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克思博大的思想体系中,正义理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理论,也是一个引发诸多争论的焦点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乔恩.埃尔斯特(J.Elster)于1985年出版的《理解马克思》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在该书中,埃尔斯特对马克思哲学中的剥削、自由和正义问题进行了重新解读。由此引发的问题是,这一解读是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背离,还是向马克思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主题,学界已经为这一研究的深化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储备和开阔的理论视角.在此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的研究被摆上了台前案头.具体说来,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历史生成、第二国际时期经典资本主义理论向帝国主义理论的过渡、苏俄(联)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左派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与激进话语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理解史>(1-6卷)是新近出版的一部跨学科的思想史研究著作,从内容和方法上再现了马克思主义视域中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历史全程.其特点有三:一是对"资本主义"这一概念及与之相关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剖析;二是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解的历史发展及其实践策略进行了全面剖析;三是在方法论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理解的根本区别.该研究为建构全球化资本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形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新生  李琛 《哲学动态》2023,(6):5-13+126
当前,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研究已成为学界热点,其中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对于深化马克思与正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马克思是否主张剥削是非正义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伍德以“中性”立场和“脆弱性”概念为核心重释了资本主义剥削,将剥削视为无涉价值的客观事实,并据此提出“马克思不主张剥削是非正义的”。伍德错误地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内置于西方早期现代哲学传统,抽除了马克思剥削概念的价值意涵,因此既未能把握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全部意蕴,也误解了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这一错误的根源在于,伍德摒弃了马克思的历史主义方法,未能在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逻辑下理解马克思剥削理论与正义理论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罗尼.佩弗(Rodney G.Peffer)是美国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突出的理论贡献在于重构马克思的正义论,并且利用马克思的思想资源修正了罗尔斯的正义论,提出了他后来自称为激进的罗尔斯主义的社会正义论。对于当前致力于建构社会正义理论的中国知识界来说,佩弗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6.
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他以及时而全面地对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概括和评价[1],而成为当代西方学界著名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构成了詹姆逊关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分析的要旨。本文将其意识形态理论归结为"文化历史主义",即他主张对现代社会特别是晚期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和分析哲学之间——访G.A.柯亨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哲学动态》2007,(11):32-35
G.A.柯亨(Gerald Allan Cohen),生于1941年,牛津大学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社会和政治理论教授。柯亨的代表作是《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1978),并因此书而名震学界,成为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旗手和主要奠基者。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历史、劳动和自由:来自马克思的主题》(1988)、《私有权、自由和平等》(1995)、《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怎么你那么富裕?》(2000)等。笔者曾于2005年3月在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对G.A.柯亨进行了采访,内容主要涉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现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及对部分社会…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后半叶, 英国掀起了研究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涌现出一大批新马克思主义者,也形成了许多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在众多学派中, 以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两个学派尤为引人注目。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以下简称历史主义学派 ) 形成和发展于二战以后, 拥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包括莫里斯·多布 (MauriceDobb)、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ErikHobsbawm)、克里斯托费·希尔 (ChristopherHill)、罗德尼·希尔顿 (RodneyHilton) 和爱德华·帕尔默·汤普森 (EdwardPalmerThompson) 等人。汤…  相似文献   

9.
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立者和首要代表,柯亨对右翼自由至上主义者诺齐克的持有正义理论作了最为犀利的批判。研究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国内外一些学者从多个侧面展开了相关研究,但系统性、逻辑性的研究尚未出现。因此,有必要系统而又逻辑地研究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新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近年来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它是继分析马克思主义之后又一个具有理论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舍曼(Howard sherman)是新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开拓者之一。他的《重建马克思主义》一书是对新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总结和系统化。新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是在苏东解体后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和现实性,在批判前苏联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反对西方正统社会科学的理论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新批判的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伯特尔.奥尔曼(Bertell Ollman)被国内学者誉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美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领军人物。[1]但国内对于其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并不多,仅有的数篇文献也只是非常简单地介绍其个别观点,并没有对他关于马克思辩证法的思想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12.
大卫·哈维的空间正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空间正义"研究开始成为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作为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领军人物之一,大卫.哈维(David Harvey)开创性地将"社会正义"纳入其空间分析视阈,将"空间正义"作为"反资本主义斗争能够坚持的最好的评价地形"[1],并以此为起点对空间正义进行了辩证的多维阐释,这些阐释对于我们审视当代人类空间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尝试对哈维的空间正义观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创新性本质,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虽然都是围绕这一创新性而展开,但两者无论在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内容上,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的内在逻辑理解不同,而存有众多差别。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派标识即为,关注社会现象批判、理论本身彻底性检讨和马克思哲学重新构筑。从一定意义上理解,中国学派虽然也具有法兰克福学派的这些特点,但从本质意蕴上理解,中国学派的学派标识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派标识存在着原则差别,即中国学派强调对社会现实反思、对社会实践改造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诠释。  相似文献   

14.
林育川 《哲学研究》2013,(1):24-30,127
分析马克思主义对正义理论的探讨最初从争论马克思是否谴责资本主义社会为不正义开始,大致时间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随后持续发展。后来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并没有停留在这一论题,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马克思正义理论或者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建构,这一工作一直延续至今。通过  相似文献   

15.
(1987年8月26日至同年4月25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袁振马克思主义研 究1,a7年第1期关于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论战—兼与余源 培、蔡小隽等同志商榷李佩龙宁夏大学学 报(社)1987年第1期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段若非 晋阳学刊1987年第2期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结构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张相轮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2期也谈马克思主义这个学派梁中堂晋阳学刊 1987年第2期马克思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 谭均荣江西大学学报(社)1987年第1期马克思的国家和社会理论与改革荣剑马克思主 义研究…  相似文献   

16.
Л.С.维果茨基关于高级心理机能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浩然 《心理学报》1985,18(1):17-24
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联建国初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维列鲁学派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关于高级心理机能理论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基石。这个学派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的心理的最本质的表现形式,人的心理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是因为人具有着一切动物所没有的高级心理机能。 本文分析了高级心理机能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说明维果茨基如何旗帜鲜明地与当时心理学界中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机械主义立场的斗争中产生这一学说,同时具体阐明高级心理机能理论的杜会起源的思想、中介理论以及高级心理机能的皮层定位等问题。 文章还对维果茨基的理论贡献以及高级心理机能理论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中,以汤普森为代表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以下简称历史学派)的政治批判越来越引人注目。历史学派的主导思想在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历史研究,并在历史研究中为现实政治斗争寻找根据和动力,进而以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为现实政治斗争导航,最终在未来社会中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体系中,首先在英国,如何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运动,并最终把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构成历史学派学术活动的焦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们相信:“一个正义而人道的未来社会的根源可以在英国…  相似文献   

18.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玉涛 《哲学动态》2008,1(4):40-45
"分析马克思主义"[1](Analytical Marxism)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于英美学术界的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它主张用分析的方法来重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柯亨(Gerald Allan Cohen)、罗默(John E.Roemer)、埃尔斯特(Jon Elster)、伍德(Allen W.Wood)、胡萨米(Ziyad I.Husami)等人.  相似文献   

19.
杨学功  席大民 《哲学研究》2012,(4):3-11,48,127
<正>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最为重视的马克思历史理论之一,甚至被看作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部分,但同时也是引起最多争议和质疑的部分。然而,无论是关于社会形态演进序列之"五形态"与"三形态"的争论,还是关于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争论,抑或关于  相似文献   

20.
美国女哲学家古尔德于1978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著《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以马克思的《大纲》(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文本基础,提出了一个对马克思的新的理解,她认为马克思启动了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实现了系统哲学和社会理论的结合,她将马克思视为一个系统的哲学家,并将马克思的这一变革重建为社会本体论.作者围绕五个主要范畴即社会、劳动、因果性、自由和正义详尽地阐发了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作为对马克思的解释或理论重建,作者对文本的解读新颖而富有个性,笔者以为本书对于推进国内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