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其鑫 《哲学动态》2023,(10):57-65
恩格斯的城市研究被誉为“对19世纪的工业城市所作的最有影响力的阐述”。青年恩格斯对巴门、埃尔伯菲尔德、不来梅和柏林等德国城市市民社会的批判性考察,既是其城市研究的开端,又是其思想成长的起点。恩格斯认识到,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并不全然带来思想启蒙,它对城市底层劳工的肉体和精神伤害导致了萦绕不去的宗教“旧蒙昧主义”;城市的商业“自由”本质上是“金钱贵族”的自由特权,衍生了利己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信仰迷失等精神危机;德国市民社会所存在的问题是德意志民族精神危机的具体表征。由于德国哲学难以与德国现实及其变革需要之间实现整合,德意志民族精神危机的哲学救赎始终存在限度。因此,德国哲学精神应在德意志民族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现实变革中获得进步和救赎。青年恩格斯对德国市民社会的苦难和危机的现实考察,为其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2.
简讯     
2006年5月25-28日,第三届国际道教与现代大会在德国召开。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在卿希泰教授率领下,有李刚、唐大潮、潘显一、张泽洪、丁培仁、郭武、段玉明、张钦、苟波等9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学者,会聚德国慕尼黑阿尔卑斯山下风景秀丽的基姆湖,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道教与现代”学术问题。卿希泰教授在25日下午的开幕式上致欢迎词,并在27日的讨论中发表《道教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的学术报告。我所各位教授都在讨论中发表论文,会议增进了我所与国际道教学者的交流与了解。简讯@章宏…  相似文献   

3.
对于马克思哲学和德国理念论之间的关系,已有众多的研究。论者们多从思想发生学的角度讨论马克思哲学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哲学等特定思想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德国理念论奠基者康德思想的具体阐释,把作为整体的德国理念论的基本问题解释为理念如何现实化这一问题。在此脉络中,马克思哲学就呈现为德国理念论的内在批判者和创造超越者。  相似文献   

4.
王充的《论衡》不仅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它所反映的王充的治学特色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初步讨论了王充“疾虚妄”的态度、怀疑精神、实证精神 ,并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王海滨 《哲学动态》2022,(12):21-27
精神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它主要有三个基本路向:遵循境界逻辑和适用苦乐原理的精神修养,遵循自由逻辑和适用主客原理的精神实现,遵循实践逻辑和适用知行原理的精神解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寻到一个“稳当快乐”的境界提供了智慧滋养;德国古典哲学在主客对立统一的框架中阐明了精神自由及其实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影响精神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基础条件,奠立了以实践为地基、以唯物史观为基石的推进精神解放的分析框架。在追求天人合一或主客统一的共同目标时,三种路向存在着显著的方法论差异。在推进精神发展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可以和而不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6.
芦力军 《世界哲学》2009,(5):162-170
《夜之颂》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诺瓦利斯的代表作。在这篇作品中,他将夜的概念引申到哲学和宗教范畴中,通过本体超验,勾画出夜精神不朽的宗教寓意和现实寓意。超验是这部作品的点睛之笔,作者通过体验夜的不同意境,表达了内心世界对完美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叶秀山 《世界哲学》2013,(1):5-13,160
本文从对康德“知识论转向”的意义分析入手,讨论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在康德开辟的哲学方向上的努力,重新审视了德国古典哲学从“存在论”到“知识论”的发展脉络,指出德国古典哲学并未放弃传统的“存在”问题,而是深化和发展了这个问题.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存在”不再满足于成为空洞无内容的抽象概念,而是要成为具有“规定性”的哲学范畴.这条路线的梳理打通了德国哲学从古典到现代的内在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8.
苏联科学界对德国人民丰富的文化和哲学思想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我国与德国之间百余年来的文化联系在我们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德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是苏联人所熟知的。我国人民对德国进步的社会哲学思想的突出兴明显地表现在许多关于各种德国哲学问题的讨论会、学术会、理论会議、評議会和评论会上,这些会议都是由苏联的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举办的,并  相似文献   

9.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是19世纪最优秀的化学家之一,农业化学的创立者。被誉为德国“化学之父”。在一次提取碘的实验中,他用海藻灰做原料,在浸出液中通入氯气后,碘元素析了出来,实验完成后,李比希发现烧杯底中有一些深褐色的液体,他几乎没有想一下,就认为这是氯化钾,很草率地贴上氯化钾的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现在依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关于这一关系,人们一般会想到黑格尔,但如果不追溯到康德,很难说会对马克思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能有个准确的把握.因此,讨论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至少得理清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之间的思想脉络.在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康德传统和黑格尔传统之争.本文将从这一问题切入马克思和德国古典传统关系这一主题,首先结合历史背景和解释者的实践倾向对这两种解读传统做一种知识社会学的梳理,藉此说明这两种传统的相对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当前马克思解读中的康德和黑格尔之争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1.
一起源杂志论文的范围不允许详尽地阐述本论文标题所规定的问题。本文作者只是把自己的努力与为了战胜否认在德国哲学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错误观点所已经作出的尝试结合在一起。资产阶级哲学史家库诺·费舍,文德尔班,宇伯威希一海因泽等把十七、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哲学描绘成唯心主义绝对统治的范围。只有费尔巴哈被认为是德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出色的代表人物。当时费尔巴哈曾指出在德国哲学中具有唯物主义传统。他在自己的著作“论唯灵论和唯物主义”中辟出事门的一章来谈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谢林哲学的中间时期是一个仍然有待研究的领域,这里以《斯图加特内部讲课》为研究对象,指出其中那较少受到关注的“精神”哲学构想所展现的中间时期的过渡特点,但又并不因为带有过渡特点而不具备重要的哲学意义.谢林的“精神”哲学构想把“可数的精神”世界看成一个实有的存在领域,在《自由论文》的基础上对精神概念作更细致论证,用“心灵”指称精神里面的自然的东西.谢林的这种精神概念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构成鲜明反差,丰富了德国唯心论的“星丛”特点.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0月下旬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邀请北京和华北地区部分学者举行德国古典哲学及其演变讨论会,就国内外有关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动态及情况进行了开阔的交流与对话。现就会议中讨论的几个重要问题概述如下。 一、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与会的同志认为,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在现时代,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作用。 有些同志认为,过去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侧重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是正确的,而且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今后也需加强德国古典哲学总体和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研究,立足于当代,拓宽视野,把这项研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演变发展 有的同志认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是在哲学中贯彻理性原则,建构越来越庞大的理性哲学体系的过程,也是在理性旗帜下推进哲学思想,特别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的合理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科学学家越来越热烈地讨论合理性问题,在科学哲学中,这个问题已成为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正如德国哲学家B.齐梅里写的那样,“当代大陆欧洲哲学围绕其运动的基本的和关键的问题,是合理性及其界限”。然而在大陆欧洲以外,在英美两国的出版物中,对这个问题讨论得更加活跃;在我国,许多引人注目的著述也在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 德国古典哲学大致可算作哲学史中异口同声对哲学提出如下要求的最后一个时代:哲学能够而且必须以体系的形式加以阐明.彼时所提出的以体系为形式的要求缘起于此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是"科学",因而必须以体系为形式加以阐明.倘不具备体系之形式,自然无法要求其成为"科学".一种"科学"需要--根据当时的理解--体系为之形式,因为,只有这一形式才能满足科学性以之为根本的双重要求:诸主题的内容必须有内在的关联,而此种关联不得如虚构作品中那样像是浮在半空,而是必须以明确的原则为根据.  相似文献   

16.
朱玮  何旺翔 《学海》2006,(1):79-82
合伙民事主体资格问题向来是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将从德国法学界对此问题的讨论入手,并介绍德国联邦最高法院新近对合伙民事主体资格问题的一个著名判决,进而在对我国学界对此问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汪行福 《哲学动态》2006,1(10):16-22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建构有重大影响。从康德到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思想线索,即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以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内在超越。这一过程以康德哲学为起点,经过费希特,最后在黑格尔哲学中得到系统地铺陈和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马克思来说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生于马克思所批判继承的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如果先前没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自古迄今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包括采访者关于伊林·费切尔生平和著作的一个导论以及与费切尔的一次谈话和注释。在采访中,费切尔讨论了马克思主义、黑格尔主义、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以及他的阿尔都塞批判。费切尔是当今有关苏联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著名的德国专家,在这次谈话中,他首次详尽讲述了自己对政治学和马克思学的独创性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在政治上的分裂影响了德国的科学。美国和苏联的影响分别深入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心理学中。因此,德国的东西两部都存在着越来越明显地赶追美国和苏联的要求。可以说,在东德是保持德国心理学的传统,走苏联的道路,而在西德则是保持德国心理学的传统,走美国的道路。这就是两个德国在心理学领域里所表现的不同特点。东德从1953年起就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巴甫洛夫学说来建立心理学体系。在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哲学既是以柏拉图主义为建制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完成形式,也是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德国形而上学。黑格尔哲学观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一般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并未超出柏拉图的理念论所奠定的基本架构,而是进一步将其系统化了;其二,德国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对德国现实和时代关系的思考所体现的矛盾特质,是这一问题的延续和集中表现;其三,德国形而上学与德国现实的关系问题,黑格尔以理性国家观去处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为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提供哲学论证。青年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与其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大学时期,马克思在法学研究过程中触及了黑格尔哲学观的根本疑难;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开启了从“超感性世界”转向“感性世界”的哲学研究方向;《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初步把握住了黑格尔哲学观问题,把对黑格尔哲学观的理论批判转换为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的实践批判;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本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