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卡车驾驶员视觉选择性注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注意力测验量表,对280名男性卡车驾驶员的视觉选择性注意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事故组与安全组卡车驾驶员的完成时间、漏划数和平均每秒正确删数有很显著差异,错划数有显著差异;事故多发组与安全组卡车驾驶员的完成时间和平均每秒删数有很显著差异,错划数有显著差异;年龄对卡车驾驶员的视觉选择性注意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卡车驾驶员完成视觉选择性注意作业的时间增长,漏划数和错划数增多,平均每秒正确删数减少,而40-50岁则是卡车驾驶员视觉选择性注意速度和准确性下降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卡车驾驶员速度估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小华  彭楚翘 《心理科学》1997,20(6):525-529
用速度知觉测试仪,对251名男性卡车驾驶员在四种实验条件下的速度估计准确性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安全组卡车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准确性优于事故组卡车驾驶员,两者在低速条件下差异不显著,高速条件下差异显著;事故组卡车驾驶员的高估次数高于安全组卡车驾驶员,低速条件下两者不显著.高速条件下差异显著;事故多发组与安全组卡车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准确性在高速及低速长距离条件下差异显著;速度及距离对速度估计准确性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年龄对速度估计准确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事故多发驾驶员与安全驾驶员反应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8名事故多发卡车驾驶员和18名安全卡车驾驶员的视觉、听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以及决策时间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事故多发组卡车驾驶员的视觉、听觉简单反应时比安全组卡车驾驶员长,但差异不显著;事故多发组卡车驾驶员的视觉、听觉选择反应时与决策时间都比安全组卡车驾驶员长,且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为我国深入开展驾驶员的选拔、培训与驾驶适应性检测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事故驾驶员与安全驾驶员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采用柳井晴夫等人编制的新性格检查问卷,对60名公交车驾驶员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五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事故组驾驶员攻击性、神经质倾向较强,而持久性、协调性和同情性较差.(2)男性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四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事故组驾驶员攻击性和神经质倾向较强,但持久性和协调性较差。(3)女性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两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较后者攻击性强,但缺乏同情性.(4)性别在12项人格特征上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制定专门应用于交通领域的人格测验,以及对驾驶员的选拔、培训、教育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驾驶员情绪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国锋  何存道 《心理科学》2003,26(3):438-440
采用驾驶员情绪状态量表(DPOMS),对265名客车驾驶员的情绪状态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年龄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有显著影响,对其余各种情绪状态没有显著影响;(2)女驾驶员的紧张精绪显著高于男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于低于男驾驶员;(3)出租汽车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等消极精绪显著高于公交大客车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低于公交大客车驾驶员;(4)事故组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慌乱等消极情绪显著高于安全组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低于安全组驾驶员。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的动态反应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剑涛  何存道 《心理科学》1993,16(5):265-269
本研究应用DFY-1型动态反应时测试仪,以解放CA10B 型卡车为实验用车,结合日常运输任务,对三种年龄组(20—29岁、30—39岁、40—49岁)的30名驾驶员,在三种车速(静态,30公里/小时及50公里/小时)条件下的反应时、动作时及制动反应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车速对驾驶员的反应时及制动反应时有显著影响,而对动作时则无显著影响;驾驶员的年龄对反应时、动作时及制动反应时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控制车速提供了佐证。更高车速条件下驾驶员的反应时特点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机动车驾驶员注意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3084名机动车驾驶员注意水平的调查发现:(1)机动车驾驶员的注意水平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2)30-49岁的机动车驾驶员注意水平明显高于50岁以上和29岁以下的机动车驾驶员。(3)非职业并且偶尔开车的机动车驾驶员注意水平显著低于职业驾驶员和经常开车的驾驶员。(4)不同驾龄的机动车驾驶员其注意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3年以下驾龄的机动车驾驶员其注意力水平是最低的。本调查结果为研究机动车驾驶员的注意特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攻击性驾驶行为影响着交通运输的安全。本文简要叙述了攻击性驾驶行为操作性定义的有关研究 ,以及导致该行为的年龄、性别、人格特质、情绪等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影响驾驶安全的驾驶员注意模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驾驶员的视觉注意模式对于汽车安全驾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驾驶员的路面视觉扫描模式和整体视觉场景的注意模式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了概览。主要包括: (1)视觉扫描模式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研究; (2)驾驶员视觉注意分配模型研究; (3)以及针对驾驶员视觉扫描模式的培训研究。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有待于深入探讨影响驾驶员视觉注意模式的影响因素以及开展适合我国汽车驾驶特点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夜间进食综合征是一种表现为早晨没有食欲、晚饭后过量进食或夜间醒来进食的饮食障碍,并且与睡眠问题相关。在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先后介绍了夜食症的概念内涵、发病的生理神经机制及主要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手段,并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行总结,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研究者在此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依据Rayleigh颜色匹配方法研制人眼颜色视觉定量测量实验装置,并对20名色觉正常和30名色觉异常大学生的颜色视觉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色觉异常被试在Rayleigh匹配中点和匹配范围测量值上均与色觉正常被试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立体视觉研究中心理物理学和生理学实验的系统及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霁光  郑竺英  徐军 《心理学报》1995,28(2):188-195
双眼立体视觉涉及复杂的神经机制,因此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一般只能从某一侧面或某种方法入手,本文重点研究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多功能刺激图形的产生及其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的效果,同时介绍了一种可以广泛用于立体视觉研究中的多功能刺激图形发生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色觉异常的特性及检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海宏  孙秀如 《心理科学》1997,20(3):239-242
本文简单介绍了各种先天性色觉异常的特性及常用的色觉检查方法。不同类型的先天性色觉异常在颜色匹配、光谱感受性、色差辨别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色觉检查方法就是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异常者的某一色觉缺陷设计的。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假同色图测验,色相排列测验和色盲镜等。一般来说,不同的检查方法各有所长,并应用于临床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4.
人类颜色视觉的计算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有机地结合了计算视觉理论和生态学视觉理论,指出颜色信息处理的根本任务是检测环境中的光不变量。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颜色视觉的计算理论以及计算理论本身的生物学标准。初级视觉计算是典型的不适定问题,动物的视觉系统则利用视环境中存在的条件将该不适定问题转化为定解问题。本文引入颜色视觉计算的免要条件,客观性约束,以及颜色认知的神经表象,证明了上述约束下颜色算法的存在性。本文给出了构造颜色知觉的基本假设。同时,该文还讨论了与上述问题密切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神经表象的完备性,主观色觉的客观性,明度知觉和颜色知觉的统一,人类主观色觉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Few nonverbal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 children ever receive adequate vision assessment because of their limited language skills. The present study details a simultaneous discrimination procedure for measuring subjective visual acuity in such children. A stimulus fading procedure was used to train a discrimination between Snellen Es differing in orientation, and a psychophysical tracking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acuity thresholds. The procedure was tested with 11 nonverbal autistic and schizophrenic children and validated with four nonpsychotic children. Eight of the psychotic children were successfully examined in one to three sessions. Two of these children were identified as having significant acuity losses. The validity assessment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resulted in thresholds equal to or slightly lower than those obtained with the Illiterate E ch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