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4—14岁儿童比例推理及认知结构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丹民 《心理学报》1991,24(2):57-67
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4——14岁儿童比例推理能力及内部认知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结果:1.采用有序样本的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将其发展划分为七个阶段。2.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单维、定性、加法推理到两维、定量、乘法操作;从比差运算上的整合,到整倍数乘法运算上的整合,最终达到在命题运算水平上对非整倍数函数关系操作上的整合;其发展的核心是,四个结构关系由低向高逐渐构建和整合,由此提出四结构关系建构理论。3.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儿童比例概念基本形成,与加拿大同龄儿童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国内比例概念的教学是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使用9张部分和整体各有不同意义的图形研究了98名4—8岁儿童知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结果表明:1)儿童既知觉部分又知觉整体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2)儿童知觉部分图形的年龄比知觉整体图形的年龄早,3)8岁儿童大部分可以做到知觉部分又知觉整体;教育条件优越时可以提前到6岁,由此可见儿童部分—整体图形知觉能力的发展水平与教育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4—9岁儿童空间图形认知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儿童辨认空间图形、将空间图形转译成立体结构的能力的发展,探讨儿童对形体转换关系认知的发展过程。研究对象是4-9岁儿童。实验材料是4张空间结构不同的三维体图形。要求被试计数出空间图形实际所含的小立方体数,并将构成空间图形的小立方体分别涂成不同的颜色。结果表明儿童对立体空间图形的认知是从二维图形认知通过一定过渡形式转化来的。从年龄阶段看,空间图形认知发展进程,要经过三个不同层次的水平方能达到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4.
3—14岁儿童记忆发展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少年在记忆发展方面有些什么特点?我们在研究智力超常儿童记忆特点的同时,对3—14岁常态儿童的记忆发展情况作了探索。主要了解他们在记忆广度、识记速度、记忆的精确性、保持的持久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此,我们设计了四个测试项目:①数跟读,主要是测试被试的记忆广度;②按形填数(3—6岁儿童用“按图填色”),主要是测试被试的识记速度;③图片再认,主要是测试被试的记忆精确性。以上三项基本上属于短时记忆。  相似文献   

5.
方富熹 《心理学报》1983,16(1):72-81
本实验探讨了客体运动表象在学前儿童中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了学习、训练在加速客体运动表象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4—6岁儿童掌握汉语量词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富熹 《心理学报》1985,18(4):48-56
本研究用实物图片对说普通话、粤语和双语儿童掌握常用量词的情况作了测查以及用人造词命名新奇物品的方法探讨了儿童掌握量词的概括过程。结果表明,4岁儿童掌握量词还很差,但整个学前期掌握量词水平迅速提高,到学前期末已能较为正确地运用一些常用量词,方言和外国语的语言环境是影响汉语量词掌握的重要变量,儿童掌握量词水平的发展是跟抽象概括的认知能力的提高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7.
4-7岁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学龄前儿童记忆策略及操作的发展,儿童对不同记忆策略的分辨和评价能力以及文化教育对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影响。被试是云南4—7岁的汉族和白族儿童,共240人。实验结果揭示出,学前儿童在他们知识和经验范围内,可以选择适当的记忆策略,并且具有粗糙的辨别和评价策略的能力。5岁是发展的加速期,同时也是地区间出现显著差异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9.
设计了四组试验项目,每组3或5个难度不同的项目,在掩盖操作和不掩盖操作条件下分别检查儿童数、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的稳定性。全国13个地区每地区以“临床法”个别试验4—6岁儿童每年龄组30人,或7—11岁儿童每年龄组20—30人。总的结果初步表明:儿童数学概念的稳定性随年龄而发展,表现于解答课题的成绩和解答过程的认知水平两个方面。数学概念稳定性的发展因课题的类型和难易而异其先后。数学稳定性在不掩盖操作条件下表现高于在掩盖操作条件下。在不掩盖操作演示的启发下,掩盖操作条件下的成绩有提高。这两者都是在相应数学概念正处于发展中的阶段比较明显。在文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未发现儿童数学概念稳定性的民族差异和性别差异。儿童数学概念稳定性发展的顺序似乎是数、长度、面积、体积。作者认为,数学概念从不稳定到稳定有一个发展过程;稳定性本身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并非出现于特定的年龄。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是《系列一》的一个预备实验.《系列一》是儿童运用几何体的三种属性(颜色、形状和材料)进行推理活动的实验,它是由十个分实验组成.其中前五个实验是后五个推理实验的预备实验.每个实验都有其具体的目的而各自相对独立,然而,从认识过程的整体来看,它们又是统一推理过程的一种展开,彼此之间紧密相联、互相依存,综合地反映了儿童进行推理活动的实际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方格  方富熹 《心理学报》1991,24(1):3-11
本研究探讨儿童对年龄认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主要结果表明:(1)在呈现刺激数量相等的条件下学前儿童对年龄时序相对可变性的认知成绩低于对相对固定性的认知,对前者的认知表现出学龄前、学龄后两个明显的发发阶段;(2)学前儿童对出生次序的认知成绩低于对年龄大小的认知成绩;(3)儿童对年龄将来时的认知表现出由近及远、由短及长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3.5—5岁儿童类比推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比推理是逻辑思维的组成部分,是对事物问或数量间关系的发现及其应用,它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儿童类比推理的研究。国内学者认为,3岁儿童基本上不能进行类比推理,4岁儿童只能根据一种个别因素完成推理操作任务,而5岁儿童则有近半数能依据两种或三种因素的完成推理任务。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推理能力逐步提高(中央教科所,1987)。  相似文献   

13.
[按:本文是《儿童推理过程发展与教育实验研究总结报告》的一部分,它是三个分实验报告的综合和缩写.原报告四万多字,限于篇幅,我们删去了原报告中的“导言”、“构思”、“实验步骤”以及各分实验的“结果分析”等内容.]本实验不是“纯”类比推理的研究,也不涉及到所有的类比推理,它只是借助于其中一种常见的类比推理形式探索儿童推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进而摸索促进这种推理能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设计的达套类比推理过程的实验是由三个分实验组成的,它们依次为:“配盘”、“挑盘”和“组盘”实验.通过这三种不同的游戏活动,探测儿童能否从已知的若干盘玩具中归纳出玩具的组合规则,并根据这一规则完成不同形式(“配”、“挑”、“组”)和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幼儿园3.5—6.5岁的30名独生子女为被试,对他们与成人进行交往的动机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学前儿童的每一年龄组均存在多种交往动机,且不同年龄组分别存在不同的主导动机,在学前早、中、晚期分别以活动性、认识性、个性的交往动机为主导动机,这三种主导交往动机又随幼儿的年龄增长依次更替。男女儿童在交往动机发展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概率论是数学中描述“机遇”现象的一个分支,导源于十六、七世纪关于博奕的推测。本世纪来,对于飘忽不定现象的概率性的描写已渗入许多学科以及科学技术的每个分支。概率的知识已成为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小学数学开始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一些中学的实验教材也适当增添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简单内容。但中学生掌握概率概念的特点,小学生甚至学前儿童可否接受初级概率知识,则未见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世界从宏观上可分为自然界和社会,与此相应,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分为两部分:物理认知(physical cognition)和社会认知(sovial cog-nition)。皮亚杰提出了一般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有阶段性的,阶段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即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一理论已被世界各国学者对认知——尤其是对物理认知——的研究所证实,而社会认知方面提供的论据还较少,主要是柯尔伯格对道德认知、塞尔曼对友谊认知的研究。社会认知的领域很广,其它方面的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儿童注意广度与智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问题的提出儿童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智力活动和学习成就,但这种影响是如何具体发生的,影响到什么程度,却缺乏足够的了解。为此,我们通过对注意品质的系列研究,探索注意的各种品质与智力的具体关系,以求得进一步的了解。人们通常把注意的品质,作为评价注意好坏的重要标准。注意的品质,通常包括注意的广度(或称注意的范围)、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等五个方面,我们曾对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与智力关系,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见“儿童的注意力与智力关系初步研究”),发现它们确实存在着紧密相倚的关系,注意集中性和稳定性的严重缺陷,是智力发展迟滞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就注意的另一重要品质——注意广度与智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个典型的随机性认知任务(点分布认知,一维分布认知,二维分布认知)系统考察了7~14岁儿童随机性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随机性认知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动态变化,7~10岁表现出上升趋势,而11~14岁表现出下降趋势。点分布认知的发展在7~11岁为缓慢上升,至12~14岁保持稳定。一维分布认知的发展在7~10岁为缓慢上升,在11岁开始迅速下降,至13~14岁趋于稳定。二维分布认知的发展在7~14岁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11岁是随机性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9.
张丽华  杨丽珠 《心理科学》2006,29(2):327-331
依据对儿童自尊结构的研究,发现儿童自尊是由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和外表感三个因素构成。本研究采用表情实验方法,通过个别施测,考察了150名4~8岁儿童在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三种不同结构情境下自尊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4~8岁儿童自尊总体发展存在非常显著的年龄差异;4岁儿童自尊发展水平最高,5岁儿童水平最低。(2)儿童自尊发展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20.
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间接故事法。结果表明:(1)物品件数与分享人数两者相等时,我国儿童都倾向于“均分”;两者不等时,则都倾向于“慷慨”。(2)我国更年幼儿童在分享中的“自我中心”现象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问题。(3)在“慷慨”的分享上,我国儿童对一般物品大多指向“需者”,但此倾向在9岁始占优势;对荣誉物品则有一个从指向“能者”到指向“需者”的发展过程,其转折在7~9岁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