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以土地换保障”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以土地换保障”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创新 :农民在转让出承包土地或被征用土地的情况下 ,应当得到经济补偿 ,并用经济补偿为其建立社会保险。本文讨论了“以土地换保障”的理论和法规依据 :土地自身有产出 ;土地有保障职能 ;对农民转让承包土地进行经济补偿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的实现方式 ;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安置补偿是我国土地法的原则之一。本文还阐述了“以土地换保障”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征地中的社会问题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并设计了四种“以土地换保障”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筹资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颐 《学海》2003,(5):78-82
筹资模式 (包括资金来源、筹资水平和筹集方式 )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以往的试点、探索表明 ,农村社会保障难就难在资金问题。本文认为必须改变 2 0世纪 90年代农村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要以财政资助、土地补偿收入、企业雇主交费和农民个人交费作为制度化的资金来源 ,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并以县为单位统一农村居民参保交费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刘艳霞 《学海》2007,(1):207-208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生导师李迎生教授长期致力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研究,著述颇丰。这本《为了亿万农民的生存安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最终研究成果,经过三年多的深入调研和潜心研究而成,日前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近年来研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力作,作者心系亿万农民的生存安全,紧扣时代脉搏,依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富有可行性和前瞻性的独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首先,该书针对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定…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历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变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度效应.本文以江苏省江都市为例,围绕建国以来江都地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并根据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新要求,结合当前江都市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特点,阐述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的重点路径,即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保持农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进一步放活农村土地市场,搞活农村土地使用权,赋予农民完善的土地经营权能,增强农民土地市场地位,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切实提升农地经营效益,实现农民土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海》1995,(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课题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地方的农民已经开始富裕起来。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农地制度:绩效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琴 《学海》2006,(5):17-2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地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土改时期的私有私营制、人民公社的公有公营制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公有私营制。三种农地制度的绩效差异极大,各自的缺陷导致其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但无论任何变迁,中国农地制度必须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农村土地必须同时承担资产与社会保障两种功能。这既是当前农民认同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主要原因,也是今后农地制度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国际农村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义 《学海》2004,(5):47-51
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自建立100多年来,在全球的发展大多是与工业化、城市化密切关联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相当数量的国家,除社会救助的一些项目扩展到农村地区,为农村劳动者提供一定程度的临时性社会救助外,社会保障的主要服务项目,均是服务于城镇工薪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袁铖 《学海》2014,(1):73-7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地租是一个全新的经济范畴。农村土地资源禀赋状况和农民土地权利排他性不断增强的发展趋势分别从理论上构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地租存在的自然条件和制度基础。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理论地租与实际地租、显地租与隐地租之现实困境主要与农民土地产权边界模糊和农村市场体制不完备有关。从农户真实的土地经营行为出发,揭示农户在产品与生产要素市场的现实约束条件下如何根据机会成本对土地进行配置,更有利于揭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地租形成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朱学文在《浅谈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一文中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放松了对农民的教育。据调查,个别乡镇竟有50%的村庄常年不召开群众会,40%的农村党支部没有“三会一课”制度,常年不召开党员会...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7,(6)
共享发展理念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中国已经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时代,地区差异、人口差异、城乡差异造成的老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如何促使农村老年人口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议题。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但是内容体系缺失、结构体系碎片化、层次体系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为此,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只有通过内容体系的健全,结构体系的整合和层次体系的均衡,才能让农民真正实现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种意见认为,现阶段婚姻的基础是由爱情的、经济的、政治的多种因素综合构成,其中经济条件决定婚姻的选择。大多数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为婚姻以爱情为基础提供了社会保障,婚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城镇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发展较为完善,不过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正处于艰难的探索时期,这就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将通过全面分析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保降体系并找出其中不足之处,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进而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邪教在农村不少地区禁而不止并呈曼延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1、中国传统的多神信仰民俗,为异端邪说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2、中国传统的灾难信仰制度与灾难信仰心态,使邪教的"劫变"观大行其道,并极大限度地增加了邪教的煽动性和扩张力;3、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基层政权控制能力的疲软、文化娱乐生活的匮乏、价值信仰的失范,都给了邪教以可乘之机;4、农民物质生活的相对贫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欠缺,是邪教在广大农村扎根与发展不可忽视的物质因素.对农村邪教问题的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主要包括:1、加强相关的法律建设和制度建设;2、建设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斗争机制;3、加强宗教理论研究,普及宗教知识;4、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发展经济,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的文化价值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莉 《学海》2006,(3):45-48
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解决一定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有效政策和手段,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文化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其中还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化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思想是管子治道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内容包括: 社会保障的主体范围, 社会保障的具体制度, 社会保障的作用等。管子的社会保障治道思想对当代国家的启示意义有: 一是社会保障是国家的重要职能, 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去工业化"与人民公社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民公社承载着组织农村工业化之重任,普遍试办社队工业企业、就地转移劳动力、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是人民公社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题中之意.然而1962的政策大调整将其"去工业化"之后,人民公社被归结为一种纯农组织而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并由此开始陷入困境而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保障伦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保障制度自1883年起诞生一百二十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精神、具有深厚伦理意蕴的制度体系.李建华等认为,国家制定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规范、条例,无论其形式如何,其实质内容都是再现、确认和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关系,是对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排列组合,将利益冲突限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并寻求利益矛盾消溶化解的途径[2].社会保障伦理研究是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社会保障伦理研究既有文献的概括与总结,是学界清晰了解其发展现状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陆续出现了邪教组织。它们的存在及其活动严重危害了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扰乱了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秩序,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邪教是一种特殊的越轨亚文化。这种文化在农村滋生、蔓延以及进行的种种非法活动,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民公社曾经是中国农村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制度体系和中国乡村社会的存在方式。当年毛泽东极力"推广"①人民公社并将它设计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制度模式,凝结着他对中国农村发展的深远思考和价值诉求。这种诉求在于,通过全新的制度安排,集工、农、商、学、兵于一体,统筹农、林、牧、副、渔,建立一套较完整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寻求一条既能避免资本主义弊端,又能改造传统小农社会,使广大农民共同富裕起来的、中国自己的农村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香港建道神学院学者梁家麟博士从80年代至90年代末专注收集农村教会资料,著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教会》(1999年香港建道出版社)。该书“就农村教会作为中国主流的现象,探讨基督教在中国未来的角色和挑战。”本文根据近年来调查所得,重点研究农村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发生的变化,回应梁书。一、农民和农村的历史命运从世俗层面考查,农民教徒和非教徒农民都生活在农村,依附于土地和农业经济。农民教徒在经济、政治方面的社会地位的变迁,是同非教徒农民基本一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耗费三年时间调查研究了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