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义的圣人观包括三方面问题:(1)何谓圣人?(2)人能否成圣?(3)如何成圣?在 王阳明以前,中国古代学者一般比较关注后两个问题,并将之规约为:“内圣之境何以可能?”王阳 明经历早年成圣实践的失败,开始自觉反思“何谓圣人?”亦即圣人本质的问题。他将圣人本质规 定为纯德性方面,剔除了宋儒(如朱熹)所尤为强调的知性因素。由此,他还对有关圣人观念做了 澄清,这种努力的结果是,在中国圣人观的逻辑发展上完成了“为圣人祛魅”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孔子之成为圣人,不是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情,而是经历了两三百年之久,这就是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末年的那段时间。孔子不是到了汉代才被公认为圣人。促使孔子成为圣人的,完全是民间的力量,官方的力量并没有起作用。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等对此当然起了作用,但不能夸大这种作用。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孔子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共同的圣人,而不只是帝王的圣人,不只是所谓"统治阶级"的圣人。圣人与神不同,故尊孔子为圣人,并不一定意味着对他的迷信。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从心本体论出发,进一步拉近了圣凡之间的距离。而王艮的"满街人都是圣人"说,则不仅在理论上为"圣凡平等"奠定了基础,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为由凡转圣和由圣转凡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他不仅把庶民的日常生活升格到圣域的高度,而且把圣人的道德属性降格为庶民的标准;使凡人成为圣人,又使圣人成为凡人;让精英化与世俗化同步,教化目的与平等理想共存。相对于宋儒"圣人可学而至"的精英教育理念,"满街人都是圣人"可以说是一种世俗社会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4.
三月是圣若瑟月,慈母圣教会要我们在这个月里,格外热心恭敬大圣若瑟。我们知道,在天主以下,任何一位圣人或圣女,不论他(她)们何等伟大与神圣,都不能与天主之母玛利亚相提并论。然而在圣母以下,在一总圣人圣女之上,还有一位圣德超群、功德全备、慈善大能、无与伦比的“超级圣人”,他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净配、耶稣的鞠父圣若瑟。圣经称圣若瑟为  相似文献   

5.
信经典,是伊斯兰教六大信条之一,是真主对信士们的明确教诲。“使者确信主所降示他的经典,信士们也确信那部经典,他们人人都确信真主和他的众天神,一切经典和众使者。”(2∶285)一、穆斯林“信经典”的实质内容真主创造了人类,并赋予治理世界的使命。真主为了使人们认清现世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指引人类走向正道,完成治理世界的任务,所以在每个历史时期,根据当时人类的实际需要,派遣了使者,并降示了指导人类思想和行为的经典。真主降示给人类的经典共有104部:阿丹圣人10部;师思圣人50部;伊德利思圣人30部;伊卜拉欣圣人10部;穆萨圣人的《讨拉特…  相似文献   

6.
从文字及文献的分析来看,圣的本意是指与神沟通的特殊能力,后发展为凡一事精通均可为圣.具体而言,圣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够事神,预测吉凶;二是道德崇高,人格完善;三是具有聪明才智,建立不凡的功业.春秋时期的圣人主要是这三种含义,只不过事神义后来转化为对天道的理解、把握.孔子不以圣人自居,他理解的圣是指"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济世安邦的政治功业.同时他从人性论的角度对人与人的差别做出探讨,但还没有对圣人的产生做出明确说明.郭店竹简中的圣人主要是指理想的君王,突出的是圣人的智慧和才能及制作礼乐等事功的内容,但《五行》篇则将圣视为重要的德目,《成之闻之》则从人性论的角度探讨了圣人如何及圣人与常人的差别问题,填补了孔子到孟荀之间的空白.在此基础上,孟子、荀子分别提出侧重道德人格、作为师者与重视智慧才能、作为王者的不同的圣人观.  相似文献   

7.
论韩愈的社会历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愈肯定先王、圣人对历史的决定作用。他论述了一个古圣先王的道统,讲的虽然是人,是人的作为,但这是神化了的人,是天生的圣人,于是先王观、圣人观又同天命观混在一起,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他强调人的自信,有时又把人事作为的成败完全归于天命。韩愈的先王观必然引出他的君统观,引出其君主专制的理论,强调忠君,强调君主专制。然道统与君统并非一事,有矛盾又有统一。他高扬道统,表达了韩愈弘扬先王之教的努力;强调忠君、专制,仍主张选贤、爱民,不曾背离儒家礼治传统和仁义精神;主张天命论,也并没有否定人为的努力和贤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各位朵斯提:赛俩目!清高的真主在《古兰经》中说:"真主和他的天使们的确为先知祝福,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祝福,应当祝他平安!"(33∶56)据《嘎最经注》注解,这段经文指真主以及天使们尊敬圣人,重视显示穆圣的尊贵。意思说:信士们啊!你们应当重视起来,你们应当赞圣,应当尊重圣人,并祝他安宁。  相似文献   

9.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每位圣人都有一个过去,每个罪人都有一个将来。每位圣人都有一个过去。圣人并非生来就是圣人,圣人的过去,也是普通的、平凡的,也有过幼稚,有过青涩,有过伤痛和失败。圣人并非遥不可及,圣人的过去,就是我们的现在,圣人也是从平凡中一路走过来的。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们在平凡中不甘于平庸,在坎坷挫折中不屈于失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只要我们像圣人一样不甘于  相似文献   

10.
灵语心曲     
还报耶稣圣心的爱于万一鱼儿离不开水,呼吸离不开空气,人的一生离不开基督的爱。耶稣对一位圣人说过:“谁愿我喜欢他,他该相信我爱他;谁愿我更喜欢他,他该相信我十分爱他;谁愿我  相似文献   

11.
周敦颐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天、地、人三才鼎立的思想,提出"立人极"而成就圣人之道的主张。他所说的"立人极",指的是人类中完全实现了人性故可与"天地参"的圣人。若在人伦日用中,学习成为圣人的方法,且能"固执之"于日用人伦中,则不需外求便可"立人极"。在追求"立人极"的过程中,得到精神力量的支撑,便是孔颜乐处所在。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人格     
无论是儒教还是佛教,都有自己的圣人。但圣人并不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跟佛陀一样,孔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平实的,平淡中透出高尚。孔子是古代著名教育家, 他有他的政治抱负,他一心一意要改善社会,因此淑世便是他的理想。孔子汲汲乎入世,但他并不以做官为目的,他做官是为了做事。有条件他可以出而为仕,没有条件,他就为了自己的理想教书。以培养学生为理想实现的初步。孔子与释迦的学说都是以人为本的。释迦看到人生的悲哀一面,希望人们能够早作计议。孔子看到人世可改善的一面,希望尽力而为,逐步实现一个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王弼的玄学思想是建立在“以无为本”的基础上的,他认为圣人凭借自身的天赋可以“体无”,同时圣人与常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之情,只不过圣人之情虽然应物而生,但是却能够应物而不累于物.王弼的这一思想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它反映出了魏晋时期对人的关注,对自然界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超越有限之物而达于无限之境的追求,体现着魏晋时期独特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圣教会是个伟大的神圣家庭。二千年来,从这个家庭中,涌现出无数的优秀儿女,洋溢着基督信徒的乐观、善良和圣洁的馨香。在他(她)们中间,我想起了几位流芳百世的精修圣人和殉道英烈,他们去世的年龄恰是风华正茂之时,甚至有的还是天真活泼的童男少女.如精修圣人类思公撒  相似文献   

15.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每位圣人都有一个过去,每个罪人都有一个将来。每位圣人都彳丁一个过去。圣人并非生来就是圣人,圣人的过去,也是普通的、平凡的,也有过幼稚,有过青涩,有过伤痛和失败。圣人并非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6.
郭雍是兼山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属于程门支流.郭雍秉承义理解易之风,推崇二程、张载而又自成一家.郭雍反对象数派的<河图><洛书>衍生大易的观点.他认为<易>为圣人明道之书.到了春秋时期,大道不行,卜筮成为主流.<易>为包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人所作.对"道、象、数"的关系,郭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郭雍还认为汉代以来,象数之学附会于<易>,圣人之道熄灭无传.直到程颢、程颐、张载三先生发挥易理精奥,圣人之道才得以重现.郭雍的父亲郭忠孝是程颐的学生,郭雍作<郭氏传家易说>的目的就是继承程颐和其父的解<易>传统,阐明圣人之道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历史经验和社会现实的考察,荀子提出了礼的起源问题,并给出了"圣人制礼说"的回答。他认为,自历史发展之初,每个人都有因为无止的欲望而进行争夺的趋恶本性,导致社会生活变得资源短缺、混乱不堪。圣人对此"化性起伪",制作出了能够矫正人性、规范社会的"礼"。在荀子看来,"礼"产生于圣人的后天努力而非人的先天本性;圣人制礼,是实现、发挥自我价值及规范、引导社会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8.
<正> 化性起伪是荀子提出的一个命题。所谓化性起伪就是改变天性、修养良好的道德。与孟子片面强调道德感化的作法不同,荀子既把善德的修养作为他的政治理论的出发点,同时又认为人的先天恶性决定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人们发挥自律的主体积极性方面,而应当由具有道德精神和道德权威的圣人为社会立法、由唯一能够自律而富有主动性的圣人无限地运用强制手段来保证这些社会规范的权威作用,从而完成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化。于是圣人化性起伪使圣人转变为圣王,对每个社会成员进行全面专制变得合情合理了。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力求准确地展开荀子这套理论的逻辑全过程,探讨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以对人性的二元理解为基础,荀子把确定性的情欲作为人性的代表,于是"人之性恶"的观点得以提出。情欲之化和心知之化是化性的两个内容,后者尤其重要。荀子化性说的实践方式是起伪。在此过程中,他过分夸大圣人的心知之性,把善的起源仅仅寄托于世间少有的圣人。在强调圣人制礼、以礼化性的前提下,善、恶力量对比悬殊,法治等暴力工具不得不进入化性的理论。荀子政治主张的法家色彩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20.
保禄宗徒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圣人。从他激烈迫害天主教会,到他皈依基督;从他退居阿拉伯旷野三年准备传教,到他三次长途跋涉,横跨欧亚大陆,历经十八载的艰苦传教历程;从他呕心沥血在各地创建教会,到他给各地教会写下的不朽书信,无一不彰显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