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塞壬·伊莉丝·威尔森来自挪威西南部城市卑尔根,20岁时,她前往德国柏林学习艺术和设计。两年后,她认识了现在的男友。冬天来了,柏林特别的寒冷,她想送一件礼物给男友。送什么好呢?手套有了,大衣也不缺,送条围巾吧。如果自己会织就好了,亲手为爱情织一条围巾,一定会给对方一个惊喜。  相似文献   

2.
正16岁的他年少轻狂,目空一切,常在学校惹是生非,父亲为此没少批评他。为了让他彻底和那些小混混断绝联系,父亲连着给他换了三个学校,但这些都无济于事。有一天,父亲从一个在货轮上做水手的朋友口中得知,朋友将从墨西哥启航,横穿大西洋,前往欧洲和非洲。父亲便请求水手带上他不争气的儿子去闯世界,改改劣性。起初,叛逆的他并不服从父亲的安排,他舍不得他的狐朋狗友。父亲劝道,我不要求你能学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启蒙探究从唱衰到重审的转变,为了更好地推进启蒙,需要在四个维度上对启蒙进行反思总结:第一,启蒙的关注中心从理性的运用转向建构一种人的科学,这种新的科学是以哲学为根基并跨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群;第二,区分启蒙与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往往是对启蒙的运动化推广,“启蒙”或是未经历政治-经济-社会推广、局限于人文范围内的思考,或是对运动化启蒙的反思(分积极推进与否定性地重归人文思考两种路向);第三,启蒙的本土化与世界化,通过比较鉴别探寻启蒙的世界境遇和中国境遇,确立中国新启蒙的目标和任务;第四,把启蒙视为批判与建构的统一、理性启蒙与德性启蒙的统一,自斯密经康德到马克思一直如此,启蒙不但求真也求善,不仅力求确立合理科学的崇高价值,更保持对基本价值的确信。启蒙事业不可否定,只能审慎地反思、总结、推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罗教是流传于粮船水手中的秘密宗教,其创始于明末,兴盛于清代,成为水手的精神信仰和凝聚的纽带.乾隆三十三年,粮船水手内罗教组织和传播发生重大转变,由具有宗教互助性质的罗教组织转变成具有民间秘密组织性质的行帮会社,其传播也由公开转向地下.清政府处理罗教案政策的变化对罗教组织和传播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金星的探测美国于1961年7月22日发射“水手1号”金星探测器,升空不久因偏离航向,只好自行引爆。 1962年8月27日,美国的“水手2号”金星探测器发射成功。同年12月14日,“水手2号”从距金星34800千米处飞过,探测了金星的大气温度, 揭开了人类探测金星的序幕。1962年8月27日发  相似文献   

6.
辩证的政治学理论,在19世纪中,曾被看成是对启蒙思想的科学特征的反动,这是为了把基督教的道德内容保持在哲学的尊重个人的形式中。在这期间,新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甚至放弃了启蒙哲学的概念——社会哲学的规范可以发展成为政治行为的规范,并且鼓吹和宣传一种“不带价值判断的科学”;它把辩证的政治学理论看成是“浪漫主义的复活”。相反,辩证学家们则把战后的实证主义看成是启蒙思想的变种,而启蒙思想早已被康德的论证(即  相似文献   

7.
批判现代启蒙思想当属列奥·施特劳斯的思想核心。为了找到摆脱现代危机的手段,他的批评拒绝与过去决裂和过分信赖人类。施特劳斯一贯反对现代启蒙思想最主要的表现,即虚无主义。在他看来,只有回归古代哲学才能战胜虚无主义,因为有关人类、人性和共同生活方式的话语是在那时创立的。  相似文献   

8.
旬空何谓“旬空”?“旬空”是怎样出现的? 因为古人以十天干在上,十二地支在下相排列以记年、月、日,而十与十二的最大公约数是六十,所以六旬是这样排列的: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戌亥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子丑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因“天干”数为十,“地支”数为十二,故“天干”自甲至癸排完十日,地支却有二日落空,如前面甲子一旬十日中即有戌亥落空,甲戌一旬十日中,即有申酉落空,甲申十日中即有午未落空等,因为每一旬中便有二日落空,故前人便将此落空之日,称之谓“旬空”,为便于查找何日逢“旬空”,前人作一歌诀如下: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政协常委,省、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全真嵛山派第20代传人韩壬泉道长(道号仙明),于2002年3月11日凌晨4时10分在兰州金天观羽化归宗,享年90岁。韩壬泉道长1928年在兰州金天观出家修行,拜赵丰谷、靳地吉为师。1936年先后赴平凉崆峒山、陕西华山、西安八仙宫、楼观台等道教名山洞府参访学习,具有很高的道学造诣。新中国成立后,韩壬泉道长继续在金天观修道、主持教务,并发挥医道、救死扶伤,创办了医疗诊所,从事慈善事业。在1954年召开的中国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会议上,韩壬泉道长当选为常务理事,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10.
漂泊的爱     
孙贵元 《天风》1995,(2):30-31
我曾是一名“吃船饭”的水手,我们的疏浚船队担任清理、疏通河道的工作。长年累月远离杭城,漂泊异乡,披星戴月耕耘在古运河的航道上。 那年,我刚从部队复员不久,正是谈恋爱的“黄金时代”。虽然人长得不赖,1.75米的个头,标准的身材。但是姑娘听说是“吃船饭”的水手,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巨大风暴。正当水手们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 “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就会下沉,  相似文献   

12.
有两个水手在大海上一个小岛附近划船,被大海神奇而壮丽的景色所吸引,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夜色降临,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这时两个水手心理有些紧张,急忙划向小岛,划了很长时间还是不见小岛的影子,两个水手心理十分恐惧,拼力划船。就这样,他们划了一整夜,精疲力竭。黎明到来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虽划了一夜,可是小船还在原来的位置。这是发生在国外的一个真实而神奇的故事。类似这样的“神话”故事,还在我们的大学生中演绎着、流传着。在我国某地某人夜晚回家,走到一处坟地,心理非常害怕,想尽快离开这个地方,尽快赶回家,走了一夜,可…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史诗《奥德赛》讲述的是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足智多谋的英勇奥德修斯历尽劫难归家并为捍卫财产与荣誉杀死图谋夺取其妻子及财产的求婚者的故事。探究奥德修斯无法顺利回到家乡其表面原因有三:众神权力的制约、命运的摆布和个体的无奈。但其根本原因却是奥德修斯对"生存,还是死亡"这个问题的思考及选择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奥德赛》是奥德修斯本人和他的同伴们,还有以宙斯为首的雅典娜、阿波罗以及波塞冬的愤怒所组成的"愤怒史诗",它寓意着人们可以通过运用智慧使得愤怒被理智所征服,也即使弓弦变成了竖琴。就此而言,《奥德赛》这卷具有深刻哲思的史诗里的智慧,正是在对于生与死那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悖论中显现出来的,而其名字其实就是奥德修斯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反抗“思想的统治”符合启蒙的基本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区分。这种区分实质上又体现为二者在如何推进启蒙问题上的分歧。青年黑格尔派局限于德国视域且向往法国版的启蒙,有相当的激进性和革命性,但未突破黑格尔哲学的基地,止步于宗教批判、观念斗争以及资产阶级启蒙,堵塞了继续启蒙的通道。马克思则实现了新哲学和社会历史观的变革,融合了英法德启蒙传统,超越了之前启蒙的逻辑,实现了从激进启蒙到反思启蒙再到稳健启蒙以及从资产阶级启蒙到无产阶级启蒙的转向。这是对启蒙的再启蒙,真正继承和发扬了启蒙精神,使启蒙人道理想有了现实可能。马克思的方案至今仍有积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启蒙是近代西方最宏大、最深刻的文化主题,它引领、建构了西方近现代主流价值并渗透于西方的社会制度之中,成为当代最为显著的文化标志之一。正因为此,启蒙倍受现代思想的严厉追问和认真反思。在西方思想史的视域中透视启蒙的现代困境,可以发现,启蒙的危机不只出现在当下的现代性生活之中:早在启蒙之初,启蒙的内部就已埋下了产生危机的根脉,康德黑格尔对启蒙的不同理解已经意味着启蒙日后的困苦和危机。对康德黑格尔启蒙观的差异进行描述和批判,也许能为当下思想界准确而深入地领悟、评价启蒙的现代性内涵和启蒙的历史命运,提供一种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16.
严复是近代启蒙思想家之代表,他所关注的是思想启蒙。从思想启蒙的需要出发,他很重视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不是为了给中西文化会通寻找途径,而是为了给学西方提示正确的文化选择取向,因而他不但藉中西文化之比较以揭示西方文化超胜中国文化之所在,而且尤其注意揭示西方文化何以会超胜中国文化。结果他发现,西方文化所以超胜中国文化,就因为西方在文化建设上坚持“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严复集》第23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的价值模式。有了这个认识,他势必要强调学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期启蒙说阵营内的式微论、逝去论、错误论,阵营外的启蒙外来说、文化保守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对早期启蒙说形成冲击。早期启蒙论者除了守护明清启蒙外,还必须勇敢地释放出早期启蒙说内含的中国启蒙的整体性,通过强调中国启蒙的原初并生、代际传承、兼容并蓄、自主创新,利用与启蒙外来说、文化保守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相通等,回应早期启蒙说阵营内部分裂和西学以启蒙一般整体压境,造成的对早期启蒙说和中国文化的冲击。从根本上说,早期启蒙说唯有从确证中国资本主义内发原生的历史任务中走出来,以启蒙的本土化立场和汇集资源,承担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方能富有生机活力。早期启蒙说具备这种承担和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竹内好倡导"作为方法的亚洲"时,他显示了一种跨-普世性的构想,即普世性不是由西方所赋予的普世性,东方也参与其中,双方都在改变自己的同时,追求更完善的普世性。本文延续竹内的问题意识,通过比较日本和中国来思考启蒙与宗教的问题,分析的人物是分别代表日本和中国之现代启蒙的福泽谕吉和胡适。胡适的启蒙是一种"浅显"的启蒙,它拒绝个体精神深层这一形而上学装置,这缘于胡适是标榜反黑格尔主义的实用主义的继承者。福泽谕吉的启蒙也不是西方现代启蒙的复制,而是东亚具有的另一种不同启蒙的可能性,即不诉诸精神层面的实用主义的"浅显"的启蒙。如果不是像福泽那样视儒教为启蒙之敌,而是与西方现代文明一起批判儒教,揭示其可能性的条件,那么日本现代启蒙的形态应能大大改观。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胡适推动的中国现代启蒙。在今天的东亚思考启蒙,我们必须追问如何批判儒教和整个西方现代启蒙,为此,胡适和福泽谕吉应是必须被超越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原道》2015,(4)
启蒙作为本源于西方文明的哲学思潮与社会运动,具有普遍性的精神价值。这一普遍性价值在方法论和伦理学向度上的表征最为明显。这一点在近代中国对于启蒙思想的引进和诠释上表现尤甚。相对于西方文明宗教启蒙作为主要论域,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以伦理为中心,内在地要求伦理启蒙作为中国近代启蒙的民族文化特性。虽然近代中国启蒙先行者注意到在方法论和伦理学层面阐扬启蒙的普遍价值,但由于特定历史阶段对富强与主权的强劲要求,作为伦理启蒙的形而上学基础,个体主义被浓墨重彩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涂抹得难以辨认。从地域性和时代性文化中抽离出来的普遍性启蒙精神,被中国人自身文化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禁闭起来。  相似文献   

20.
胡绪明  陈学明 《学海》2007,(5):83-87
《启蒙辩证法》通过对启蒙理性"抽象同一性"原则的批判,指证了"神话变成了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的启蒙逻辑.《启蒙辩证法》通过揭秘启蒙理性蜕变为工具理性,从而得出启蒙的逻辑作为现代性之秘密的基本判断.《启蒙辩证法》虽然将卢卡奇基于"物化"思想的现代性批判推进到了工具理性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定向,然而这一批判仅止步于理性主义批判,尚未达到现代社会资本统治原则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的原则高度,对启蒙理性蜕化为工具理性的现代性批判,就其本质而言只是对现代性"副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