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非常注重道德教育,仁爱、礼义和诚信构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仁"为道德情感和道德原则、以"礼"为道德行为规范、以"信"为现实世界中的道德人格,从而形成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他丰富而系统的德育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源,对现代教育颇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苟波 《中国道教》2004,(3):19-21
道教从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成仙”与“就俗”的冲突。这种冲突既来自于外在儒释二教的压力,同时又与道教的修仙观念直接相关。而这种冲突的结果又逐渐使三教互相融受,也最终影响了道教的成仙、修仙思想。明代小说中有关吕洞宾的诸种故事实质上反映了这种道教成仙观念的转化。一、明代小说中吕洞宾形象分析在明代以小说为主体的通俗文学中,吕洞宾无疑是最活跃的道教仙真形象。此期作品中的吕洞宾,已与传统自闭山林,修道而不理俗务的传统神仙有着很大的区别。他的身上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和凡人情趣。另一方面,在他身上又有着宋元道教大…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曾编著《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国伦理学史》、《简易哲学纲要》等书,翻译了鲍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在伦理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生平重视道德教育,砥砺德行,品德高尚,鲜有瑕疵。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伦理思想以道德教育的思想最为突出,其中主要是关于道德教育宗旨、内容和方法的思想。首先我们来看看他所抱定的道德教育宗旨。在清朝末年满清政治经济衰微、国势日戚之际,他就清醒地看到,“革命即治病之良药也”。他总结康梁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之一就是,“不先培养革  相似文献   

4.
关于许逊信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逊是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故事的主角,也是宋元间兴起的“净明道”所奉的祖师。人们对许逊的信仰自东晋以来即已在局部地区流传,之后逐渐形成所谓的“孝道”,并经过吸收传统符道派及儒释诸教的学说,而于宋元间在江西南昌西山形成了所谓的“净明道”或“净明忠孝道”①。净明道主张“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②,在宋元两代乃至明清影响颇大。元代以后,该派贬低了斋醮、符的作用而全力推崇“忠孝”伦理,注重内心的修炼,主张“始于忠孝立本,中于去欲正心,终于直至净明”③,并以为:“忠孝之道,非必长生而…  相似文献   

5.
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中,创立了“真忠”、“至孝”等中国伊斯兰教的道德范畴.他一方面以伊斯兰教义为根本,一方面吸收、借鉴了儒家忠孝伦理中的合理内涵,故而这既是一个创新过程,又是一个回儒文化交流、会通的过程.在创新过程中,王岱舆从上述范畴中阐述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内在要求与外在规范的统一,进而以此构建中国伊斯兰教道德的基础;在回儒文化交流中,他以伊斯兰教义为依托,以儒家文化为用,故而能够在吸收、借鉴的同时,对儒家忠孝理论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诚信如何可能——儒家诚说的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缺失是目前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严重问题之一。信赖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充分挖掘和吸收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学说中的诚信思想资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诚信的主体 ?这是传统儒家诚信理论的重心所在。而诚信主体的确立又主要表现在是否“诚意”之上。欲使主体的“意诚” ,就必须通过“存养”和“省察”工夫来使人性中的“诚性”呈现与挺立起来。因而从本质上说 ,儒家的诚信论是一种道德修养论。  相似文献   

7.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本文旨在澄清混淆已久的三个概念: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一)概念释义的困难2.不知从何时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被并称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也许从一开始这三个概念就已被混用,至少还未见到有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作过明确规定和释义,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因习用已久虽“耳熟”而未“能详”,因你用、他用、我用、大家都用,因而对其区分并未意识到实属必要、已属必然.  相似文献   

8.
吕洞宾信仰在宋元明清四代流传,“剑”成为其最易辨识的符号,后来,具有降妖除魔的宝剑就成了吕洞宾的象征,在“暗八仙”中成为吕洞宾的代表符号。可以说,“剑”不仅代表了吕洞宾的身份、地位、形象,也代表了吕洞宾作为神仙所拥有的神奇能力。宋代有关吕洞宾生平事迹的文本不胜枚举,粗略翻阅,与“剑”有关的描述就有10多部。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道德教育的泛政治化倾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国以来,在我们的道德教育的思维定势中,严重地存在把道德教育问题与政治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的现象,使道德教育过分政治化。例如《德育原理》就指出:“德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德育”侧重点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而不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德育”是“育政”而不是“育德”。  相似文献   

10.
试论苏格拉底和孔子「德行」思想的现实意义徐小跃在近代东西文化交流中,孔子思想传入欧美后,学术界即将他媲美于“西方哲学之祖”——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以孔子为东方圣哲,而苏格拉底是“西方孔子”。这可能与“二圣”都比较重视道德教育有关,黑格尔就曾指出他们的学...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他关于道德教育培养国民健全人格,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重视公德、私德教育以及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等等,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净明道三教融合的思想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行于宋元时期的净明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宣扬“由真忠至孝,复归本净元明之境”。一般认为,净明道是儒道思想结合的产物。笔者通过细究《净明忠孝全书》等道书,认为净明道不但热切地奉行儒家的忠孝观,而且还吸取了佛教的修行解脱论,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儒佛道相融会的新道派。本文将通过对净明道如何以“忠孝”为修道之基、“净明”的内涵以及达到净明之境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的分析,来说明净明道通过融合儒佛道三教思想而促进了传统道教的更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梁武帝萧衍在历史上是个帝王兼学者的“特殊”人物,他的“三教”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在佛学上,他倡导涅槃佛性论,中心命题是“神明成佛”说。“神明”并非印度佛教的“业识”,而是中国传统宗教观念中鬼神、灵魂的别称。他的佛学又以论“善恶”为根本特色,并以“忠孝”为善恶的枢纽。梁武帝思想的基本倾向是重视对儒术、经学的恢复和建设,以礼教为治国的根本,同时也充分利用了佛、道两教作为补充,但却“不以法妨俗”。他的“三教同源”说以“心”为三教共同本源,以“善”为三教共同归趣。从治国愚民的需要出发,梁武帝以“两界”、“三教”的当然首领自居,依据儒家纲常伦理原则,“创造”地汲取和改造了佛、道两家的义理,在儒、佛融合历史趋势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4.
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提出过一些有关内丹修炼的理论,但与他同时代的钟离权和吕洞宾却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内丹学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对杜光庭与钟吕内丹道的比较研究,以说明杜光庭对“性命双修”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说,为内丹心性学在唐末五代的迅速发展,并在宋代以后成为道教思想与实践的主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净明道的身心健康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净明道的身心健康思想不仅具有广泛的历史背景,而且是道教基本目标催动下的一种成果。净明道是一种典型的伦理型宗教,其身心健康思想首先在于确立“既净且明”的生命终极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净明道的理论家们提出了身心健康修养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忠孝”二字。该道派把“忠孝”既当作生活实践的道德指南,也作为修道养生方法,它把养形与养神结合起来,强调“道”、“法”、“术”相一致的养生理念。由于历史的原因,净明道的理论也包含着许多不合时宜的内容,但从总体上看,其身心健康的精神依然占居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16.
宋晶 《中国道教》2003,(3):24-26
《太平经》是道教最早行世的经典之一,出现于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初由于吉授之宫崇,尔后襄楷、张角曾有此书。《太平经》一书共有一百七十卷,内容庞杂,主要是承继老子之道和传统的天神信仰,吸收阴阳五行说和仙家方术,运用神道设教的方式,宣扬天人合一及善恶报应思想,宣扬帝王统治艺术和封建道德观念,以实现“太平世道”为理想目标。①在《太平经》提倡的道德观念中,以“孝忠诚信”为天下大事。该书反复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反对奸猾欺诈。本文拟从天道至诚不欺,诚信可以感动天地、至诚为善自有善报,诚信是衡量历代治乱的尺度、是维系社会…  相似文献   

17.
儒家"礼"思想在根本意义上是为维护宗法等级制度服务的,但"礼"思想中的道德规范价值内涵对当代道德教育仍具有启示意义,需要当代道德教育批判地吸收其有益的因素,融汇于当代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道教戒律     
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的条文。道教初期原无正式戒条,两晋南北朝时期,始由上清、灵宝、新天师等道派沿袭佛教戒律,制“五戒”、“八戒”,以及吸取儒家忠孝纲常观念而制定“十戒”和其他戒律。其内容除五戒、八戒与佛教基本相同外,尚列有“不得违戾父母师长”,“不得杀生屠害”,“不得叛逆君王”,“不得淫乱骨肉”,“不得毁乱道法”,“不得污漫静坛”等等。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涂尔干提出了重建社会道德体系的思想,他以社会为基点,阐述了道德三要素理论,分析了学校对儿童开展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对转型期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管子》一书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智慧。书中所体现出的一系列道德教育思想,诸如道德教育的人性论基础、道德教育理念、道德教育规范体系、道德教育方法等内容,全方位凸显出《管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为当今社会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