摇了压制性的劳工体制,而这曾是威权-发展型国家的一个制度"内核",极大地推动了劳工阶级化的进程,壮大了劳工运动的势力。然而在民主巩固与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情景下,韩国劳工运动很快失去了动能,公民权政治取代阶级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的主导范式。韩国样本表明,劳工政治是结构化因素形塑的产物,政权属性与工业化形态对劳工政治走向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7,(2):67-73
国家安全是陆港博弈的政治底线。在国家安全的审视下,香港政制改革受阻、"港独"意识抬头均是陆港博弈失衡的表现。回归之初相对宽松的对港策略使香港反对派形成策略误判,回归20年政治安全风险不降反增考验着"一国两制"的政治活力。香港政治中存在着法律自治与政治自治落差、特首非党化与政党政治悖论以及协商民主与自由民主理念分野等二律背反的情境。如何推进香港民主政治发展,仰赖于陆港双方寻求妥协与协商的艺术,谋求更为广泛的政治认同、更为灵活的安全立法、更为明确的政治中立以及更为有效的管治联盟,进而推进香港协商政治的实践,不断发展与完善"一国两制"的政治构想。  相似文献   

8.
梁中芳 《学海》2007,31(6):97-101
苏联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是形成1970年代犹太移民潮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国家和以色列成为苏联犹太人移民的两大去处.犹太民族地区差异及民族认同感的强弱、国际救助机构对他们移民去向选择有很大影响.同时,犹太移民潮对苏联国内的政治生活、其他民族的民主意识以及社会文化生活等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纾 《学海》2006,(3):36-39
合法性危机是政治学中政治发展理论长期关注的问题,当前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着政权合法性危机,发展中的中国因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也存在着国家与基层社会层面潜在的政权合法性危机。社区建设通过宣传以民主与法治为内容的意识形态以及提高社区治理绩效等方式,巩固并加强了城市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志雄 《管子学刊》2011,(3):11-13,17
在先秦的政治思想中,一些杰出的政治家意识到要想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对君主的权力进行制约。《管子》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提出了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受到“天”、“民”、“法”、“时”等外在条件的制约。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只是有一种制衡的意识,并没有提出比较完善的制度设计,但其中包含着民主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葛兰西实践哲学中的有机知识分子思想对于知识分子的作用和使命有深刻的洞见,通过对有机知识分子群体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探究,揭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知识分子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葛兰西认为要积极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就要与大众有机结合,通过组织并引导大众团结一致形成集体意识,在集体意识的指导下,夺取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导权,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并巩固其革命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研究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有助于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早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次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看来相似性的西方政治体制是经历不同的政治发展秩序漫漫演变而来的,英国和美国沿着共和-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的秩序,法国则是民主-动荡-法治的秩序,德国和日本则是人格化权威结构-经济发展-国家失败-宪政民主的秩序.因此,在政治发展的道路上,不但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早发达国家同样经历了不易的选择和演化.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大选暴露了美国宪政制度的危机.究其实质,这一危机是宪政与民主的冲突加剧的外在表现.由这一次大选提供的个案入手,本文分析了美国宪政的传统与改革的进程,并对最高法院与民主的关系做了一个审视.本文认为,宪政与民主的冲突与均衡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意识等多个方面构造了美国政治文明的二元个性.  相似文献   

14.
早期中国援非医疗队对非洲国家医疗卫生、中国的外交事业以及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基于所收集的文献和资料,探讨并分析中国医疗队早期在非洲逐步发展并建立重要影响和地位的原因.研究发现,早期援非医疗队(1963年~1978年)的发展受到医学、政治和文化三大因素的影响和推动.  相似文献   

15.
民主的宪政观是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毛泽东将宪政视为民主的产物、立宪的原则和目的,在国家宪政制度架构中贯彻民主精神,在宪法中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毛泽东的宪政观对我国宪政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将宪政视同民主政治,导致宪政的重要内容--限政、法治受到忽视,宪政工具主义导致当民主与宪政发生冲突时为了民主而抛弃宪政.影响毛泽东民主的宪政观的因素主要有人民主体论、工具主义宪政观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冷战格局下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对立.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内在于人们的民主理念和伦理观念。民主的伦理意蕴在范畴上体现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之间的一种政治与伦理关系。在个体与社会维度蕴含于平等、自由、自主、尊重、参与、包容等民主的前提和价值追求之中;在国家层面和行政层面体现在回应、责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探究民主的伦理意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民主政治的认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刘锋 《学海》2001,(4):115-118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取得实效 ,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12亿多人口 ,9亿在农村 ,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这种国情决定了 :没有农村的民主化 ,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民主化。实行村民自治 ,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社会主义民主真实性和广泛性的本质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管理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  相似文献   

18.
经过学界60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政治伦理研究的领域日益拓展、成果愈加丰富、队伍不断壮大,并已成为我国伦理学研究中重要的中坚力量.考察中国政治伦理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已取得理论成就,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对进一步推动中国政治伦理研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也将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金寿铁 《学海》2012,(2):124-130
政治哲学理念贯穿于卡尔.雅斯贝尔斯全部哲学思维的始与终。生存自由必须以政治自由作支撑,而政治自由必须建立在生存自由之上。只有在政治自由中,才能有效地保证生存自由并使其持续实现,反之,只有在生存自由中,政治自由才充满活力并富有想象力。生存自由与政治自由互为前提、缺一不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同属于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人的自由。法制社会、议会民主、多元民主、国家制度等社会形态必须尽可能限制对自身权力的运用,必须尽可能为生存参与让路,以保证政治自由,而在政治责任中,政治自由重新实现自身与生存自由的中介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三统并建说,意在强调学习西方重视"知性主体",开发出学术方面之科学与政治方面之民主体制,肯定尊生命、重个体,在体制上对自由、人权加以肯定,可谓抓住了中国走上现代化的根本,是现当代新儒家与现代社会、生活世界相调适的重要成果。要求民主政治是"新外王"的第一义。牟先生并不是简单直接地照搬西方的价值与制度,他肯定道统、良知的指导与参与,超越了西方民主政治,警惕着浅薄、片面、平面化的"民主"弊病的发生。当代新儒家从人的主体心性中发掘普遍的道德法规,并透过康德式的论证,由伦理通向政治,建构普遍法则之治的法治论述,有益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