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海》2016,(1):90-96
南海地缘政治体系的塑造与演变走过朝贡时代、殖民时代,走到了主权时代,经历了由治到乱,再走向治的历史轮回。两千年来,南海地缘政治体系总体上趋于开放,体系结构呈多元化、多层化趋势,而中国的兴衰进退始终是南海地缘政治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应以史为鉴,树立塑造南海地缘政治体系的战略自信与自觉;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南海地缘政治秩序的重构;综合施策,加强对南海地区的战略深耕,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2.
以维吾尔族、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预实验选定概念词和属性词以使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测量被试的内隐中华民族认同水平,采用问卷测量被试的外显中华民族认同水平,讨论内隐和外显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结果表明,维吾尔族与藏族学生均具有积极的中华民族内隐认同,内隐效应不存在性别和民族差异,且内隐认同与外显认同是相互独立的结构。应通过群际接触等方式不断内化中华民族内隐认同,以促进民族心理融合,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相似文献   

3.
从建构论角度来看,文化对身体的塑造不可避免且日益深入,这与人所追求的全面自由解放的目标构成了悖论。借鉴雷蒙德·威廉斯对文化的定义,对文化塑造身体的建构论进行双重思考,可以更好地把握身体的文化属性和生物属性的交融性,并有助于在身体对于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的路径的维度上给出某种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4.
工作非一成不变。即使组织借助工作设计设定了特定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员工也会出于维护积极自我形象、控制感和与人建立联结的核心需求而开展工作塑造——主动调整对工作的认识、工作任务和人际交往——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和意义感。尽管工作塑造的前因后效研究已较充分,但较少研究触及自我认同这一核心。鉴于此,本研究以自我认同理论为主线,探寻当个体面临重大外部挑战时,如何通过自我提升与自我防御两种机制应对环境变革,进而借助工作塑造及工余塑造完成自我认同的重构。通过4个研究探讨消除自我认同威胁作为自我防御机制,把握自我成长机会作为自我提升机制,揭示工作环境重大变革激发个体自我塑造行为的中介机制;基于压力应对的认知评价模型,探讨个体特征在初级评估阶段,组织情境特征在次级评价阶段的调节效应;开展现场干预研究,探讨结合自我建构进行工作塑造的效果。本项目将工作塑造和自我认同重新连结起来,构建了工作环境变革情境下个体自我塑造的双路径模型,以望对两个领域均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解读《论语》,会明显地发现孔子把人的属性分为内在品质和外在表象两个方面,他看重前者而漠视后者,提出"患立不患位"的价值取向。孔子一方面要求人们确立正直的心性,塑造出"匹夫不可夺志"的内在刚强;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确立"无可无不可"的生活态度,以可进可退、与时相宜的方式去处世。孔子由此设定了一种内方外圆、外柔内刚的理想人格,创导了"和而不同"的人生哲学,这对民族性格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主渠道。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更多体现在教师的"课堂面授"上,课堂讨论则更多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参与"上。2008年7月,笔者组织了一次涵盖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二、三年级11个专业的关于大学生对课堂讨论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课堂讨论作为大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共识,并广泛普及使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受到广大学生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存在着师生双方和高校教师考核机制共同需要改进、提高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以北京五所高校大学生为样本,修订了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并在此基础上界定出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与网络成瘾群体的划分标准.三类群体在网络休闲占课余时间百分比、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上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考察了我国当代大学生职业兴趣的结构,并编制出相应的测量工具.首先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文献调研,以及对已有测评工具中条目的整理,构建出职业兴趣描述库,再以此为基础编制自陈式职业兴趣调查表,对大学生的职业兴趣结构进行初步探索,得出九个维度,分别命名为研究型、艺术型、展示型、社会型、冒险型、企业型、常规型、现实型和生态型.其次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检验测验的构想效度,结果发现各指标拟合良好.此外,实证数据也表明测验具有良好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研究结果证明大学生职业兴趣调查表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品质,可应用于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9.
袁光锋 《学海》2015,(4):49-54
大数据形成了一种基于"算法"的政治,它通过建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预测公众行为以及进行社会分类。大数据的分配和使用是不平等的,政府和大型企业拥有更多的权力,因此大数据有可能强化现有的权力结构。大数据的搜集和使用多是"隐蔽"的,公众被"数据化",成为"沉默的数据"和"幻影公众",这可以被视为一种"数据精英主义"。在民主政治中,在大数据强化监控权力的同时,公众也不断要求政府公开公共数据,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CT脑血肿体积测量的新方法——假设法。制作水模进行CT扫描,分别用CT脑出血测量之假设法与多田公式法、CT定量法对其测量,比较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较多田公式法、CT定量法更便捷准确。此假设法,计算简单、快速、准确,比多田公式法、CT定量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视角看,现代政治哲学中的身份政治理论侧重于研究少数弱势群体在文化承认、分配公平以及平等参与等方面的身份诉求。农村女性环保参与因身份政治诉求没有得到充分实现而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只有在身份政治诉求得到真正认同的情况下,农村女性才能走出困境并在农村环保参与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毕业生走向社会,适应与否,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作为其影响因素——人性哲学观的不同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尤其是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使用Wrighsman的人性哲学量表调查了苏州部分学校的大学生和社会一些参与工作的人员,发现大学生与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员在独立性、人性的理性与意志力、人性的复杂几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我们在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给其辅导的内容之一。大学教育者在大学生走向社会前应该对其进行社会化方面的辅导,了解作为学生与社会可能存在的差异,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减少其由于社会化不良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认知路径”与“透明性”的二维视角,对行为公共政策专业期刊Behavioural Public Policy (2017~2022)与Behavioral Science&Policy (2015~2022)中40篇助推研究的108个实证结果进行元分析,系统评估助推措施有效性,比较不同认知路径和透明程度助推措施的相对优势,探索助推效果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认知路径、透明性与异质性因素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1)助推干预效果综合效应量较小,不同研究效应量呈现明显差异;(2)不同认知路径与透明性的助推有效性存在差异,助推的认知路径与透明性对其有效性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3)助推效果受研究设计和行为领域的影响,助推发挥作用的认知路径、助推设计的透明性与异质性影响因素间呈现出复杂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凸现的一系列严峻问题,使关于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和社会全面发展并可持续发展等等的重大问题,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热点;特别是那些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的全球问题,迫使各方研究工作者以新的注意力,重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种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效果论将行为效果视作道德判断的最终根据,其预设是行为效果具有公共性,可以成为公共对象。效果论的初始概念是利益,利益对于不同行为者具有差异性,它可以分为一阶利益和二阶利益。效果论比动机论更具有操作性,也更有利于增进福祉,但其不足之处是道德判断的对象不明确,且偏执于最大幸福。对效果论的修正方案是:凡是增加应事者利益且不损害第三者利益的施事行为,都是道德的。  相似文献   

16.
资本逻辑与理性逻辑作为两种界定现代性逻辑的方式,长期呈二元对立状态。之所以造成这种格局,是因为人们要么执着于理性的观念性,要么执着于资本的客体性。理性和资本应该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在资本逻辑的发展过程中被证明是可能的。这种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资本"涉及现实的实践批判,"理性"涉及理论的形而上学反思;同时,"资本"蕴含着"理性"的逻辑,"理性"蕴含着"资本"的内容。只有把资本与理性看作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才能精确把握"资本逻辑"的要义,进而准确批判现代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孙玉涵 《哲学动态》2023,(4):114-126
科学理论要通过测量活动才能与现象关联起来,然而测量依赖科学理论的预设,而科学理论又依赖测量的证实,两者似乎在认识论上陷入循环。理论量如何能够通过测量而与具体现象建立起系统的联系,这就是测量哲学中的协调问题。协调问题表现为从抽象到具体的多个层级类型,其解决决定着科学表征关系的成立,其中操作主义和约定主义的协调模式是传统的基础主义解决方案。与以往不同,以张夏硕和范弗拉森为代表的良性循环观给出了融贯主义的新方案,他们在历史演化的进程中展示测量与科学理论间的融贯迭代关系。从科学表征一般形式的角度综合探讨这种新方案的主要机理和待解问题,可以发现这是最合乎科学表征动态特征的方案,但同时它也倾向于切断科学表征与实在之间的联系。因此需要用测量表征中的基础断言与测量结构的可实现性来约束该方案中融贯主义认识论的反实在论倾向,进而提出有适度基础的、融贯迭代式的科学表征图景。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9,(6):73-81
政治关联和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在近三十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政治关联对于企业绩效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至今仍是一个"迷"。本文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研究对于不同政治关联类型缺乏细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把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类型分为非正式关联、半正式关联和正式关联。非正式关联能够获取政策信息、政府合作机会等一些边缘性资源,但是维持这些关联却要付出更高的公关摊派成本。而半正式和正式关联由于组织化、制度化的信息渠道和参与政治决策的优势,政治关联维持的成本较低,更能够获取行业准入、银行贷款等核心资源,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通过对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拥有非正式关联的民营企业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拥有半正式和正式关联的民营企业对企业绩效则有显著促进作用。本研究厘清了不同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差异,为解开"政治关联—企业绩效之谜"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新疆高校各民族、各学科以及各年级大学生对宗教与邪教关系认识的I调查,认为要提高各族大学生辨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括l科学无神论)教育与反邪教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普及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机结I合起来,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反邪教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8,(5):117-120
在微媒介盛行的当代社会空间中,微文化以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应运而生,并迅速蔓延至整个社会空间。微文化因其丰富的内容、个性的话语表达方式及快捷的传播效应颇受大学生的喜爱,为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和方式。但微文化恰似一把双刃剑,它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微文化中浅表性思维方式的盛行消减了大学生政治认知能力,参与主体的情绪化削弱了大学生的政治理性,多元价值思潮的广泛嵌入动摇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鉴于此,为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应着力净化微空间,构建大学生的认同环境;增强能力素养,树立大学生的认同自觉;凸显微文化宣传认同客体的优越性,树立大学生的认同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