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矛盾辩证法到和谐辩证法 --辩证法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奎良 《现代哲学》2005,2(2):14-24
本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新提法为契机,系统地考察了自黑格尔以来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历史变迁,提出了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辩证法的新概念。和谐辩证法是对矛盾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厚的思想积淀,承认对立面的肯定因素、实现对立面的结合和双赢等是和谐辩证法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物质辩证法还是实践辩证法的论争,是贯穿我国近30年来哲学研究的一条主线。这场论争虽然推进了问题的研究,但并没有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主要表现在:争论方法仍停留在直观或概念思辨层面,以至于不仅争论双方相持不下,而且未能阐明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真义。其根源就在于人们忽略了如下史实: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引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本文阐述了卢卡奇在这部著作中对拜物教的分析,揭示了拜物教和商品社会的关系,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于克服和超越拜物教的意义,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宗教产生的根源、宗教发展的动力以及宗教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手记:国内学界以往在考察赫拉克利特思想的时候,主要采取了“黑格尔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也就是把它看作一种早期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杨伯恺在翻译法国人梭罗文撰著的《赫拉克里特哲学思想集》(辛垦书店1933年版)的时候,就已经持有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5.
自第二国际时代以来,关于马克思思想的研究在主导逻辑上经历了两次重要转换:一是上个世纪20年代以卢卡奇等为标志的从传统的经济决定论构架转向以主体-客体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构架,这一研究直接影响到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内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得到回应;二是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关于人与结构的逻辑论争中,以主体-客体为核心的历史辩证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7,(5):153-156
萨特用批判性的新人本学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首先批评苏联马克思主义实证方法论导致其理论存在"人学空场",质疑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合理性。然后萨特创立了个人辩证法,并将个人的实践经验作为辩证法的来源,将个人活动纳入到社会历史考察中,严格将辩证法限定在历史领域,否定自然辩证法存在的必要性。最后萨特用人学辩证法阐释先验性和必然性的统一,自由与历史必然的辩证统一,思维与实践的统一,个人与历史整体化的统一。萨特的人学辩证法对反对教条主义和实证主义思维方式有重要作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命题的内容,提供了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理论范式与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其理论的建构缺乏科学的学理基础,不失为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7.
孙正聿 《哲学研究》2015,(3):3-10,128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既是实践论的矛盾论,又是矛盾论的实践论。从理论性质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认识论;从理论内容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辩证法;从理论渊源上看,这两部著作都发挥了"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从现实意义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或辩证法的实践智慧使得"灰色"的理论变得熠熠生辉,使得"朴素"的现实变得厚重深沉。在实践智慧中,现实活化了理论,理论照亮了现实。《实践论》《矛盾论》的"实践智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牧民》是《管子》一书的开篇之作,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宏度,堪称全书的经典所在。尽管已有很多人从法律、教育、环境、哲学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与阐释,但是尚未有文从管理哲学视野出发详细阐述其中的管理辩证法与民本管理思想。探究该篇中物质与精神生活管理的辩证法以及爱民与富民的民本管理思想,在当今的形势下尤其凸显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张亮 《现代哲学》2002,(2):41-48
本文是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思想的一个历史性注释,它证明:没有同一性的辩证法原本只是阿多诺本人一种不占主导地位的哲学话语,只是在具体的历史发展情境中,没有同一性的辩证法方才获得充分发展,成为否定的辩证法,并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晚期哲学纲领而为人所知,没有同一性的辩证法与否定的辩证法是存在基本差别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识的对象和层次,从起源和产生的先后,从发展中出现的学术分化,从存在形式和实践意义等方面的区别,论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不同于哲学辩证法和一般政治思想。指出在战国后期和西汉时期,已出现了较为集中地阐发辩证性政治思想的专门著述。在与中西方同类思想的比较中,文章论述了中国古代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特点。文章还论述了这项研究对于认识和发展哲学辩证法、深化对古代政治思想的认识、形成政治辩证法的基本理论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在现实的政治稳定、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决策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家义 《现代哲学》2004,(2):126-128
辩证法是个老话题,原意是指谈话的艺术发展到近代,出现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唯物辩证法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主义辩证法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而出现的一种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周易·系辞传上》提出了"天地之大德曰生"、"一阴一阳之谓道"、"化而裁之谓之变"和"生生之谓易"四个命题,这四个命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构成了《周易》的辩证法思想体系。从语言表达、价值取向和矛盾解决方式等方面,可将欧美的辩证法概括为"矛盾斗争辩证法",而中国以《周易》为代表的辩证法,则可概括为"矛盾和通辩证法"。中西方辩证法思想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领域存在许多分歧,需要若干必要的区分来加以疏解。在通行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中,辩证法的定义和框架基本上采自恩格斯的论述,而马克思的论述只起补充和例证的作用。实际上,在辩证法思想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既有原则的一致性,又各有专长:马克思独有关于主谓词和主客体的辩证思想,而恩格斯则独有自然辩证法。卢卡奇等人把马克思的主客体思想阐发为实践辩证法,在突出人的主体性的同时牺牲了认识的客观性。综合地看,马克思的辩证法包括两个不能互相还原的方面,即理论辩证法和实践辩证法,前者在逻辑、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优先,后者在本体论和价值论上优先。马克思的理论辩证法主要是通过应用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研究而获得成功的,其基本预设的有效性还有赖于更多应用性成果的证明。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的关系表现为"相互排斥""相互补充"和"相互包含"三种样态。其中,"相互排斥"说与"相互补充"说都没能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建构和发展留下余地,而"相互包含"说实质上又是伦理学的,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今之世,不论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回应自由主义的挑战,还是为社会主义提供伦理支持,都有必要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包含伦理学,始终把唯物史观与辩证法作为最根本方法论遵循的基础上,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实证化抑或伦理化,同时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思想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是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合理路径。聚焦、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还应重新思考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价值,从而发挥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社会治理中基于道德、伦理价值的守护和引领之效。  相似文献   

15.
在理论思维层面上阐述辩证法,这是恩格斯对辩证法的理论贡献。恩格斯变革了哲学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功能,作为绝对真理体系的思辨哲学终结了,哲学以“通晓思维历史及其成就的理论思维形式”作为其合法存在方式。辩证法是哲学“终结”之际开启的真正实证科学,这门科学不同于对事物进行经验描述的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它是现实生活本身的感性存在论证明,是澄清社会科学之理论前提,洞察时代脉搏、历史走势和人类自身命运的科学世界观。辩证法立足“自然-生命-劳动-人类”有机整体的大历史观和人类史观,揭示人与世界的本源性关系,展现社会现实的矛盾运动机制,把握事情本身和彰显生命意义。恩格斯将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将辩证法作为批判资本主义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锐器,克服黑格尔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市民社会的理论直观,澄清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遮蔽的感性生活本身,实现了人类认识史、思想史和社会科学研究史的革命性变革。现代社会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和复杂性特征,这需要能够把握和审视复杂多变形势的哲学理论思维引导,需要作为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的辩证法思想引领。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上所兴起辩证法心理学研究的热潮对于克服当代心理学的深层困境,推动理论心理学研究与重建心理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辩证法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其根源在于以下事实:1)科学实证主义的"无矛盾"原理与辩证法是格格不入的;2)当代辩证法心理学理论并不是完美的,其本身还存在弊端。当今由于社会建构论的兴盛与理论心理学的复兴为辩证法心理学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1961年8月恩斯特·布洛赫移居西德,以76岁高龄受聘为图宾根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次年,他发表了新版《主体—客体:对黑格尔的解释》。在这部关于黑格尔的杰出作品中,布洛赫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遗产的观点。布洛赫不仅把黑格尔视为独一无二的哲学家,而且把他的哲学誉为一切百科全书式地世界化的辩证法的典范。但是,继承黑格尔的遗产决不能像黑格尔右派那样继承其政治哲学,特别是国家学说的衣钵,而要像马克思一样继承其活生生的辩证法,扬弃"哲学的假问题、意识形态和所谓世界精神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8.
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辩证法始终是西方哲学的主流话语。作为承载了过多历史负荷的公共话语,辩证法既体现了传统哲学的最高成就,也遗传了其经久不治的痼疾——辩证法崇拜,乃至海德格尔干脆弃之不顾而另创一套话语。与海氏相比,马克思更忠实于历史,亦更富有建设性。早在1844年,他就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并彻底摧毁了辩证法崇拜。但是,即使在黑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学习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过程中,加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应该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研究和解决当代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种种问题过程中,把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科学认  相似文献   

20.
1矛盾辩证法与医学模式的关系近现代西方医学药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生物学和人体解剖学之上的实验分析法,其哲学基础与矛盾论的思想相契合。矛盾辩证法要求人们深入系统内部分析矛盾双方的特点、所处地位状态等,以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矛盾辩证法作为人体疾病用药的指导思想方法,就是将人体自身与疾病看作一对矛盾,人体哪个部位产生疾病,就针对这个部位采取医疗诊断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