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乎     
正在乎别人是没有尽头的,而且,别人也未必在乎你的在乎。你小心翼翼,既怕对不住这个又怕对不起那个,最后,你对得起整个世界,却没有对得住自己。人不能自私,但也不能没了自我。你在乎来在乎去,想做到完美,而别人并不能将对等的完美交付于你,这样的在乎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人家在人性的色板上信马由缰,  相似文献   

2.
你不能勉强别人,但可以勉强自己; 你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先从你自己做起。 若是你连自己也改变不了,何谈影响别人、改变别人、帮助别人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导致大学生自杀、他杀的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杀人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应该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此,向大学生朋友们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1.认识自我,做自信的人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有时过于自傲,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有时又过于自卑,认为自己处处都不如别人,不能正确认识自  相似文献   

4.
学校欺侮行为原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欺侮、被欺侮、家庭环境以及学校和教师等五个方面对欺侮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探讨。实验用自我报告和同学提名两种方式,结果发现:欺侮自己心情不好、发泄、寻开心,自己自认为有强优势、仗势欺人,看别人不顺眼,嫉妒别人以及受到挑衅、报复;被欺侮体形弱小,样衰、长相不好看,自己挑衅别人,以及口误、说错话;学校及教师不能正视欺侮行为的存在,对其采取回避的态度;更多的放任型、更少的民主型和保护型家庭教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欺侮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相似文献   

6.
认识自己     
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更难.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永远不能正确认识别人.要想认识别人,最好从认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谈何容易.因不容易,古希腊人才把“认识你自己”镌刻在德尔斐这古老的神庙前的石碑上.正因不容易,郑板桥写的条幅“难得糊涂”至今畅销不衰.  相似文献   

7.
接受自己的失败总比接受别人的失败容易。自己的失败总是有理由的,譬如时不我与,对手太奸险等。别人的失败却是活该的。接受自己的成功比接受别人的成功容易。自己成功是运气加努力,别人成功纯粹是运气。接受自己的际遇比接受别人的际遇容易。自己的际遇好,是自己应得的,际遇不好,是命中注定;别人的际遇不好,是他没有上进心,别人的际遇好,是他阿谀奉承得来的。接受自己的软弱比接受别人的软弱容易。自己软弱,是因为很多人需要自己照顾,所以不能随便逞强;别人软弱,  相似文献   

8.
接受自己的失败,总比接受别人的失败容易。自己的失败总是有理由的,譬如,时不我与,对手太奸险等,别人的失败却是活该。接受自己的成功比接受别人的成功容易。自己成功是运气加努力,别人成功纯粹是运气。接受自己的际遇比接受别人的际遇容易。自己的际遇好,是自己应得的;际遇不好,是命中注定的。别人的际遇不好,是他没有上进心;别人的际遇好,是他阿谀奉承得来的。接受自己的软弱比接受别人的软弱容易。自己软弱,是因为很多人需要自己照顾,所以不能随  相似文献   

9.
正你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快快乐乐地为自己活,潇潇洒洒地"自恋",哪怕别人把自己当成"精神病患者",你也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如果你追求的快乐是处处参照他人的模式,那么你的一生只能悲哀地活在他人的阴影里。事实上,人活在这个世上,并不一定要压倒他人,也不是为了他人而活,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自我的珍惜。一个人是否实现自我,并不在于他比别人优秀多少,而在于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满足。  相似文献   

10.
你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快快乐乐地为自己活,潇潇洒洒地“自恋”,哪怕别人把自己当成“精神病患者”,你也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如果你追求的快乐是处处参照他人的模式,那么你的一生只能悲哀地活在他人的阴影里。事实上,人活在这个世上,并不一定要压倒他人,也不是为了他人而活,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自我的珍惜。一个人是否实现自我,并不在于他比别人优秀多少,而在于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满足。  相似文献   

11.
攀比心理也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不良心态。攀比多发生在各方面条件都相当的人群中,这部分人认为既然自己和别人条件差不多,就不应在新的选择中与别人拉开太大差距。一旦发现别人超出自己,就会想方设法“压住”别人,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如果不能达到别人的  相似文献   

12.
正人的心理有时候是很古怪的,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更古怪的是,一旦自己得到了,似乎更不愿意让别人得到。前者,是想在平等中求得内心的平衡。后者,愿在优势中继续保住自我的优越感。这种古怪,本质上是自私。在人性的窄憋处,可以遇见许多类似的扭曲和阴暗。首先是见不得别人好,然后是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好。最阴暗的一类,恐怕就是:希望自己得到所有,而全世界的人一无所得。还有一类人,完全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自己的好坏倒在其次,他人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3~5岁儿童独立性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邹晓燕  杨丽珠 《心理科学》2005,28(1):225-226,237
独立性包括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编制110个项目的儿童独立性问卷,进行项目筛选,保留47个项目。用47项目问卷,用另一样本验证性因素分析,用最大似然法,Amos修正,保留20个项目。再用另外两个样本验证问卷的合理性。多样本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了3~5岁儿童独立性包括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三维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4.
做你自己     
做你自己,就要认识自己,不被他人左右。有人说,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还难。难就难在不能破译自己心灵的密码,看不透自己。于是便寄人篱下,习惯从别人的目光中寻找自己,结果茫茫然;从别人的赞扬中放大自己,结果飘飘然,在别人的议论中扭曲自己,结果昏昏然。做你自己,就要挤出褒奖中的注水,  相似文献   

15.
正人的自虐往往胜于他虐。被别人打了一拳,可能打的人忘了,看到的人也忘了,自己却忘不了。一遍遍地回忆,就是一遍遍地把自己重新打过。也就是说,别人打了你一次,你打了自己无数次。无力去战胜别人,就无休止地折磨自己。这样的人往往懦弱。越是懦弱的人,越渴望英雄主义。只是,所有的英雄主义,不过是自我脑海中的风暴。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人的真正自我都是有磁性的,对别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常说某个人“个性很有魅力”,其实是指他没有压制自我的创造性和具有表现自己的勇气。  相似文献   

17.
许多动物都懂得开放自己,任别的动物例如鱼类来对自己进行打扫清洁和医疗救助,但人的自私和自我保护意识,常常局限了自己,让自己无法接受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契机,无机缘接受别人的善意友好地叩访。  相似文献   

18.
自我与他人:四种关于自我边界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0年代以来关于"自我"边界划分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四种社会心理学理论进行简要述评,这四种理论是Greenwald等人关于"公我"、"私我"和"群体我"的理论,Smpson关于"自足性自我"和"包容性自我"的理论,Markus和Kitayama关于"独立性自我"和"互赖性自我"的理论以及杨中芳关于"个己"与"自己"的概念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先照亮自己     
李栋 《天风》2006,(13):4-5
一个想要照亮别人的人,首先自己得照亮自己;如果自己不能照亮自己,要想照亮别人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讲,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呢?担负着传讲耶稣基督的真理的人,自己就应该很好地实践耶稣基督的真理。  相似文献   

20.
你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快快乐乐地为自己活,潇潇洒洒地“自恋”,哪怕别人把自己当成“精神病患者”,你也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如果你追求的快乐是处处参照他人的模式,那么你的一生只能悲哀地活在他人的阴影里。事实上。人活在这个世上,并不一定要压倒他人,也不是为了他人而活,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自我的珍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