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琳 《佛教文化》1994,(6):45-47
一、日本茶道简史 日本人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大陆传过去的。据日本有关文献记载,圣武天皇时的天平元年(公元1729)就曾举行过“行茶之仪”。 盛唐时,日本曾派遣了遣唐使和留学僧人来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和留学僧人在回国时将中国的茶和饮茶的习惯带回了日本。在唐朝,中国已有了饮茶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茶道     
《法音》1981,(3)
茶道是日本民族通过饮茶方式进行和平、友好交往的一种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里千家”是日本最大的全国性茶道组织,千宗室是“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根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宋朝时期,日本荣西禅师来中国参学,携带茶子回日本种植,写成《吃茶养生记》,认为“茶能养心脏,心脏治则四脏自平”,“茶能除睡眠,修道人可吃”,把喝茶同  相似文献   

3.
梁圣心 《佛教文化》2010,(2):104-107
<正> 茶叶最早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是在中国,并逐渐升华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种茶、制茶的技术和煮茶和饮茶之方法,先后传入日本,朝鲜,再经过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由北方传入俄国、波斯等,16世纪流传到欧洲大陆并进而至美洲大陆,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4.
茶道,源于我国唐宋,盛行于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茶道始祖”的千利休创立了“四规七则”的茶道美学,最初体现在寺院之中,于庄严、肃穆中呈现茶道仪式。张大千居士饮茶格调高雅,颇为讲究,已为中日两国人民茶文化史上一段佳话。本期《日本茶道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一文,对此有所介绍。  相似文献   

5.
茶礼仪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各种思想、观念及行为表现的总称。茶礼仪文化属中介文化,它的内容包括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业科技、千姿百态的茶类品种和茶器皿、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茶诗词等文化艺术形式,以及茶道精神、茶德和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茶器皿的选配与组合,是一门学问,最基本的是除了茶器皿本身的功能性和文化性外,还应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茶的品质特性,使茶的物质和精神两种特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茶类的品种和花色、茶器皿的质地和式样、饮茶的地域与风情以及不同的人群,对饮茶器具都有不同的要求。茶器皿设计是茶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应文化部的邀请,日本茶道里千家第一百次友好访华团(第9回里千家青年之船)一行350人来华访问,并于6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茶会,中国佛学院等单位设立专门茶席参加茶道表演,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800年前日本留学僧荣西禅师把茶从中国带到了日本。其后,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1522—1591)以禅宗思想为背景,将其作为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文化体系加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几百年来,茶道在日本不断发展,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及精神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甚至被称为是“日本的心”。同时,“和敬清寂”这一茶道…  相似文献   

7.
则韵     
正泡茶时,许多人从来都只是凭感觉往器皿里放茶叶,方式简洁随意。早在唐朝,日本使者就将华夏民族的饮茶习惯带回岛国,秉承韵味十足的礼仪,整个过程时刻保持敬畏态度。《茶经》中记载,烹茶时量取茶末投放的量具称之为茶则。则者,量也,准也,度也。精准地量出适量的茶叶,遵循茶道烹煮后才能饮上一杯口味上乘、回味悠长的佳茗。口渴时,端坐静候千回百转后才呈  相似文献   

8.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文化,已为学术界所公认。具体而言,有“明(床电)荣西始祖”说,以天台山为日本茶道的发祥地;有“圆尔辨圆、南浦昭明始祖说”,尊余杭径山(径山茶宴)为其起源地。此二说较为普遍。另外还有以中国明代朱权的《茶谱》为茶道的起源,以及陆羽《茶经》提供了日本茶道精神之原型的说法等。  相似文献   

9.
本慧 《法音》2005,(5):41-41
本刊讯4月18日,中国佛学院和日本茶道里千家北京事务所在北京法源寺联合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丁香茶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法源寺方丈一诚法师以及日本外务大臣町村信孝的夫人町村淳子、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夫人阿南史代、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郭伟司长、陈邦织女士应邀出席,同时与会的还有来自日本驻华大使馆、茶道里千家北京同好会、中国茶禅学会的有关人员以及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姚长寿居士、教务长向学法师等。茶,相传在九世纪初由中国传到日本,后由日本临济宗创始人荣西(1141—1215)禅师“入宋求法”时将茶种带到日本…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茶禅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兴起。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人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蔗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  相似文献   

11.
茶禅一味     
古来素有“茶禅一味”之说。茶禅一味,是人间难得的境界,多少人一生向往的境界。茶禅始于中国,发扬光大干日本。“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吕伟涛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86-87
《煮茶图》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王蒙唯一存世的茶主题绘画。作为王蒙晚年由沉郁隐晦转变为开阔雄浑的代表作,《煮茶图》代表了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水平,表达了王蒙与好友陈汝言共同的归隐志趣。王蒙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煮茶图》是他存世的唯一茶主题绘画。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七月八日上午,以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先生为团长的日本里千家茶道文化交流使节团一行四十五人,在北京广济寺大殿佛前举行了隆重的供茶仪式。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孙平化、对外友协常务理事文迟、中国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丁克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正果和日本驻华大使馆加藤公使和夫人等参加了供茶仪式。参加  相似文献   

14.
心眼之茶     
张琳 《佛教文化》1995,(2):38-39
1994年9月的一天,应日本茶道里千家驻京办事处邀请,笔者荣幸地陪同中国茶禅学会赵朴初会长出席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茶室内举办的茶会。  相似文献   

15.
编余旁注《茶禅同一味》是日本茶道鼻祖千宗旦关于茶禅的重要著作,书为后人刊行干文政十一年(1828)。宗旦淡泊名利,亦淡泊茶事。尝言:“茶本从禅故,更无其他路。吾平生所言古人茶话,以为指月,当亲自领悟茶事方可。”宗旦传有茶歌曰:茶道无字,以口相传,以目相传,以心相传。伊藤古鉴,日本当代高僧,茶禅泰斗,有《茶和禅》等名著传世  相似文献   

16.
《煮茶图》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王蒙唯一存世的茶主题绘画。作为王蒙晚年由沉郁隐晦转变为开阔雄浑的代表作,《煮茶图》代表了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水平,表达了王蒙与好友陈汝言共同的归隐志趣。王蒙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画家,《煮茶图》是他存世的唯一茶主题绘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禅学会自成立以来,在弘扬中国茶禅文化,促进国际友好文化交流中开展了许多工作。日本茶道里千家就是中国茶禅学会对外往来中的第一位和最重要的朋友,在长期的茶禅文化交流活动中建立了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8.
茶叶栽种历史悠久,相传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就利用茶叶治病,两千多年前已开始人工栽培茶树。秦汉之后饮茶之风逐渐传开,唐朝时栽培茶树已扩展到全国大部分地区。被尊为茶祖的陆羽(733~804),出身于寺院,三岁为竞陵西挡寺智积禅师收养,专为他煮茶,练就一手采制、煮饮茶叶的手艺。他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  相似文献   

19.
黄幸平 《天风》2016,(9):48-48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茶文化传统,西汉时就有国人饮茶的文献记载。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是国人从礼仪到精神品质的重要体现。中国是茶道的发源地,是世界各国茶文化的摇篮。中国茶品种繁多,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等应有尽有。茶叶,是上帝赐给人的一份美好礼物。饮茶,既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日本茶道     
5月23日,在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期间,日本茶道里千家应邀在北京广济寺举行献茶仪式,千宗室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