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全球正义的讨论中,关于民族责任与全球平等主义的研究一直是热点话题。戴维·米勒提出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民族责任理论,并为民族国家承担集体责任与继承性责任进行规范性辩护。当前对于米勒的民族责任理论有诸多批驳,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这些批驳都很难站得住脚。然而,米勒在重视民族责任的基础上,拒斥全球平等主义的观点是有问题的。无论在抽象理论层面,还是在应对气候变暖等全球公共实践层面,民族责任只有与全球平等主义原则相结合,才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面对发生深刻变化的全球资本主义环境,围绕全球化的实质及进程、全球化的特征、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等问题,欧美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阐释,形成了具有不同理论旨趣的  相似文献   

3.
周俊 《现代哲学》2006,(2):25-34
全球公民社会作为一种兴起于上世纪末的新话语,在新世纪初已备受关注。西方学术界围绕着全球公民社会的概念、全球公民社会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全球公民社会对现实政治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并且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阵营。虽然西方的全球公民社会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仍表现出规范性研究不足、研究主要囿于自由民主框架中等不足之处。我国学者已分别从国际关系、政治学和政治哲学的角度关注全球公民社会,但从总体上看,这一领域的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成果不足,进一步的研究有待作出。  相似文献   

4.
权变管理理论与《易经》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入,组织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权变管理理论对组织的决策、计划、领导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结合《易经》哲学的一些观点从变化观、系统观、过程观等方面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樊培华 《天风》1997,(3):40-42
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行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到1972年底结束。共发射17艘宇宙飞船,后7艘为载人登月飞行,其中6艘发射成功,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登月成功。  相似文献   

6.
全球分配正义理论是政治哲学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全球分配正义理论的核心关注点是人们生活中所产生的利益或负担在全球范围内的分配问题,因此,它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有权利获得什么,以及谁实际上应该为我们提供那些我们有权获得的东西。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全球分配正义理论论辩的基本框架,即两种区分、四种理论:关系主义和非关系主义理论、平等主义和底限主义理论。关系主义理论试图通过指出"这个世界的某种特征和状况"这样的事实来为全球分配正义的存在提供理由,而非关系主义理论则用强调"人人具有平等的道德地位"这一事实来为正义必须跨越国界提供辩护。底限主义者认为全球分配正义的关注点应该仅仅聚焦到人的基本需要和对严重贫困的缓解上,平等主义者则强调,即使我们缓解了贫困和满足了基本需要,分配正义仍然有正义的理由去反对已有的全球不平等。文章最后分析了底限主义与平等主义从国家责任、平等的公制、民族身份、国家强制等方面就"正义"是否应该跨越国界所展开的论辩。  相似文献   

7.
钱海燕 《学海》2022,(4):164-174
现阶段我国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不仅是从低端到中高端的转型升级,更是从“网络参与者”到全球价值链“新链主”的结构性重塑。与当前国际环境去全球化和全球中断的特征,以及中国企业面对的独特挑战相比,全球价值链重构理论研究略显不足。本文从企业层面探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战略选择,经过对经典国际化理论的反思和梳理,认为关心其他行动者与动态环境观相结合的视角提供了更契合当前国际化现状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悖论思维的全球资源编排与本地孵化综合战略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全球贫困是全球正义的核心议题。全球正义理论内部有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两种不同立场,国家主义代表人物罗尔斯主张有限人道主义援助。世界主义理论内部又有两种不同主张:(1)道德世界主义者辛格倡导无限人道主义援助;(2)政治世界主义者博格主张重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我们秉持综合主义全球正义立场,将全球正义与杨的社会正义理论结合起来扩展为全球社会正义理论,推动其从分配范式走向关系范式,主张人道主义援助和国际秩序重构融合互补,寻求一种以正义为基础,去"宰制和压迫"的伦理型国际关系,力图为全球贫困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李顺长 《天风》2009,(6):50-51
话说宇宙某处有一个"平面国",国中人民都是生活在两度空间的平面人.他们只知道三角形、圆形、四方形和直线之类的东西,他们的数学也只有X、Y两次元.有一天,从立体国的三度空间世界,驾宇宙飞船来了一位"圆球先生".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人权是全球正义理论的重要分析路径之一。全球正义理论的人权分析路径有不少拥趸者,但也面临不少诘难。有些学者质疑人权的普遍性,认为全球正义的人权分析路径在义务问题上是模糊不清的,并强调了在全球层面上保护人权会带来一些不可预见的后果。事实上,全球正义理论的人权分析路径能够容纳上述诘难,其人权分析路径仍然有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朱志荣先生的《中国艺术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乃是他致力于以西方学说思想为参照坐标,从事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艺术理论建设的创获。他试图构建系统的中国艺术思想,全球多元视野下的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不论在研究对象上还是研究方法上,该书都突破了传统对中国艺术研究的诗性点化和零散性,对中国古典艺术哲学,包括中国古代人的思维方式、体悟方式、生命意识,中国古典艺术的独特品格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立论公允、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发展:理论、问题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全球发展 :理论及哲学之思2 1世纪是全球大发展的世纪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以强大的生命力冲击着整个人类社会 ,带来全球社会结构的解构与重构 ,因而也必定是发展理论嬗变创新的世纪。站在发展哲学平台审视全球发展之谜 ,发展理论有三个转向 :主体转向、内容转向与视角转向。发展主体转向。包括前后相继性质迥异的两次重大转变 ,即从发达到不发达然后到全球的转变。发展主体第一次重大转变 ,即从西方发达国家“增长极”① 向不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多极化主体转移。 2 0世纪中叶 ,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断摆脱西方殖民统治 ,获得独立发展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行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到1972年底结束。共发射17艘宇宙飞船,后7艘为载人登月飞行,其中6艘发射成功,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登月成功,证明尖端科学的发展到  相似文献   

14.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金融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全面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球。从企业伦理或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看,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传统的股东利益至上理念的内在缺陷。本文提出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替代股东利益至上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企业应该考虑股东、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社区、政府、环境、经济共同体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金融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积极引进利益相关者理论,履行其所应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此乃克服金融危机的一种可能的和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两个方面探讨--强调全球性的关注和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交叉:人权及发展理论.首先,对以权利为基础的理论进行批评.其次,在人权运动中,努力考虑全球的健康问题.尔后,采纳可选择的范例是,寻求结合发展和人权理论形成一个全球伦理.最后,对于全球女性主义伦理学提出一个可选择的框架,对于实践有更充分的应答,以加强所有人享受健康及生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郁建兴  徐越倩 《现代哲学》2005,(4):35-42,27
民族国家的架构尽管日益式微,但它在组织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和正在形成的全球公民社会中仍然占有首要地位。民族国家不是在消亡,而是正在被重新想象、重新设计、重新调整方向以回应一系列挑战。相应地,对国家的研究在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资本、全球公民社会、全球治理与民族国家的关系研究构成了国家理论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曾春莲 《现代哲学》2011,(1):99-103
目前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瞩目的问题。解决生态危机有三种方法:(1)尝试逐个解决各种具体危机;(2)从理论上对技术和晚期现代资本主义进行批判;(3)根本改变理解和看待自然的范式。量子力学和混沌理论等当代科学理论对自然的描绘与中国传统哲学(老子)和中医有着意想不到的相似之处。"古老的未来"暗示科学领域的变化,加之这些古老智慧的"复活",合力可以成为局部实践活动的基础,假以时日能够重塑全球的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8.
利丰集团从1906年在广州创办以来,历经政治、社会、文化大变迁,三代的努力,从最初外贸采购代理商号转变为地域挂采购公司,继而变为“分散生产”的管理者,时至今日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标杆企业。笔者决定采用全球价值链的理论从“虚拟生产”理论的角度以及“非股权安排”角度去论述利丰集团在供应链整合的出色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空间正义作为一个理论视角越来越呈现出其重要性。它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叙事、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干预世界功能,为当下超大规模的全球空间重组提供了值得重视的理论方案,逐步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因此,清晰和准确地图绘空间正义的问题谱系,审理其思想史脉络,阐明经典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的原初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发展动态,以及从空间角度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形成具有本土关怀和全球视野的优秀成果,便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15日到16日之间短短的21个小时,从此改变了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太空的距离。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带着全国人民的重托,在全世界人民的注目下,乘着我国自己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登上了太空,然后又成功地返回了地球。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世界人民为之赞叹。此外,更重要的是中国首次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具有政治、科技、军事等多重意义。具体来说,它使“国家增荣誉,国人增自信”,进一步激发了国人的民族心、爱国情。如今因“神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