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洪谦优秀哲学论文奖评选办法》规定,第二届“洪谦优秀哲学论文奖一(简称“洪谦奖”)将于2011年9月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洪谦优秀哲学论文奖评选办法》规定,第二届洪谦优秀哲学论文奖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洪谦优秀哲学论文奖评选办法》规定,第二届洪谦优秀哲学论文奖(简称洪谦奖)将于2011年9月正式启动。洪谦奖是国内分析哲学研究领域中的最高奖项,旨在奖励青年学者在分析哲学研究领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洪谦优秀哲学论文奖评选办法》规定,第二届"洪谦优秀哲学论文奖"(简称"洪谦奖")于2011年9月正式启动。经过专家评委对应征论文多次双向匿名评审,最后评选出获奖论文如下:一等奖:《现象概念与物理主义:打破二元论的迷咒》(王球);二等奖:《休谟的因果性理论研究》(骆长捷)、  相似文献   

5.
《世界哲学》2009,(4):F0004-F0004
2009年是我国著名哲学家、维也纳学派的传人洪谦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洪谦先生,为推进国内青年学者在分析哲学领域的工作,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在2009年4月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分析哲学会议上决定,在武汉大学哲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启动“洪谦哲学论文奖”(简称“洪谦奖”)。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洪谦先生是引导我进入哲学殿堂的第一位老师。我的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就是洪谦先生,他讲的课程清楚简洁,逻辑性强,很有吸引力。在我担任贺麟先生助手期间,我仍然从洪先生那里得到许多启发。由于各种现实的原因,洪先生的晚年生活比较凄凉,但他坚持自己的哲学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江怡 《世界哲学》2009,(6):5-22
洪谦先生是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主要传人,但在历史上,第一个向国内学术界介绍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是张中府及其胞弟张岱年。洪谦对维也纳学派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冯友兰也曾对维也纳学派做过介绍和分析,并试图利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处理形而上学问题。金岳霖及其学生殷海光从逻辑学研究的角度对维也纳学派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作用。洪谦与冯友兰之间在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学术争论,反映了中西两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虽然经历了政治上的磨难,但正是由于洪谦先生毕生坚持了对维也纳学派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最终成为国际著名的哲学家。洪谦与冯友兰之间的思想交锋也反映了他们对哲学性质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8.
洪谦先生是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主要传人,但在历史上,第一个向国内学术界介绍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是张申府及其胞弟张岱年.洪谦对维也纳学派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冯友兰也曾对维也纳学派做过介绍和分析,并试图利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处理形而上学问题.金岳霖及其学生殷海光从逻辑学研究的角度对维也纳学派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作用.洪谦与冯友兰之间在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学术争论,反映了中西两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虽然经历了政治上的磨难,但正是由于洪谦先生毕生坚持了对维也纳学派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最终成为国际著名的哲学家.洪谦与冯友兰之间的思想交锋也反映了他们对哲学性质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哲学系决定联合组织召开纪念洪谦先生的国际维也纳学派与当代科学和哲学学术会议,会议预定在1994年10月21日——24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愿提交论文者,请于1994年7月15日前将中英文论文摘要一式各三份寄给:北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尽管不断有关于讨论化学哲学的著作和论文出现,但仍没有形成与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经济学哲学以及数学哲学能相抗衡的态势和规模.  相似文献   

11.
场所     
日本有哲学 ,其代表非西田哲学莫属。西田几多郎 1 91 1年发表处女作《善的研究》 ,始登哲坛 ,1 92 6年发表重要论文《场所》 ,宣告“西田哲学”的诞生。西田哲学的创立既标志着现代日本哲学的肇始 ,又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日本哲学的发展。这也是本刊首次以专栏的形式介绍日本哲学即选西田哲学的原因。因篇幅所限 ,这里译介的西田原作《场所》只是该论文的第一节 (原文共 5节 ) ,选译的研究论文也很有限。诚如研究论文所示 ,“场所”是来自根本之处的思索 ,是西田思想逻辑化的开始 ,亦是其思想成熟的路标 ;西田哲学既是哲学性的 ,又是宗教性的 ,它以生命为纽带 ,把哲学与宗教统一起来 ;西田哲学具有现代性 ,因为西田对哲学所持有的问题意识及其思维方式都超越了日本而与西方现代哲学大师同步。因此 ,在西田谢世半个多世纪的今天 ,他的哲学仍然是当代日本哲学的最高代表 ,仍然主导着日本哲学的未来走向。故我认为 ,欲知日本哲学 ,须从西田哲学始  相似文献   

12.
徐素华先生文章把我提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他所说的“党的指导思想形态”,“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他所说的“学术研究形态”,这不符合我的本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确实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实践中学习、运用,在总结实践经验、发扬中国优秀哲学文化、升华人民群众智慧的基础上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现代形态。它既是一个创新的哲学理论体系,又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1937年是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发表了一系列讲演,主要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些讲演记录的部分原稿经修订后最终以论文形式发表,并在1949年后奠定了中国官方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这些哲学论文  相似文献   

14.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突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力图对艾思奇来延安后为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而作的贡献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前提,分别阐述他在哲学通俗化基础上实现哲学中国化和编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开创性贡献。笔者认为,重温这些贡献,对于当前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对2000年-2009年<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刊发的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将论文分为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和医学人文学等19个大类,分别统计了各分类下的论文数量情况.并对论文的关键词著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内容包括10年间刊发论文的关键词数量分布和高频关键词数量.  相似文献   

16.
情感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全兴 《现代哲学》2004,1(3):19-27
人是感性的存在物。情感世界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论文简要论述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情感问题上的主要观点,阐述了作者时情感的基本看法,强调应重视情感问题的研究,并把“情感”概念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肖雄 《孔子研究》2013,(4):126-128
<正>2013年4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主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社科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报刊媒体单位的代表11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收到论文80余篇,主题非常全面,从先秦哲学到现代哲学,乃至对少数民族哲学、地域性哲学皆有探讨。论文质量之高、内容之丰富、观点之新颖,令人耳目一新。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世界哲学》2007,(2):F0003-F0003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2007年第12期高级研讨班将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现已开始招生。本期秘书长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杰教授。第12期拟招收正式学员40名。凡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哲学专业研究生或本科生,以及对本期内容感兴趣的其他专业并具有一定哲学知识基础和英语水平者,均可报名入学。学员可领到学院提供的若干本英文原版教材。学员须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听外国教师授课,用英语参加讨论,用英文撰写结业论文。不写结业论文者作为旁听学员对待,需交还书籍。学员完成学业、结业考试及格,发给结业证书。第一名者可获赴英国研究访问3个月的奖学金。2007年第12期的主题是“古希腊哲学”。教师和课程为:  相似文献   

19.
戴劲 《世界哲学》2008,(1):39-43
洪谦在“康德的先天论与现代科学”一文中,对康德哲学因果律的效用性和“物自体”的“不可知”给予了质疑,但其批判是无力的。通过分析逻辑实证主义这种经验主义的知识论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它和康德的知识论在原则上的分殊。  相似文献   

20.
庄福龄  张琳 《学海》2001,33(1):15-20
张闻天在苏联于20世纪20年代末写作的《哲学战线上的当前分歧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任务》这篇哲学论文中,对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机械论者进行了批驳,从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1)批判机械论"取消哲学"的错误观点,肯定了哲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权利;(2)区分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机械论辩证法,阐述了辩证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辩证法和逻辑的一致性;(3)批判了机械论者的"还原"论基础,批驳了哲学虚无主义;(4)从哲学党性原则的高度,指出了当时哲学战线的实质和斗争的复杂性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者所面临的任务.这篇论文鲜明地坚持哲学党性原则,坚持列宁哲学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历史地评价这篇论文和张闻天同志的哲学思想,肯定它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同当时理论战线的实际状况相符合的.这对于我们在跨世纪的今天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刻苦地钻研理论,勇敢地实践理论,反复地思考理论,坚定地推进理论,有着特别的启示和激励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