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谶纬思想的流行和纬书的形成所谓“谶纬思想”,有广、狭二义。从狭义来说,是指自前汉到后汉所流行、形成的纬书思想,而作为这种思想的根干的是阴阳五行思想、灾异祥瑞思想、星宿预征思想、神仙思想等等。这些思想不仅对汉代社会的变迁以极大的影响,而且曾风靡于思想界,构成汉代思想的特色。这些思想中所共同的东西是带有神秘、呪术色彩的成分,因而常受到站在富有理性主义的儒家思想立场的批判,往往被人们忽视;然而要研究汉代的思想,对它是不应当忽视的,因为构成汉代思想特色的正是纬书思想。  相似文献   

2.
1987年5月上旬,日本大正大学校长、文学博士安居香山教授来华作学术访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发表关于道教起源与谶纬思想的讲演,并与北京大学哲学系部分师生举行了学术座谈会。安居先生长年从事纬书研究,尤其对道教与谶纬思想具有精深的见解,许多观点已为我国学界所征引。他的《重修纬书集成》(与中村璋八合著,已出下卷)、《纬书》、《纬书的形成及其发展》等著作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本文拟就他这次访华期间的中心论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晋武帝泰始三年(二六七),……禁星气、谶纬之学。(《晋书》卷三《帝纪第三》)武帝泰始三年(二六七),禁星气、谶纬之学。(星,为星者。气,望气者。东汉以来有谶纬之学。)(《资治通鉴》卷七十九《晋纪一》)(裴)頠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何晏、阮籍素有高名于世,口谈浮虚,不遵礼法,尸腺耽宠,仕不事事,至王衍之徒,声誉太  相似文献   

4.
谶纬之学是汉代的一种具有浓重神秘主义色彩的学术思想。它的形成,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结合的精神成果之一。具体来讲,齐地的方士文化与鲁文化的代表儒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适应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组合形成了谶纬之学,并对汉代政治和文化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以来学界一般都以《白虎通义》一书杂于谶纬而轻视其思想品质,但事实上《白虎通义》引纬不引谶。在对谶纬的研究中,有以谶纬为一物者,有分谶纬为二者。经过对《白虎通义》之引纬书的研究,可分辨谶与纬在性质与内容上的不同。并且,其所引纬书部分合于《白虎通义》解经之旨,而不同于谶纬本身神话化、迷信化的世界观。《白虎通义》在世界观上合乎五经之义理,又受战国以来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思潮的影响,包含了一个以数度化为特征的无所不包的世界观体系。  相似文献   

6.
两汉时期,《春秋》学大兴。汉儒提出《春秋》"为汉制法"命题,反映了两汉时人对《春秋》在政治生活中之重要性的认识。《春秋》"为汉制法"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或者说其在汉代具有三重功能。《春秋》之道奉天法古,在董仲舒的解释下,它为汉王朝统治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确立了汉王朝的王道观,具有了根本大法的意味。此后,经由汉儒的推动,《春秋》治人断事之特色被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一部经世致用之作,尤其可以被适用于司法领域充当断案决狱的依据。东汉中兴后,在谶纬内学的影响下,《春秋》又被渐渐神圣化,成为时人心目中孔子专门为汉代制定的"天宪"。  相似文献   

7.
汉末社会民生凋敝、世风日下,天命谶纬、神学目的论等思想使儒学经学掺入了谶纬化、巫术化的杂质,道家对儒家在思想内涵上的互补功用凸显出来,儒道互补蔚然成风。《易传》作为儒道交融的重要经典其中开放性的宇宙观和辩证法思想受到社会批判思想家的汲取和借鉴。仲长统深受《易传》中自然哲学思想浸染和启示,"心驰于世务,思锐于人事",主张"所贵乎用天之道""人事为本,天道为末",将治乱周复视作天道大数,对天道、人事多有阐发,并立足时局,以其特有的批判精神犀利地鞭挞了社会弊端,对汉代封建社会的制度作了深入批驳和历史性总结,提出了众多颇有裨益的改革主张,体现出杂糅儒道,重人贵天的思想倾向。通过散见于《后汉书·仲长统传》《群书治要》中收录的有关《昌言》的诸断篇残文、政论主张可以管窥仲长统思想中的易学因子。  相似文献   

8.
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乞求神命,妄图愚弄人民,借以维护专制制度,这是谶纬盛行的主要原因。儒家尊崇的古代典籍称为“经”,儒生对于这些典籍所作的神秘主义解释称为“纬”。经、纬二字,法阴阳之义,一纵一横,名称上就已具备了神秘说教的色彩。凡六经皆有纬,其中《易纬》有七种。据《后汉书·樊英传》李贤注,《易纬》的篇名为:  相似文献   

9.
《太平经》一书内容庞杂,思想多源,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但总的看来,《太平经》的成书时代,也是谶纬流行的时代,所以,它的出世神话及其思想内容都与谶纬有密切关系.本文试从《太平经》的出世神话及思想内容等方面,对《太平经》与谶纬的关系进行简要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衡反谶,史书有明确记载。从他的《请禁绝图谶疏》、治历思想以及辞赋用谶等几个方面,也可以印证张衡对谶纬的批判态度。解释清楚张衡的反谶思想,有利于澄清学术史上关于谶纬的几个误解。关于张衡反谶思想理解的分歧,其实也和学术界谶纬观念的泛化有关。谶纬观念的泛化现象导致了谶与非谶界限的模糊,也因此制约了对谶纬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谶纬之学是起源于先秦、形成于西汉末年、定型于东汉初年的一种独特的学术形态。按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说法,谶是一种“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预言,纬则是解释经学的“经之支流,衍及旁义”。两者在当时相互夹杂,相互混淆,常常联称。到了西汉末年,谶纬符命大量出现,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王莽对谶纬笃信不疑,不但颁布《符命》42篇,而且还根据符命封献符者哀章、卖饼者王盛等11人为王公。东汉光武帝起事也受到了谶语的怂恿,后来又在《赤伏符》谶语的鼓动下称天子。中元元年(公元56年)他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从而使谶纬成为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具有国宪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汉代桓谭不仅是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 也是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关于易学本身的一些具体问题,桓谭曾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的易学思想是与其对道家黄老之说的吸收、借鉴密不可分的,并凸显出汉代道家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轨迹, 在中国易学史、思想文化史上意义重大。他对 《周易》的宗教巫术形式持否定态度, 对与此密切相联的谶纬神学以及天人感应、灾异谴告之说多予批判。他本于 《周易》, 生发了深广的忧患意识, 同时继承、发挥《易传》的太和、中正思想, 热切追求社会和谐乃至天人之间的整体和谐, 从而进一步将易学运用到社会政治领域。桓谭易学思想表现出一种兼容并包、综合融会的风格和旨趣, 这是深受《易传》百虑一致、殊途同归之旨沾溉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杨权 《现代哲学》2002,(4):72-76
由于两汉的章句之学与今文经学的关系甚为密切,而谶纬又主要是今文经学神秘化、庸俗化和政治化的产物,这决定了谶纬说不可避免地会对章句之学产生影响。这个结论,能从两汉章句从膨胀化到减省化的发展轨迹中获得证明——王莽时代“减省章句”的过程,实际上是以谶纬说来改造章句的过程;光武帝时代对章句的重新减省,也是以谶纬为准绳的;至于东汉其他时期对章句的减省,同样不脱谶纬的影响。残存于今的《孝经章句》,则为章句之学的谶纬化提供了一个文本证据。  相似文献   

14.
<正>刘玉建著,齐鲁书社2012年1月出版。全书共22.8万字,298页。为刘玉建先生主编的汉代易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汉代易学的理论先导———《易传》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该篇分为四个部分,集中探讨了作为《易传》思想体系核心  相似文献   

15.
简讯     
《易》学新著《步入神秘的殿堂》是中青年学者刘长允同志的新作。该书对《易传》的全息思想、形形色色的易图、各式各样的占卜等,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由广东阳江市周易研究会主办,利庆伟先生任主编,敖道铣先生任副主编的《周易报》,最近已成为一份在《易》坛上有一定影响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郑玄在注释群经时,往往称引谶纬,且常有转"纬"为"说"的现象。后人因误读《礼记正义》所引《郑志》,多信从汉末禁绝谶纬之说,并将其归因为党锢之祸。此说实乃孔颖达、贾公彦等人所创,并无实据。郑玄在遭党锢之祸时未曾噤口不言谶纬之名,在党锢之祸后也没有停用"说"这一指称。据此可证所谓转"纬"为"说"与党锢之祸无关。郑玄十分重视以谶纬解经,将其视为经注之一种,加之汉儒行文过程中指称经注十分随意,故常以"说"代称谶纬。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中经》的"中经"之名源于汉代谶纬之学,"中"字原指该经自身内容和传授的秘密性而言。作者最初亦未将该经与《道德经》上、下篇相比附,今本末章所云"三篇上下中经"里的"三篇上下"四字应为南朝道士有意加笔。在明《道藏》中尚存数段文字的《老子观天太清中经》是一种主要流传于南北朝后期至唐初的《老子中经》传本。现存各本《老子中经》都没有保持该经最初的文本结构,全经五十五章的结构原是由每章依章次以"第某某"为章题加上每章正文以"《神仙经》曰"开头的形式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元月,宁夏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一部《古兰经》汉译本——《〈古兰经〉译注》,译者是家父——原北京大学阿拉伯语副教授马金鹏先生(1913—2001)。  相似文献   

19.
王允亮 《孔子研究》2019,(3):139-151
谶纬是两汉学术的重要特色,谶、汉谶、纬是三个有区别的概念。谶验行为由来已久,汉谶是西汉晚期士人假借天命神意而造作出的神学预言,纬则是东汉后期士人通过攀附经学的方式对图谶之学提出的新名称。郑玄不仅是较早以纬称谶的学者,还遍注群纬,提高了谶纬的学术地位。谶纬作为汉代的流行学问,体现了当时科技知识、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新进展。郑玄在注释经典时,注重吸收纬书中的合理成分。这种做法不仅扩大了经典的内涵,使得传统经典与民间知识思想交互贯通,也是经典文本作用于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陈鼓应先生继《庄子今注今译》、《老子注译及评价》之后,近又推出《老庄新论》一书(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以下简称《新论》)。这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期间著作的一部论文集,它基本上体现了陈先生研究老庄的成果,从中我们可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