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新汉 《哲学研究》2022,(1):20-29+125
人的生命的产生,使宇宙中事物存在的互为对象性关系进入“自我对象关系”,从而宇宙“所含蕴的理性(Nous)得到意识”。“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主体自身意识经过“反思”升华为“我”的根据。生命意识作为“此在的存在的规定”,不仅随着生命活动的展开而展开,而且使生命活动在其展开中展开。“生命是人的定在的整个范围”,生命意识包括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生存意识使生命在量上延伸,生活意识使生命在质上拓展。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交融所引发的生命活动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动力,推动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向死存在”使此在通过死向生的转化,本真地筹划人生,给此在以人生意义与悲剧意识。作为常识中核心之核心的生命意识绝不可违。法的命令是“成为一个人”,要求作为“法之定在”的法律体系以尊重和敬畏生命为最高原则。在常识和法律相互作用中发展的生命意识对价值世界构建所产生的作用,体现了人民通过社会意识创造历史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命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已有的伦理学理论已不能时当代生命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给出满意的回答,生命伦理亟须理论创新.以敬畏生命为基本伦理观念,从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在达成差异共识的基础上,构建当代生命伦理共同体,是解决当代生命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可能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肖安平 《天风》2009,(10):69-71
名扬世界、古色古香的香港信义宗神学院创建于1913年,原址位于湖北武汉灄口,后迁往香港,被誉为第三世界中最美丽的神学校园,坐落在优美的道风山上。2007年5月27日至2009年6月7日,经基督教全国两会派遣,我在此留学并获教牧学博士学位,感谢主的一路引领,内心充满了无限感恩。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标】 让学生了解、通过视频、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诞生过程的艰辛  相似文献   

5.
生命与生活     
毕仁浩 《天风》2002,(1):25-26
作为大写的人,他的最高(或终极)价值目标究竟应是什么呢? 人类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那么,怎么样的才是完整的人,人的全面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在古代,人们把人的本质归结为长着两只脚,身上没有羽毛的高级动物。到了封建社会,当神学逐渐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后,才形成一种观念,天下万事万物都是神的意志的体现,人的本质自然也当是神的本质的体现。而近代资产阶级重新开始对人的本质的研究,例如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把理性、爱、意志力当作人的本质。惟他忘记了不同时代,不同利  相似文献   

6.
生命美育论     
来自生命科学、生命美学的生命美育,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值得高度重视和发扬光大.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自由性的生命审美价值特征,寓理性于感性、自然性与社会性共存、既有形象性又富趣味性、从过程性到动态性的生命美育特性,以及青春性、智慧性、审美性、创造性的生命创造原则,是生命美育的核心概念.要关注当前社会倡导生命美育的紧迫性,强调将生命负状态审美纳入生命美育的必要性.生命力、生命美、生命美化等生命美学、生命美育理念,应该得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早在2003年,刘虹先生就提出了准生命理论.笔者在该理论基础上提出准生命模型以及生命波动理论.通过准生命模型把生命、准生命和死亡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再在该模型的基础之上提出生命波动理论,以阐释人生命状态在生命、准生命和死亡之间的变动,并为准生命理论中的某些难题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论生命健康权在医疗活动中的支配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法学理论认为,生命健康权是一种具有绝对性和支配性的民事权利,通常不得以任何形式让与他人,即不得买卖、转移、赠与或继承。自然人只能对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实现有限制的支配。医疗实践证明,生命健康权存在支配转移的实际情况,生命健康权的支配转移是对现有法学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人类肿瘤本质再思考:从生命活动的目的性谈肿瘤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生命活动的“目的性”观点,对肿瘤发生的本质作了哲学思考:认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目的,是适应环境,保持生命系统的稳态。由于肿瘤是生命活动中形成的产物,因此可以认为,肿瘤细胞是处在持定机体环境中,为维护生命稳态而代偿性转化后的正常体细胞,肿瘤只是这种转化中形成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0.
李贺敏 《法音》2000,(7):36-38
2000年5月21日,赵朴老逝世的消息传 到东瀛,日本国家电视台和各大新闻媒体立 即作了报道,在日本佛教界和社会各界引起极大震动,日本佛教各大宗派和友好组织纷纷以各种方式深切悼念赵朴老。 半个世纪以来,赵朴老一直积极致力于 中日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早在 1952年, 他即委托来北京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 会议的日本代表向日本佛教界赠送一尊药师 佛像,从而打开了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佛 教界友好交流的大门。1955年赵朴初会长出 席第一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而首次访 问日本,此后从 1957年至 1993…  相似文献   

11.
探讨生命伦理学的起源,并阐述了不同理论支持者的观点,发现无论准确的生命伦理学历史起源是什么,目前生命伦理学已经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全球现象。它在全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类不仅仅是欧洲人或亚洲人,也是世界公民和一个全球道德共同体的成员。生命伦理学对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它是"拿来"的,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普遍的框架去解释和管理正在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包括了目前所有的国家和文化。然而,这个框架的解释和应用必须依据本土环境。因此,现代生命伦理学具有全球性和本土特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敬畏生命,涵盖了人们对生命之理性与感性的双重认知,从语义概念到历史渊源再到内生逻辑,它都可以看作是生命价值观的起点。现代社会中的生命科学技术与人们的认知水平齐驱并进地发展攀升,生命价值观与敬畏生命之间的张力逐渐显现。为了社会的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这一张力维持在适度水平。这要求人类必须再次拾起敬畏生命的理性,对生命的神圣予以重视,使现代生命价值观的理性复归得以完成。如此便可以防止生命异化,更好地守卫人类身体,守护人类生命的神圣与尊严。

  相似文献   

13.
敬畏生命     
从敬畏生命的心理认知的哲学、人性层面,从传统文化对人的气质、性格塑造的分析路径,反思医学在终极人文关怀境界的历史性延伸中对待生命的态度与方式,反省医学如何体现生命的悲剧性与超越性、自然性与神圣性、有限与无限……在人文关怀的医学本位意义上回应了医学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既远也近的具有普世救赎宗教情怀的深情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敬畏生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敬畏生命的心理认知的哲学、人性层面,从传统文化对人的气质、性格塑造的分析路径,反思医学在终极人文关怀境界的历史性延伸中对待生命的态度与方式,反省医学如何体现生命的悲剧性与超越性、自然性与神圣性、有限与无限……在人文关怀的医学本位意义上回应了医学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既远也近的具有普世救赎宗教情怀的深情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丹  徐晓滢  李正云 《心理科学》2011,34(6):1360-1366
在生命教育的社会背景下,以上海四所高校的一年级和三年级的812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造句和模拟遗书等投射方式,并结合小组访谈等形式,旨在测查大学生对生命过程与死亡现象的认知特征,及对生命意义的价值取向,以此探究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价值取向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以表达态度为主,具有积极向上、珍爱生命的特点;而在对死亡的认知上,则主要采用本质认知的方式进行表述,以中性、概括、简洁为主要特点;(2)总体来看,女生比男生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认知更为积极,体悟更深;(3)在生命价值取向方面,当大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关顾他人的价值取向,并伴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6.
李海波 《法音》2009,(8):20-25
虽然中国古来便有慈善观念和慈善事业,但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慈善意识近几年来才在公众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慈善事业如火如荼地展开,并逐步迈上正规发展的道路。在中国的各种慈善活动中,佛教界每每有着不容忽视的突出贡献,佛教的慈悲意识与慈善事业一起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儿童生命认知和生命体验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在生命教育的社会背景下,以2、4、6、8、11年级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造句和补充句子的方式考察儿童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及体验。结果表明:1)儿童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发展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从模糊不清、具体形象到认知生命本质直至表达态度、感悟哲理的一个渐次深入的过程;2)儿童对生命过程的体验总体上是积极的,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体验的内涵越来越丰富;3)儿童对死亡的心理体验以恐惧和悲伤为主;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对死亡体验哲理性和迷茫的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8.
孙赫 《心理学探新》2009,29(6):16-22
"生命需要心理学理论与生命教育方法"是研究者开展了为期五年的生命发展研究后获得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五年中,研究者以0~6岁正常学前儿童为对象,对其实行生命发展教育,获取了大量的生命发展事实,证明了:1)人类生命具有人人可遵循的生长发展规律——"需要"的生长发展规律;2)"需要"的生物性基础的早期建构是"需要"生长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心理需要的低级阶段——"安全需要"之前还存在一个生命的原始需要——以"新奇、探索、操作"为对象的"需要",其贯穿在0~6岁的儿童早期生命阶段;4)0~6岁时期,"儿童需要"不是恒定的、稳定的、成熟的心理机能,而是处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强度的提升是0~6岁时期以"需要"为核心的心理整体建构的鲜为人知的生命法则;5)0~6岁时期"需要"的良好建构,使"需要"水平达到推动生命走向"需要"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需要"的强度;6)"需要层次"与生命质量存在着内在关联;7)儿童"原始需要"满足的方法为:在儿童"原始需要"机能强度与寓含"新奇、探索、操作"属性的"原始需要"对象即外部刺激之间建立起犹如昆虫与花类般默契的真正联系。  相似文献   

19.
福柯的生命政治是其后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主题.在生命政治视野下,个人—生命与人口—生命成为政治管理的对象,人口问题在18世纪日显突出,事关健康、卫生、出生率、寿命、种族等,因而,君主之眼,即治理者的目光必然聚焦于此.生命政治意味着生命进入历史、政治和政治技术领域,生命获得政治性,而政治也富有生命特色.福柯站在历史本体论...  相似文献   

20.
生命     
绿茵 《天风》2003,(4):49-49
你像闪电 照亮漆黑的夜 你像惊雷 震破漆黑的夜 你像春雨 流进干枯的心灵 你像号角 唤醒死去的灵魂 听,在远方 传来一声惊呼 看啊, 死去的人复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