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就已经从欧美宗教社会学的译介开始了。30年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无论是对欧美经典的翻译,还是对中国本土宗教的社会学研究,都已经形成了一道可观的学术风景线,成为当代中国宗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构成。本文对30年宗教社会学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有一大致的综述,希望能够从中总结出中国宗教学、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某些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李峰 《宗教学研究》2005,(1):110-114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宗教在此过程中宗教性、社会性的表现形式已成为当前宗教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不论是从社会现实情况要求,还是从完善现有研究路径来看,对于推进我国宗教社会学的发展来说,宗教组织研究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视角切入点;此外,我们还可借助"通过组织来研究宗教,通过宗教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宗教"的分析思路来整合宗教组织研究中的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充分认识不同宗教的本质与差异的前提下,相对于西方的制度性宗教,杨庆堃创造性地提出了"弥漫性"宗教的社会学概念,使中国宗教研究得以在社会学的话语体系中获得空间。本文从宗教之间彼此诠释的重要性入手,探讨杨庆堃为中国宗教研究树立的典范:在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间相互诠释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在跨文化(宗教)的诠释中来深化对中国宗教的解说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宗教的社会性及其特性来强调宗教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并再次论述了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宗教社会学近两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异军突起",本文从四个方面评述了这种"异",并提出随着学科的发展,学科界线的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对于宗教网站的研究,是宗教社会学研究在线宗教现象的重点内容.本文重点分析了宗教网站的场所特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由于互联网时代宗教时空的变革,宗教网站成为了宗教赖以生存的一种新型的时空;二,宗教网站具有典型的场所精神;三,人们在其中诗意地栖居,能够获取在一般宗教场所中同样的场所体验.  相似文献   

6.
宗教伦理对日常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影响,是韦伯宗教社会学的研究主题。这一研究主题体现在类型学研究和个案研究等两个方面。个案研究以往在国内受到较多重视,而对其类型学则较少涉及。  相似文献   

7.
论文简要分析了台湾主要宗教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四大特点,从中华文化的统一性角度,着力探讨台湾宗教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结合作者本职工作实践,研究高校台湾工作和两岸学术交流中的宗教问题和有关法规,并提出了三条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社会的兴起,宗教社会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球社会背景下的宗教变迁表现出"世界化"与"本土化"的互动、"现代化"与"传统化"的交融、"世俗化"与"神圣化"的嬗变等错综复杂的形态。而对全球宗教变迁的有效探讨和反思,有利于宗教社会学确立问题意识,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不同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宗教也以各种形式和途径向外扩展。这种扩展既包括了正常的宗教交流,也包括了宗教的渗透。对宗教渗透进行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宗教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具体学科视野对宗教渗透现象进行复合分析,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的开展研究的重要前提,对于实际工作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反渗透对策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不同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宗教也以各种形式和途径向外扩展。这种扩展既包括了正常的宗教交流,也包括了宗教的渗透。对宗教渗透进行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宗教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具体学科视野对宗教渗透现象进行复合分析,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的开展研究的重要前提,对于实际工作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反渗透对策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正>郑筱筠:今天很荣幸地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师宁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魏德东教授、北京大学卢云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向平教授来"学术空间"做客,这次讨论的话题是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现状。很多人认为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存在"聚"与"散"的现象。所谓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以探讨社会学学科语境下宗教的定义为切入点,从源头出发确立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视野。通过对经典理论与后继理论的述评与比对,发现关于宗教的定义与各个理论流派的方法论直接关联。经典理论在定义宗教时维度相对单一:或是结构的、或是行动的、或是文化的;而后继理论则主张将心理机制、传统等因素纳入宗教定义的范畴,并反对建立关于宗教的普适性定义。  相似文献   

13.
宗教市场,对谁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市场论是当前宗教社会学研究中颇为流行的、以经济学供需关系解释宗教现象的一种理论。该学说引入国内后,深得学界某些研究者推崇,被视为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客观地说,宗教市场论从“市场”角度诠释宗教现象,为人们全面、理性认识宗教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然而,谬误离真理只差一步,当前某些学者提出的“开放(中国)宗教市场”论不仅无助于解决中国的“宗教问题”,反而会扰乱中国“宗教市场”,其消极作用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4.
宗教关系是新疆社会问题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宗教关系是否稳定直接关系着新疆地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章对新疆维吾尔民族与汉族现阶段家庭结构中的宗教文化进行了研究,这种以家庭为单位、从家庭结构分析出发,结合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知识的研究不仅对认识维汉两族宗教文化观念的形成、差异的产生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新疆社会和谐的构建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以来国内宗教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和评析了2000年以来国内宗教学理论及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现象学等分支学科所关注的问题、代表性论著及其研究进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宗教学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台湾人类学界近20多年来在宗教与性别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众多的著作当中选择部分著作加以介绍,说明人类学对于宗教教义与组织所呈现的性别尊卑的主张,介绍结构功能派的主张与著作,象征与权力学派的重点与著作,笔者的研究和其他重要著述,目的是要兼顾现代性与代表性,并且能够呈现台湾特色.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海峡两岸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历史悠久.道教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形态,经历了一个产生、形成、传播、衍变的整体历史过程,大约迟至中古以后才经由南方的福建传入台湾.明代以后,随着两岸交流逐渐增多,移民人数的激增与规模的扩大,仅在两百多年的时间之内,道教的传播就迅速扩及台湾全岛.当今的台湾道教,信众广泛,庙堂林立,约有社会各阶层的信众数百万,宫观庙堂数千座,形成台湾规模最大的宗教形态,对台湾地区的社会生活、文化思想、民间信仰、风俗习惯、道德伦理,乃至经济生活、政治取向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台湾道教在长期衍变发展的过程之中,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逐渐形成了移民性、宗族性、地域性、民族性、融合性的特征,而此诸多特征对于台湾道教的未来走向与发展趋势皆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四川大学的宗教社会学研究,从20世纪初孕育于人类学、社会学,到后来藉着民族学、宗教学得以发展,一直到今天形成从硕士到博士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道路,其间也凝聚着三代学者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闵丽 《中国道教》2003,(1):37-38
台湾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民众信仰笃诚的地区。在宗教信仰多元化的格局中,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生长的宗教,它在该地区的民众生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研究台湾的道教文化现象,必然涉及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问题。笔者拟对此作扼要介绍。 一、道教在台湾地区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是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依据唯物史观对中国宗教思想史作了独具特色的系统性诠释,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成分、宗教思想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互动关系、儒学的宗教性质等内容,指出在中国文化的建设里面不能无视宗教传统,其研究成果成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范式,对20世纪的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