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1986年第10期发表赵宝云、肖明两同志的文章,讨论思维是不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问题。近几个月来,我们又收到一些来稿,参加这场讨论。来稿中的观点也分为两类: 一、思维是物质的运动形式王同(山东潍坊教育学院)在来稿中赞同赵宝云同志的观点,认为应当承认思维(精神活动)是  相似文献   

2.
本刊发表刘道良同志《应当抛弃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一文以后,收到不少读者的来稿,其中大多是和刘道良同志商榷的。一些作者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地揭示了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刊1986年第5期发表了何新同志的《盘古之谜的阐释》一文。半年多来,曾先后收到几位同志的来稿,对《盘》文中某些论点或论据提出不同看法;其中有的文章观点明确,论证清楚,史料充分。如黑龙江中医学院何爱华同志的来稿就对华佗姓名与故事由来问题发表了意见。何爱华同志认为:总的来说,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四期发表了杨英锐,杨甘霖二同志的《关于一个历史观问题的探讨》一文之后,陆续收到了一些不同意见的来稿。现将其中部分来稿摘要发表如下,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伦理学基本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来稿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贯穿于伦理学全部发展过程中并规定和解决伦理学基本方向的问题?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众说纷纭,其论不一。这种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伦理学界思想活跃、学术繁荣和对解决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的重视,同时这种观点不统一的现象也表明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还需要在新的深度上取得新的突破。为此,本刊近两年来连续发表了多篇反映各种不同观点的探讨性文章,引起广大伦理学研究工作者和伦理学爱好者的浓厚兴趣。鉴于此类来稿较为集中,本刊版面所限,现将来稿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刊1981年第5期在“来稿摘登”栏里,刊载了俞吾金同志的《对“一切规定都是否定”命题的一点理解》。此后,我们收到了一些同志的来稿,对如何理解斯宾诺莎的这一命题发表了不同的意见。现综述如下,供大家作进一步研究、讨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践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刊1988年第12期《“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会”专辑》出版后,在我国哲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一些同志相继来稿,提出自己的看法。下面发表的是这些来稿中的两篇。其中第一篇文章,阐述了作者对实践唯物主义其“唯物”之所在的观点。目前,对此尚有不同看法,欢迎大家继续讨论。同时,我们期待更多的立意深刻、言之成理的短文寄给本刊。  相似文献   

8.
论唯物辩证法与一般系统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1984年第12期发表了孙凯飞同志的文章《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后,我们不断收到有关这方面的来稿。发表在这里的张华夏同志的文章,就是其中的一篇。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我们欢迎大家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9.
自本刊1983年第12期发表了王会中,任中夏的《向变也应是量变的基本形式之一》一文后,我们陆续收到一些与王、任二同志商榷的来稿。现将来稿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必须把哲学中量的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量的概念区別开来辽宁的胡良文(中国医科大学),胡良中(辽宁大学)二同志在来稿中说,哲学中的量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量概念有区別,前者是对后者的抽象和概括。  相似文献   

10.
本刊1979年第9期发表刘长林同志《论外因的重要作用》一文并组织了讨论之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对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表了意见。一些来稿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还是在于事物外部的影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刊1988年第12期《"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会"专辑》出版后,在我国哲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一些同志相继来稿,提出自己的看法。下面发表的是这些来稿中的两篇。其中第一篇文章,阐述了作者对实践唯物主义其"唯物"之所在的观点。目前,对此尚有不同看法,欢迎大家继续讨论。同时,我们期待更多的立意深刻、言之成理的短文寄给本刊。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88年第2期刊登的李述一《文化无意识》一文,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我们陆续收到了一些来信和来稿。有的来信赞同该文的观点,认为人的社会实践不但创造了人有意识的整个思维世界,而且有一部分还积淀到无意识中,成为文化无意识。有的则与该文商榷。现发表杨宏飞的来稿,我们欢迎广大读者就此问题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3.
本刊发表李勋的《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不应属于矛盾的普遍性》一文以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其中大多数是和李勋同志商榷的。一些来稿认为,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矛盾的普遍性的两种含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是就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矛盾性质的普遍性两方面而言的。  相似文献   

14.
自本刊1983年第9期发表王恒君同志的《时间变慢质疑》一文后,我们陆续收到一些与该文商榷的稿子和信件。为此,我们请教了几位对相对论有一定研究的,同志。他们认为,相对论的时间定义是依赖于某些物理过程(如光信号对钟)所作出的。相对论的时间变慢是一种非常新奇的性质,它确实没有穷尽时间概念的所有含义,如何从哲学上正确地概括相对论的成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也在进行讨论。我们期望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能取得新的进展。鉴于本刊篇幅所限,不可能过多地发表这方面的专文,现仅发表乐传新同志的来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本刊1978年第9期发表了赵总宽同志的《略论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问题》一文,引起了许多同志的兴趣。从理论上阐明这个问题,对逻辑学的发展是有意义的。特将一部分同志关于这个问题的来稿摘要发表,以便大家进一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就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最近,本刊编辑部陆续收到这方面的稿件,观点各异;现将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综述。一、是否应当抛弃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概念?孙凤武(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党校)在来稿中说,不宜使用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概念。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使用“永恒真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等概念是带有偶然性的,是借用了当时流行的提法的。实际上,经典作家都认为“真理是过程”(列宁  相似文献   

17.
自本刊发表庞长富、李平安两同志的文章,进行物质与意识是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问题讨论以来,陆续收到了不少来稿。因篇幅有限,现只摘登部分来稿,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8.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七期摘转了朱光潜先生《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一文之后,陆续收到一些对这个问题持不同意见的来稿。究竟什么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政治、法律及其他设施与意识形态是什么关系?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又是怎样的?等等。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很有必要通过学术上的自由讨论逐步加以解决。下面摘要发表庄国雄和张生桢同志的来稿,以期开展这些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收到部分来稿,对上层建筑的涵义提出不同看法,现将几种不同意见的主要论点摘登如下: (一)上层建筑“只包括统治阶级的各种观点及适合这些观点的各种制度”杨华贤同志在来稿中认为,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给上层建筑所下的定义是正确的。斯大林“把上层建筑的内容分为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和哲学  相似文献   

20.
关系种种     
这一期本栏换了一种编法,由一例一议改为分类综合评议。两种编法都是可取的,今后打算根据来稿情况,灵活采用。这一期本栏的稿件,全部是各地作者自发投寄的。在本刊的来稿中,属于“病院”栏的比重最大。这反映本栏得到了广泛的关心。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来稿,尤其希望不断提高稿件的质量,搞得更广一些,更深一些。引用材料务请认真核对,不要搞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