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韩民青承担的山东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成果《当代哲学人类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把哲学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相结合,坚持自然观、人类观、文化观的统一,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当代哲学人类学》...  相似文献   

2.
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以崭新的面貌问世,的确是一部颇具开拓性的理论专著。全书贯彻了列宁关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同一的原则,始终以实践为基础,以主客体关系:客体——主体——主客统一为逻辑主线,再现了主体本质力量的实现过程,从而打破了现行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板块结构,确立了一种新的有机结构。  相似文献   

3.
认识论中,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基本范畴。近来有些同志著文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主客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赖金良同志在《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以下简称赖文)一文中,着重阐述了认识的客体方面,并论及了哲学基本问题与认识的主体一客体关系问题。对此,我想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以求教于赖金良和哲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4.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学院张守刚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我国近年来在哲学教材改革方面所取得的一项可喜的成果,是一本具有当代特色和部队特色并在体系结构和内容方面都有所创新的哲学教材.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应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革命性和批判性.不仅应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作出完整、准确、系统的论述,应该反映和概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命力源泉的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发展的新成果,应该回答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新挑战,集中  相似文献   

5.
主体和客体问题是马列主义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这首先取决于这个问题同哲学基本问题和实践原则有着概念的联系。在苏联的哲学文献中,这个问题得到了严肃认真的研究,特别是在最近的15年。主体和客体的范畴内容更加确切了,在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主体-客体关系的辩证法得到了揭示,通过理解这些范畴,历史-哲学传统得到了批判分析。所评著作的特征在于,该书试图从两种立场——认识论立场和文化历史立场的有机统一方面,思考主体和客体问题的内容。这就使作者一方面有可能更充分地揭示主体和客体在这两个范畴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改革经过了20多年以后,现在有一些学者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和反省我国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①其中,汪信砚教授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发表的《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误区》一文(以下简称《误区》),比较集中和概括性地谈到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真阅读《误区》一文,笔者感到汪教授确实抓住了当前事关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反映了汪教授作为哲学学者的理论敏锐性和洞察力。但是…  相似文献   

7.
齐振海教授主编的《管理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论述管理中的哲学问题的专著。该书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管理哲学资料,并概括了现代管理的新资料、新经验,把我国管理哲学的研究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该书编著者不仅重新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管理哲学的体系,并对管理哲学的许多内容和观点进行了新的探索。一、建构管理哲学的新体系以前人们认为管理哲学是哲学在管理学中的具体应用,或者是对管理进行简单的哲学探讨,因此他们或者照搬哲学的体系,或者沿袭管理学的体系。与此不同,《管理哲学》的体系是从对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最抽象的概括中提取出来的,“管理”在这个体系中始终居于  相似文献   

8.
《巴黎手稿》纯哲学语境的解读产生了双重误解结果,一是文献语境,二是与后继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对象、研究手段和写作目的使然,马克思《巴黎手稿》语境是经济哲学语境而非纯哲学语境,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是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只是这一哲学分析框架的延伸性成果。基于这一哲学分析框架而来的理论成果是:政治经济学人学前提论、人化自然论、劳动哲学本体论和主体历史观。它们与马克思狭义政治经济学之间是互为内生变量关系,作为理论“基因”一再出现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等后继文献中。《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一部文献,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构成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皆然的三点一线关系。  相似文献   

9.
B·A·列克托尔斯基是苏联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现任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主编、科学院哲学所认识论研究室主任。《主体·客体·认识》一书是他的一本有相当高学术价值、享有国际盛名的力作,已被翻译为七种文字。本文系他为该书中译本写的前言,其中谈了对认识论发展的重要看法。该书中译本由贾泽林等人译,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由任继愈主编的七卷本《中国哲学发展史》中的第一卷——《先秦哲学发展史》,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哲学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广泛吸取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先秦哲学发展的特点、规律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作了系统的探索。该书着眼于中国哲学逻辑的发展过程,以华夏民族的认识史为开端,说明先秦哲学如何从原始宗教中逐渐分化小来的曲折经  相似文献   

11.
《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刊载的宋立军同志的文章:《观察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以下简称《观察》),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阐明观察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赞赏之余,我对文中的  相似文献   

12.
该书是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论文选集之一,收进了18篇论文。这些论文,是近年来对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大潮的哲学探索的佼佼者,是启迪人们思考问题、求索新论的好读物。它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 改革发展的十年,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处于黄金时代的十年。黄楠森的《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一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和性质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问题;对旧有辩证唯物主义范畴的进一步研讨;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影响;对应用哲学的研究等五个方面,对十年的哲学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反思。赵光武的《随着生活前进并指导生活前进》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持与发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于总结哲学发展的经验,推动哲学继续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3.
重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趋向。在各种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尝试中,吉林大学高清海教授的研究工作为国内同行所瞩目。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作者自认为这本书是突破旧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探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研究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成果不时见诸报刊,但系统研究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特别是揭示这一思想之哲学基础的论著并不多见。黄云明教授新著《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为该研究园地增添了一抹亮色。一是研究的创新性。首先是方法创新。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具体研究方法,规避了单一研究方法可能导致的"武断"和"任性",在  相似文献   

15.
去年,石国强在《南京师院学报》第1期上撰文,对“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这一传统看法提出质疑。之后,《山东师大学报》、《云南社会科学》等杂志相继发表文章,对此进行探讨。讨论中分歧较大的是两个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年代界限;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有无自然科学基础?如有,是否包括三大发现在内。这一讨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问题的争论是紧密联系的,开展这一讨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80年代初以来,主体和主体性问题已成为我国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近十年中,学者们围绕这一课题展开了探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开拓了许多新领域。袁贵仁副教授主编的《人的哲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9月版),对这近十年来有关主体和主体性问题讨论情况作了全面系统的并富有创见性的总结和概括。读罢《人的哲学》,总的印象是,该书对人的论述系统全面,结构严谨、材料丰富翔实,既可为理论工作者参考,也是广大青年进行理论和思想修养的良好读物。下面拟就该书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作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育哲学探索》探讨了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中提出的一些哲学问题,考察了当代世界各派教育哲学的源流,并力图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哲学的高度分析如何通过宏观和微观的改革振兴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下面,先发表该书的引言和结束语,以期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具有哪些思维特征?这是一个内容广泛的问题,但是在我看来,它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便是主体思维。这里所说的主体思维,同西方哲学以主客体相分离、相对立为特征的主体思维,性质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因为它是以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相统一为基本前提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哲学十分强调人的主体性。按照中国哲学思维,客观原则即存在于主体自身之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统一需要靠主体的内在意识及其实践才能实现。人作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干部读本》,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山东省新华书店发行。该书是为了适应广大干部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20.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就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