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仁靖真人碑,由赵孟頫奉诏撰书,由张留孙弟子玄教嗣师吴全节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奉诏而立,迄今670余年。碑刻高2.30米,宽1.60米,厚0.39米。碑  相似文献   

2.
在巍峨壮观的塔院寺大白塔基座北面,有三孔石砌窑洞,中间洞内供奉一尊汉白玉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右洞内树着一通清康熙三年(1664)重修宝塔碑。左洞内立有一通“佛足灵相之碑”,简称佛足碑。碑身高1.87米,宽0.76米,厚0.20米。立于明万历十年(1582)。  相似文献   

3.
管仲墓     
管仲墓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北山庄西,南依牛山,北临淄水。现墓封土高十米,墓基东西长三十四米,南北宽十四米。明《青州府志》载:“管仲墓:牛山北麓。旧碑题:‘管子之墓’嘉靖乙巳按察使鲍象贤立石冢上。”今碑已失,仅存石碑座。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载:“管  相似文献   

4.
南岳佛教渊源    衡山,为中国五岳名山之南岳。五岳者,乃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东西北中岳均在黄河流域,惟有南岳衡山,独处长江流域。世人所谓“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之说,大约与此有关。    五岳之封,源于古代,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并有东岳之雄、西岳之险、北岳之幽、中岳之峻、南岳之秀,闻名世界。    南岳在中国佛教历史上也曾扮演重要角色。南岳佛教传承…  相似文献   

5.
正碑刻与碑文《高良太清观碑》是存于石碑王庄西坑塘北岸碑楼中的一通元代碑刻。石碑王庄属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位于牡丹区的东部、定陶区的北部,距牡丹区、定陶区均30公里。《高良太清观碑》坐东朝西,通高363厘米,其中碑首高95厘米,宽95厘米,厚33厘米;碑身高195厘米,宽95厘米,厚29厘米;碑的龟趺座长230厘米,宽100厘米,高63厘米。碑  相似文献   

6.
天中阁为河南省登封县中岳庙的大门,原名“黄中楼”,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改建为天中阁。天中阁建筑雄伟,形似北京天安门,下筑高八米、宽三十米的墩台,上建重檐歇山顶楼阁五间,四角回廊,丹柱绿瓦,彩绘斗拱,雪花棂门,下券左中右三门,中门上额刻“中岳庙”三个大字,每券门上钉有虎头钉一百二十六个,阁前二侧月台上各蹲立石狮一尊,左雄右雌,均高三点二米,雕刻精巧,栩栩如生。置身阁上,举目四望,青山绿水,尽收眼底。天中阁为中岳庙主要建筑之一,属道  相似文献   

7.
<正>1946年,在被毁坏的泉州古城墙碎砖堆里,发现了许多基督教徒的墓碑,这其中就有天主教圣方济各修会安德鲁·德·佩鲁贾(Andrea da Perngia)主教的墓碑。这块墓碑发现于泉州市通淮门城基内,是由辉绿岩雕刻的拉丁文墓碑(见图1)。碑高54厘米,宽45厘米,厚9厘米,现收藏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墓碑上半部残缺,原  相似文献   

8.
《大云寺涅槃变碑像》原在山西省猗氏县(今与临晋合并称临猗)北门外峨眉山麓的大云寺。一九二一年寺毁,遂移置县文庙保存;解放前庙已荒芜,碑则弃之田野无人过问。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始移至太原市山西省博物馆院内陈列。碑高282厘米,宽86厘米,厚26厘米,碑下龟跌高35厘米。正面:碑头以螭为饰,圭首雕以须弥山图形;碑身中央图样与题名  相似文献   

9.
今年夏初,笔者有机会去了西安一行。在历史博物馆见到了久仰的《景教碑》,使我感慨万千。兹结合历史与现实,作一报道如下:一、景教碑的发现 景教碑高236公分、宽86公分、厚25公分。碑头刻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九个大字(见附照)。碑面正文有1695字,上下款67字,侧面有人名、职名76个。汉文、叙利亚文并列。碑文上端饰有莲花云纹。莲台上安放十字架。碑身呈墨色,显然是历年来墨包拓印的结果。如今碑身四周有玻璃  相似文献   

10.
封面说明     
石竹 《中国道教》2008,(3):23-23
老子像碑此碑高1.8米,宽0.91米,现立于苏州玄妙观三清殿西楹。据传,此画像出自唐代"画圣"吴道子的手笔,画像上方的文字为唐玄宗所题御赞,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手书,文曰:"爰有上德,生而长年。白发垂相,紫气浮天。含光默默,永劫绵绵。  相似文献   

11.
人生之栏杆     
游豫北林虑山风景区,最让人忘不了的是爬王相岩山峭壁上的那条栈道。栈道横挂在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半中腰,是人工开凿出的一条一米多高、平均不到一米宽、近百米长的极险之道,人过时根本  相似文献   

12.
据笔者寡识,现存3种高道宽碑传,即《甘水仙源录》之《洞观普济圆明真人高君道行碑》、《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之《圆明真人》和《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之《圆明真人传》。据之,考述高道宽行事。  相似文献   

13.
嵩山为九州之险、五岳之冠,横卧于河南省登封县的北边,洛阳市的南界,东西绵延约60公里。主峰太室山耸峙于东,海拔1584米,次峰少室山峨据于西,海拔1405米。原始洪荒,华夏先民就辟草莱于嵩阳。据《史记·封禅书》引《尚书》说:“舜在璇玑玉衡,中岳五载一巡狩”。《山海经》中所述的天上的大神——“帝”即往来于嵩洛周围。少室山上有群神休息之树,其名曰“帝休”。夏朝兴起,祝融降于嵩山。大禹都“阳城”(今登封县城东南的告成镇)。在西周时代,  相似文献   

14.
1998年 7月 ,在修筑老君广场西侧公路地基之时 ,推土机在施工现场推出一块石碑。碑长 1 8米、宽 1米、厚 0 2米。为万历四十六年 ,句容县知县罗廷光与“华阳洞灵官”周友诃共同竖立。碑中详尽地记载了茅山“华阳洞灵官”一职的选授过程 ,以及其相关的职能。华阳洞灵官的设立据《茅山志》记载 ,“华阳洞灵官”一职是在明洪武十六年 (公元 13 84年 )六月设立。在此之前 ,茅山、龙虎山、阁皂山并称三大符宗坛 ,皆由天师府统领。茅山道教由上清派宗师管理。明太祖朱元璋利用“明教”取得了天下 ,所以他深知宗教的影响力 ,在他取得政权之后 ,…  相似文献   

15.
陈翰彬先生应新加坡道教文化中心邀请,于2004年冬,用楷书写成《老子道德经》一部,用时40余日写就。新加坡道教文化中心在中国福建特选上等石材,经名匠雕刻。竣工后,运往新加坡,经过组建安装,已于2005年秋落成于新加坡三清宫道观门前。碑长16余米、高3.6余米、碑首为“老子道德经”五个嵌金大字,碑尾为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雕像,碑文全部为嵌金楷书,碑体、碑文光亮夺目、交相辉映。碑座高0.8余米,上雕人物花卉图形,线条明快。碑檐、碑脊、碑顶用整体石材雕成,碑檐卧瓦滴水,通碑整体色调和谐,庄严肃穆,极为壮观。其规模之巨、品位之高、制作之精…  相似文献   

16.
《□□神清宫记》碑,现存昆嵛山神清宫遗址内,碑高250厘米,宽105厘米,厚14厘米。碑石青绿,质地细密,扣之铮铮然发铜器声,当地人称之为“铜碑”。该碑碑文多泐,难以卒读,历代文献失载,今人或以为清牟平学政王庆霖之《重修烟霞洞三清宫记》(见曲言训《烟霞洞·全真教·七真人》,载《牟平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1999年5月,为了完成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笔者与唐忠成君进昆嵛山拓制古碑拓片,历时一月余,先后选拓昆嵛山内历代碑刻数十通,“铜碑”亦在其中。后在室内整理拓片资料时,发现该碑篆额为《□□神清宫记》,碑文正楷,共24行,行5…  相似文献   

17.
葛天  张萍 《法音》2022,(9):19-26
<正>一、引言《唐大历六年上都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之碑》,为纪念荐福寺临坛大师智舟法师所立,现存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太壶寺。碑高234厘米,宽74厘米,最厚30厘米。碑阳、碑右、碑左、碑阴均有文字。碑阳隶书16行,每行36字格,右下角缺佚12字,为世所重。宣统三年(1911)《重修泾阳县志》[1]对该碑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18.
张鹰 《思维与智慧》2009,(11):52-52
巴西海顺远洋公司的门前立着一块高5米宽2米的石头,上面刻着21名遇难船员留下的文字,记载着让人心情沉重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西安至宝鸡公路一百六十公里处,有一条磻溪河。河畔原来有一座磻溪宫,系当年邱长春修道之处。几经沧桑,原宫已不复存,还剩下一些文物古迹。石经幢。建于元代,高约四米,直径约一米,呈六角形。上部刻有神龛,下部刻老子《道德经》全文。长春真人丘公内传碑。建于元代,碑高约四米,宽约一米五。碑文系道教全真派第五代宗师邱长春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20.
观音寺,座落在四川省新津县城南约7.5公里的永商乡宝桥村境内。这儿面向邛水,背负群山,苍松翠柏,清水环绕。山如九峰拱卫,状若莲花,故有新津十二景之一“莲花接翠”之称。题为《九莲山平盖治观音禅寺重修记》的石碑,现存观音寺内。此碑高2.37米,厚0.23米。碑文阴刻楷书,碑额横书,碑文从右至左,为直书,文曰: 佛始於周朝,诞生於西域,至于汉而流入中华,往古来今根源久矣。夫天下名山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