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奄、蒲姑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说载籍中有周公东征践奄、灭蒲姑(薄姑,下同)等一段历史。后代史家一般认为商奄在曲阜,蒲姑在博兴。关于此二国之宗主族源,文献缺如,学界亦极少论证,是为千古疑案。或因为文献中有“鸟夷皮服”、“东方鸟夷羽民”等称谓,而认为泰山北侧古老民族有爽鸠氏、逄伯陵氏、蒲姑氏等相代而来,可能都是以鸟为名的国家。蒲姑或即布谷,伯陵或为百灵,皆为鸟名音转。这是一种比较朴素的想法,无系统论证,故难深究。今人殷之彝先生曾  相似文献   

2.
关于鲁、齐两国的始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鲁、齐两国的始封问题杨朝明鲁、齐两国分处于泰山南、北,这里是我国上古文化的发达地区之一,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同时,在周初,这里又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之地。齐国深入夷人腹地,鲁国则位处商奄旧地,又紧临徐戎、淮夷。据说,当初武庚叛乱前,“奄君、薄姑谓禄父曰...  相似文献   

3.
文献记载齐国早期"方圆百里"的腹心地区商代存在着蒲姑、逄伯陵等方国,西周时期齐国早期都邑——营丘和临淄齐故城的始建规模及扩建过程,对上述问题和研究探索可视为齐地古国和齐文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齐地的考古工作对此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我们在梳理考古发现古城勘探发掘资料的基础上,对上述古城古国的研究探索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初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化之时,以"古史辨派"为代表的中国学人本着怀疑的态度,开启了重新审视和批判传统经学理念的学术风潮。本文通过分析"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顾颉刚、李镜池和容肇祖三位学者对《周易》中筮法思想的认识,一方面展现了20世纪初《周易》筮法观念的流变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分析了"古史辨派"在《周易》筮法相关问题上所存在的"疑古之过",进而主张在客观评判"古史辨派"的得失之余,运用"二重证据法"使中国传世经典文献在对"古史辨派"的不断扬弃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5.
<正> 孔子故里曲阜,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少吴之虚”,商奄故址,是西周以来鲁国的故都。这里,地上和地下埋藏的文物古迹极为丰富。1961年国务院公布孔庙及孔府、孔林,鲁国故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一处。一、孔庙公元前478年,即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立为庙,以“岁时奉祀”。当时仅有“庙屋三间”。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第一次下诏建庙。此后近两千年间,先后修建六十多次。其中  相似文献   

6.
王树明  张光明 《管子学刊》2011,(2):121-128,131
本文根据桓台史家殷商文化遗址与高青陈庄发现周公东征设防薄姑的相对距离,位置及其遗物、遗迹有关情况推断,所谓桓台史家商代文化遗址,是周公东征设防陈庄一带,以继续威慑、监理东夷旧部中的主要敌对势力“薄姑”国的一个都址。又根据桓台史家发现族姓徽文方面的资料,并证以文献资料、金文资料推定,有商一代居住在桓台史家的“薄姑”国一族的本名,是一个与商代王室通婚、关系至为密切,为现代学者称其为亚其或箕([已其])的一族。至于亚其或箕([已其])的族,所以又有“薄姑”即矢镞“偻姑”一名,原因在于亚其或箕([已其])先民,以箭神、射神夷羿为宗神,有崇武、尚箭之风,或因此族有崇拜矢镞、弓箭类射具为神灵的习惯。也或因其与敌交锋临阵,有披挂矢镞、弓箭类射具的风习,故而得此别名、混称。  相似文献   

7.
卞玉山 《管子学刊》2016,(4):117-121
以往诸多史学文献认为禹会诸侯之会稽山或在浙江绍兴,或涂山、会稽山合一在江南寿春,或在辽西,唯《淮南子·氾论训》和杨向奎力主禹会诸侯之会稽山在今山东境内。笔者经考察认为今山东日照市与五莲县边界上的会稽山,就是禹会诸侯之会稽山。此会稽山在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之西15公里处,通过古史资料研究和地下文物二重考证,证明两城镇遗址就是早期的夏都禹都阳城。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历史中,边其断代来说,先秦史的时间跨度长,从传说时代(即原始社会)至夏、商、周三代,约有五六千年,这段历史又很复杂,问题也最多。因是最早的一个历史时代,故古史上许多问题的追根寻源都要在先秦史中去探求。但,我国先秦史中的不少人和事并非一时一文就能说得清楚,甚至有的问题要留待子孙们去根据新发现的资料进行探讨。对于先秦史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在目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历代有关的记录、论述搜集起来,分类排比、编辑成书,供进一步的研究,是一项有  相似文献   

9.
手工业遗址景观的营造不仅有助于人们客观认识手工业发展史,而且对于手工业的技术研究和相关文化传播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手工业遗址景观的调研,总结出手工业遗址景观营造经验,提出手工业遗址景观营造过程中需遵从的三种原则:整体性原则、原真性原则、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生产发展相结合原则。从手工业遗址的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及其周边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手工业遗址景观营造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仕骏 《美与时代》2021,(2):102-103
统万城是见证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的历史目击者,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使之成为文旅融合的沃土。历史遗迹的保护往往受各种因素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对其造成一定破坏,这既是认识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对于历史遗址的保护不应为满足一时的经济效益,给承载民族记忆的历史遗址带来不必要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的兴起,城市工业遗址中遗留的景观资源及改造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保护、改良、创新的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理念。  相似文献   

12.
景以恩 《管子学刊》2013,(1):111-118,2
夏民族,扩大而言之,即华夏族的起源问题,历来有东西方两说。早年,王国维主张华夏族起源于东方,后杨向奎先生因之。后来,傅斯年主张夷夏东西说,即夷族居东土,夏族居西方。近年,李学勤先生认为:夏朝管辖地域不仅限于西方,也包括东方。笔者根据古史记载,认为李先生所说夏朝兼有东西方地区实为晚夏时代情形。早夏时代,夏民族不仅源于东方,且在山东建早夏王朝。后来,夏朝西迁,始兼有东西方之地。同时,夏祖尧舜禹及始祖黄帝亦皆源自东方。  相似文献   

13.
"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可谓凤雏庙祭甲骨属性问题中的一个研究瓶颈。国家构成的多血缘性及统治方式,促使商王朝建立了以王祖先为首、包括其他部族祖先在内的国家神系统,以增强族群认同,维系统治。但商王祖先地位优越,具有国家神的特征,可以超越族群接受其他部族祭祀。殷墟卜辞与传世文献一致表明,商族存在跨血缘祭祀。文武时代周族祭礼与商族近似,而与成王周公制礼作乐之后的情况有较大不同。当时商周二族恐怕皆不使用"姓"这一血缘标识符号,祭祀中族类观念似未被突出强调。"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之祭祀原则在商周之际也许尚未形成,极有可能与成王、周公"命祀"有关,与宗法分封、赐姓命氏等对血缘的强调相一致。在有关凤雏庙祭甲骨族属来源的讨论中,"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不应成为预设前提。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普遍经历了龙山文化时代。龙山时代之后的考古学文化,在黄河流域的上游是齐家文化,中游则有二里头文化,下游的情况如何呢?以前,由于考古发掘资料的限制,许多学者对此问题避而不谈,有的只能作某些推测性的看法。1974年山东大学历史系对泗水尹家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迭压在龙山文化层之上而又被二里冈上层商文化灰坑打破的“尹家城第二期文化层”(《泗水尹家城遗址第一次试掘简报》,《考古》1980年第1期),其石器、陶瓷风格与六十年代平度县岳石村所发现的器物相同(《山东平度东岳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战国墓》,《考古》1962年10期),遂引起重视。其后,在牟平照格庄(《山东牟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前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分为占筮、义理、象数、考据四大派别,本世纪一些学者先后从古史角度研究《周易》,形成了《周易》古史学派。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本世纪《周易》古史研究从发掘《周易》中的历史故事到视《周易》为史书、从片段感想发展到完整体系的历程,讨论了不同阶段《周易》古史研究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孔子的故里曲阜,是驰名中外的历史名城。据西周以后的文献讲,这里在商代叫奄,商王南庚和盘庚曾都于此。可见这里在商代已是非常重要的都邑。但在商人直接留下的十多万片甲骨文中,却还没有人发现叫奄的地名。甲骨文中提到的地名至少也有五百以上,大到当时的王侯都邑,小到边鄙村邑都有提及,为何不见叫奄的地方呢?这是  相似文献   

17.
<正> 《古史辨》派是我国有广泛影响的重要历史学派,他们以考辨古书上的古史为神话传说而闻名,孔子虽不是他们研究的重点,但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所作的一些研究和评论,其识见有它独到之处,体现了这个学派的特点,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发生过一定的影响,是这一历史时期研究孔子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侧面。在孔子研究史上有它一定的历史地位。《古史辨》派对孔子的研究及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历来尊孔与反孔的评论,二是还孔子事实的真相;三是对孔子学说的评价。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8.
勾稽鲁国出土奄、薛、周王太史、燕召公、陈、楚国睽士父、郙、莒、乘父士杉、杞、邾、铸、邿、史显、宋、鄫、徐、齐赒子叔子、蔡等十九国族带铭文青铜器五十余件;铭文篇章人事名物所涉之疆域东起海岱,西抵周原,南达江淮,北逾燕代。试对相关铭文内容酌为联缀诠绎,藉以揆度各历史时期鲁国对外文化交流趋向与融合之态势。  相似文献   

19.
少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诸氏族原居今山东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诸氏族原居今山东考温玉春曲惠敏关于三代以上的中国古史,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残断,尽管后代学者曾做过无数有益的探索,但许多问题甚至包括基本脉络方面现在仍然难以彻底理清。在此,笔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限资料,拟对少昊等诸氏族的原初...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孔子研究也开始出现一个根据实事求是原则进行评价的新形势。在这一形势面前,广大研究工作者都迫切希望在研究方法上统一认识。因此我想对刘蔚华同志的新作《孔子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哲学研究》1984年第9期。以下凡引刘文皆出于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作为相互学习和相互切磋的引玉之砖,以求教蔚华同志。 一、孔子的时代和古史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