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港台及海外华人地区出现的新儒家现象,"国学"这个本来已经被人遗忘了几十年的概念又从港台返回到了大陆,而且近十年来被炒得越来越热,形成了所谓"国学热"。但是,何谓国学,国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国学与外来文化是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在今天提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詹石窗教授主撰、长达51万余字的<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一书终于通过东方出版社而呈现于众多读者面前,此书一出版便受到了各类读者群体的重视,这里面固然有近期国学热的促动之因,更可能与大家对自身的生命健康十分关注和重视有关.  相似文献   

3.
百家讲坛让《品三国》的易中天红了,让《说论语》的于丹火了,他们的走红也给中国带来一场“国学热”。有人说“国学热”不必变成一哄而起,也有人说如果不去真正地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我觉得“国学热”总比“不热”好。至少易中天、于丹在《百家讲坛》的一花独放,引来了百花争春,至少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国学,我们应该将“国学热”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4.
国学研究、意识形态和百家争鸣——向汤一介先生请教罗卜在关于传统文化的研讨中,汤一介先生的《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江淮论坛》1994年第6期,以下简称《古》文)和《“文化热”与“国学热”》(香港《二十一世纪》创刊五周年论丛,以下简称《文》文)值得一读。这两篇文章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典型的中国现代文化批判大纲,而且对文化批判提出了耐人寻味的忠告。在论及“国学热”的前景时,汤先生忧心忡忡地写道:“从历史的经验和目前某种发展趋势看,也有另一种可能,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离开了学术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周炽成 《现代哲学》2011,(4):127-128
国学热的产生,有多种多样的背景。本文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反"封建"是一种很值得注意的背景。在中国的学界、政界、民间,"封建主义"是一个过去半个多世纪被广泛运用的词。对来自西方的东西以"资本主义"来概括,而对本土固有的东西以"封建主  相似文献   

6.
"国学热"的兴起反映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温与重构,以及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国学在复兴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要趋利避害,以真正弘扬传统,振兴国学,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我们     
有一种呼声一次又一次地从东方传到了我们欧洲来,它主张发展我们与亚洲之间的共同事业。这让我回忆起了塔高尔(Tagore)的一次谈话。他大概是这样说的:“的确,你为什么在欧洲做这些事情呢?你为什么要这么奔忙,这么勤奋,这么沉着呢?所有这些根本就是不必要的。扔掉这一切,让我们西方和东方一起来沉思真理吧!”这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各个方面都可以来解释这句话。唐朝时讲儒释道"三教",那个时候儒家也算一种宗教。中国文化要从  相似文献   

9.
就土生土长的儒道两家来说,在中国,《论语》比《道德经》影响大;而在世界,《道德经》则比《论语》影响大。在20世纪末伊始的"国学热"社会思潮中,"道学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流。  相似文献   

10.
来到北京市方庄小区一栋普通的住宅楼 ,我按址找到了要去的楼层房号 ,因房门上贴着“福”字和春联 ,我一时犹豫而不敢敲门 ,这是我要采访的法国朋友的家吗 ?按响门铃 ,出来的果然是那位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道教文化研究的学者———范华先生。法文名字为PATRICEFAVA。范华先生现为法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道教研究专家、影视人类学导演兼制片人、法中友协主席。进入屋内 ,更让我吃惊不已 ,客厅里摆放着中国老式的条案 ,和两把长条背靠椅 ,就连厨房中的碗柜都是选用旧式的黑漆竖柜 ,八扇柜门上是一组八仙的浮雕图案 ,我敢说这在北…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在意识形态的反映,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着该民族的感情、意志和追求,体现民族精神,构成该民族的要素,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对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如果有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似可以说这个民族文化繁荣了。民族文化的繁荣与该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发展一起,构成民族繁荣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
郑镇 《福建宗教》2000,(3):10-12
要把中国的事情做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总是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形势,针对不同的历史任务,不断对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世纪之交,面对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新格局,针对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开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们国家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样一种执政纲领的提出,其实也正配合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和谐境界。回顾上下五千年,中国人历来以追求天  相似文献   

14.
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5.
张志刚 《天风》2014,(11):52-53
<正>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1.基督教中国化可为构建文明对话神学奉献中国智慧要让基督教成为"中国的",首先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神学思想体系。那么,在当今中国社会致力于妥善处理宗教关系,呼唤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做出贡献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因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人们意识观念的深刻影响导致中国脑死亡立法步履艰难。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分析中国的脑死亡及相关伦理问题,提出中国脑死亡诊断标准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民族心理感受,要立足于民族文化理性地探索“中国脑死亡”。  相似文献   

17.
唐思鹏 《法音》2005,(10):18-29
向学法师(中国佛学院教务长):佛教教育的涉及面很广,而这次大家所关心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是针对佛教僧伽教育。本人就此提出四点意见。一、要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在这次会议上,圣辉法师针对当前佛教教育所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为未来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树立新的办学理念,提纲挈领地为我们指出了佛教教育的发展方向,即“爱国爱教,继承传统,适应当代,面向未来”十六个字。二、中国佛教协会应加强对各级佛教院校的调控和管理。当前的中国佛教教育状况有特征,就是“一盘散沙”。其主要原因表现在缺乏一个全盘调控和管理的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18.
齐鲁文化在中国文化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现在齐鲁文化虽稍有衰微,但是它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文化、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今天我们通过传统文化去认识符号,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是整合符号形式与符号意义两者之间背后关系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19.
总结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历程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课题.如何估价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成就,是颇有争议或缺乏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指出,应立足于古今中西比较,揭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的独特贡献.面对20世纪中国的复杂历程,研究者要采取理智清醒的态度,以更开阔的视野,拓展研究工作兼顾文化的不同领域,挖掘民间的精神产品……,以展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真实、丰富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当代艺术之于中国,学界普遍认为始于1979年9月的星星美展。中国当代艺术从发韧到今天已经走过30年,经历了从前卫、反叛到被普遍接受的艰难历程。面对当代艺术的现状,艺术家要保持独立性和批判精神,不仅要对传统文化保持反省,而且也要对流行文化具有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