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该研究以汉语双字词为刺激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首先检验了标准的GNAT内隐联结测验范式的有效性,实验一发现,积极名词与正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与负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实验二发现,用在标准的单纯重复呈现范式中重复呈现过的中性名词,替换标准GNAT内隐联结测验范式中的积极名词,再次进行标准的GNAT内隐联结测验,观察到了重复呈现的中性名词与正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与负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表明被试将重复呈现过的中性刺激与积极刺激联系比与消极刺激的联系更紧密.实验三发现,同样是这些中性名词,当没有被重复呈现时,在GNAT内隐联结测验中与积极形容词和消极形容词的联结的反应时之问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刺激的重复呈现会导致偏好的产生,使其能够起到积极刺激的作用.该研究认为,刺激的重复呈现,可能是积极情感产生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2.
以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三个独立的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构成及其内隐效应。结果发现:(1)在认知评价、情感反应、行为倾向及其三者合并的4个SC-IATs中,被试在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显著快于不相容任务;(2)总的SC-IAT和三个独立SC-IAT的内隐效应显著;(3)65.27%的被试的内隐效应值大于0,表现出对心理疾病患者负面的内隐态度;(4)研究采用的心理疾病内隐污名SC-IAT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研究表明,被试倾向于将心理疾病与消极词联结在一起,心理疾病污名的内隐效应显著;心理疾病内隐污名包括自动化的负面认知、消极情感反应和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3.
IAT在内隐助人态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伟 《心理学探新》2008,28(3):93-96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是研究内隐社会认知的一种新方法,根据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采用IAT对内隐助人态度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词汇测验,目标概念是助人性和非助人性词汇,属性概念是积极词和消极词。通过比较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在不同联结情况下被试完成分类任务所用的反应时之差,来确定其是否具有倾向于助人的内隐态度。结果发现:1)IAT词汇测验中,助人性信息和积极性词汇之间的平均反应时小于助人性信息和消极性词汇之间的平均反应时,且差异显著;2)IAT测验中,男女被试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IAT可以应用于内隐助人态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探讨了中国大学生对由不同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的区别性反应,涉及的因变量包括对艾滋病患者的总体感受、情绪反应、责任感知、接触意愿等。结果显示:1)和主观不可控途径(输血和母婴)相比,大学生对由可控途径(性和吸毒)感染的艾滋病患者感到更多的生气、讨厌和恐惧,更少地感到同情,表现出更强的负性态度,更少的接触意愿;同时还认为由性和吸毒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应该接受强制处理;2)女性比男性表现出对艾滋病患者更低的接触意愿,但是在其它反应上,均没发现性别差异;3)中介分析显示,对由不同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的不同的态度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不同的情绪反应导致的,负性情绪会导致负性态度,同情会导致正性态度。这些结果提示,要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等负性反应,营造一个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对由不同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策略,要尽可能减少负性情绪、唤起同情心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随机抽取120名大学生,采用刻板解释偏差(SEB)对艾滋病内隐污名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有关的主语在积极行为情境下的归因数量显著少于在消极行为情境下的归因数量。对艾滋病有关的主语在与积极行为情景下的外归因数量显著少于消极行为情境下的外归因数量。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不存在内隐艾滋病污名。由于SEB方法的一些特点,内隐艾滋病污名还需进一步的验证,SEB作为测查高社会赞许性的内隐心理现象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一类型内隐联想测验,考察以往研究中常用的概括化心理疾病词和具体心理疾病词作为心理疾病内隐污名间接测量概念词或类别标签的有效性。结果发现,相较于与积极词配对的任务,两类概念词与消极词(心理疾病态度词)配对的任务反应时更快,正确率更高。研究表明概括化概念和具体疾病与反映人们对心理疾病患者真实态度的消极词存在更紧密的自动联结,是人们头脑中表征心理疾病的概念词或类别标签,可作为内隐测量中的心理疾病概念词用于污名评估。  相似文献   

7.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福义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7,30(4):785-790
本研究以102名大学生为被试,从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出发,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Go/No-go联想任务(GNAT)和外部情绪性Simon任务(EAST)三种实验程序对内隐自尊及其特性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同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结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IAT、GNAT和EASI这三种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自尊测量方法是有效的,均能有效检测出内隐自尊效应,内隐自尊的特性表现为个体倾向于将自我与积极属性或事物相联,将他人与消极属性或事物相联;(2)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分离的结构,两者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自我评价系统,支持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两维结构说;(3)双重态度模型和信息加工双过程模型两种理论模型都可以解释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8.
吸烟者内隐态度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变式——WIAT研究吸烟者对吸烟行为的内隐态度,并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吸烟者在进行WIAT任务时的脑内时程变化。结果发现,吸烟者对于吸烟行为的内隐态度是消极的。吸烟词语与两类属性词(积极和消极)相联时诱发的ERPs有显著差异,体现在多个ERP成分(P1、N2、N4、LPC)中。结果表明,吸烟者的内隐态度在早期就受情绪的调节和影响;而两个冲突负波的出现表明,在内隐态度的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认知评价的过程。晚正成分的差异则表明,当吸烟词语与消极词相联时唤醒度更高、吸烟者的注意有增强趋势。实验结果支持了态度的三元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内隐竞争心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研究探讨大学生的内隐竞争倾向,考察内隐竞争与外显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并探讨男女学生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实验1考察了被试对竞争图片与非竞争图片的潜在反应倾向。实验2考察被试对竞争词与非竞争词的潜在反应倾向。结果发现:外显竞争与内隐竞争的表现具有一致性。竞争测量中高分组大学生的内隐竞争倾向明显地高于中低得分组,中分组大学生的内隐竞争倾向也明显地高于低分组。同时,内隐竞争倾向还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内隐竞争倾向比女大学生的内隐竞争倾向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外部情绪性Simon任务(EAST)对109名大学生对代表自我和他人的刺激词的态度差异进行测量,从而探讨内隐自尊的特性。结果显示:在个体的认知图式中,对自我持有一种内隐的积极的评价或态度,对他人持有一种内隐的相对消极的评价或态度。具体表现在:(1)内隐自尊的特性是将自己与积极的评价和情感相联系,将他人与消极的评价和情感相联系;(2)自我姓名激活的积极的内隐自我态度比一般性自我词更为强烈,而他人姓名激活的消极的内隐态度比一般性非我词更弱。本研究表明,EAST能有效检测出内隐自尊效应,并可以同时获得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内隐态度的强度和方向,为内隐自尊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但其应用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的关系。方法:采用inquisit3.0.2.0编制SC-IAT感恩测量程序,测量了大学生的内隐感恩;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AGS)测量了大学生的外显感恩,并运用相关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SC-I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内隐效应显著,内隐感恩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与否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之间相关不显著。结论:(1)大学生整体上存在着积极的内隐感恩;(2)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相互分离,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善良特质在中国人人格修养中的重要价值, 本研究以情绪调节的行动控制理论为模型参照, 设计了三项行为实验检验善良特质的导向性与内隐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1采用Stroop任务, 比较高低善良被试判断人际关系词颜色时是否受到色词内容的干扰, 结果发现, 高(vs.低)善良被试对人际关系积极词更敏感; 研究2采用情绪调节内隐联想测验任务比较高低善良被试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差异, 结果发现高(vs.低)善良被试更倾向于采用控制型情绪调节方式调节情绪; 研究3在诱发被试负性情绪条件下, 采用面孔表情视觉搜索任务间接考察高低善良被试在内隐情绪修复效果上的差异, 结果显示高(vs.低)善良被试搜索愤怒背景下高兴面孔的速度更快。三项实验结果一致地表明, 高善良特质利他重感情的行动目的性在情绪调节的行动控制中具有内隐优势, 对积极的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聚焦中学生群体探讨其对贫困生的外显与内隐刻板印象。研究1采用人格词汇学方法通过开放式问卷从外表外貌、性格、行为习惯、学习和人际交往5个方面考察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外显刻板印象,结果发现: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外显印象包含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研究2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考察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内隐刻板印象,中学生完成相容任务(贫困生+消极词)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相容任务(贫困生+积极词),研究表明:相对于积极印象,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的内隐刻板印象更倾向于消极,即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持有消极内隐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4.
外显竞争态度对内隐竞争与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竞争态度量表(中国版)》进行测验,选取良性竞争态度和过度竞争态度大学生各60名作为被试。采用偏好判断与再认测验相结合的实验范式,操纵三种不同的加工类型,考察两组被试对竞争动词、合作动词两类刺激的内隐与外显记忆贡献。结果显示:1)过度竞争态度者和良性竞争态度者都具有很强的内隐竞争性;2)过度竞争态度者比良性竞争态度者具有更强的内隐竞争性;3)良性竞争态度者比过度竞争态度者具有更强的内隐合作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探测词再认范式,考察社会层级的内隐刻板印象。结果发现,在能力推理上,无论地位高低,个体对高权力推理为积极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消极,对低权力推理为消极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积极;在热情推理上,无论权力高低,个体对高地位推理为积极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消极,对低地位推理为消极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积极。这表明,权力和地位在热情和能力维度的刻板印象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权力正向预测能力,地位正向预测热情。  相似文献   

16.
A 30-day daily diary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 among implicit self-esteem,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Multilevel analyses revealed that students with low implicit self-esteem drank more on days when they experienced more negativ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In contrast, students with high implicit self-esteem drank more on days when they experienced more positiv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Spending time with people who were drinking mediated both the low implicit self-esteem by negative interpersonal events interaction and the high implicit self-esteem by positive interpersonal events interac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eople with low implicit self-esteem may unintentionally drink as a way to regulate unfulfilled needs for acceptance. On the other hand, people with high implicit self-esteem may drink as a way to enhance positive interpersona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经济自立词汇内隐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祚山  王丽平  刘晶 《心理科学》2007,30(4):865-868
本研究以人格词汇学研究和内隐观人格假设为方法学基础,旨在研究大学生经济自立词汇内隐观的结构和特征。在对127名大学生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出形容词调查表,之后对414名大学生正式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描述经济自立重要特征的词前十项主要以积极意志品质的词为主,符合度前十项则以描述伦理和目标的词为主;(2)大学生经济自立的结构可以包含五个因子:成就能动性、社交性、独立性、个人中心性、俭朴性;(3)性别、年级、自评家庭经济条件二者之间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效应在各因子上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