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俊忠 《现代哲学》2011,(1):121-123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现代哲学》2004,(1):123-123
2003年12月18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论坛第七期在文科楼八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郁建兴做主题发言。题目为:马克思政治哲学:是否可能与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3.
田丰 《现代哲学》2000,(1):105-106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探微》一书,是高齐云教授的新著,也是近年来哲学界发表的最有份量的力作之一。这本著作深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宏观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原生形态到次生形态再到再次生形态发展的逻辑进程。全书史论交融,高屋建瓴,同时又抉隐探微、小心求证,较好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一致,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一致,它获得我省第六次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选专著一等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27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中大马克思论坛第五期于文科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苏俄哲学专家贾泽林教授做主题发言。他报告的题目是:苏联哲学——过去·现在·未来。 针对“苏联哲学”的过去,贾教授首先界定了“苏联哲学”和“在苏联的哲学”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指斯大林时期所形成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干的理论体系;后者则指整个苏联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11 日至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示和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动向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哲学堂》200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本质上和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初是以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为中介经由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模式来完成的。迄今为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共有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杰出代表,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非一帆风顺,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将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它要求我们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关系,本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各流派的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更新其内容改变其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李尚德编著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一书,已于2008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陈燕 《现代哲学》2005,(1):44-44
2004年12月16日下午,第14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旷三平教授主讲,题目为:评价尺度的本体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不仅具有丰厚的国内理论资源,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国外理论资源。其中,国外理论资源既包括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受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我们对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资源关注得较多。如今,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持续深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葛兰西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典型。它启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要探寻本民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继承与更新,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0.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何萍教授主持申报的教育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基地重大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6—7日召开。中国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授应邀出席会议。现将会议的主要议题和基本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龚庆  王莉婧 《现代哲学》2004,(2):121-123
2003年12月20—22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和哲学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研讨会于广州隆重召开。研讨会中,与会代表基本上都认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视角,在如今西方实践哲学复兴和中国自身现代化进程的双重背景下,应该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问题给予重新的审视和探讨。积极的探讨使问题的展开不断深化,和清晰化,会议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精彩纷呈现就会议的主要内容从四个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0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学术带头人和从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学者160余人与会。本届论坛围绕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这一主题,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田明 《现代哲学》2005,(1):58-58
2004年12月26日,“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15期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所长靳辉明教授,他主要围绕三个部分向在场的诸位学者和同学做了报告。这三个部分是:1.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研究的若干问题;2.当前形势下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3.新形势下几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邱昭继 《哲学动态》2015,(2):108-110
<正>2014年10月25~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动态》编辑部、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所和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共同举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论坛"在西安召开。来自西北政法大学、《哲学动态》编辑部、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法学研究》编辑部等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任世荣教授、《哲学动态》编辑部强乃社副编审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词。参会学者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分别讨论了这一哲学“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七个方面和随之而来的这一哲学“泛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九个问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化”与“泛意识形态化”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泛意识形态化”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来说,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应该高度重视和值得充分研究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1月14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六期在文科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由王晓升教授做主题发言,题目是: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和物化——评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思想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哲学》2003,(4):60-60
2003年9月12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论坛第四期于文科楼八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由刘森林教授做主题发言,题目:异化概念批判。  相似文献   

18.
2016年7月22—24日在辽宁丹东举行,由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辽宁省哲学学会联合主办。共有7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发展和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与当代中国现实重大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会议认为,哲学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适应时代要求基础上用发展的理念对世界、人生、历史进行崭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建构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逻辑相印证的形而上学样式;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创建要处理好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理论、实践、文化之间的关联;哲学的创新发展应当回到生活世界去寻找意义的前提;《资本论》是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突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力图对艾思奇来延安后为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而作的贡献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前提,分别阐述他在哲学通俗化基础上实现哲学中国化和编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开创性贡献。笔者认为,重温这些贡献,对于当前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乐志强 《现代哲学》2000,(1):103-104
高齐云教授的力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控微》最后出版了。在《探微》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基本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的起始范畴、中心范畴、最高范畴、主要范畴、价值范畴等,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都给了我们许多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