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读《王弼评传》童梓数年前,读《中国文化的清流》,即为作者──一王晓毅先生的好学深思,锐意求新而一击三叹。今日,他的新作《王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杜,1996年2月版)又摆上了我的书案。书名虽日《王弼评传》,实际内容则是涵盖着整个...  相似文献   

2.
忠君爱国与时俱进──评谢俊美《翁同龢传》徐梁伯,闾小波“展卷尚茫昧,掩卷为长叹”。谢俊美先生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穷多年心血完成难度较大的《翁同传》,读后确实令人心折。该书有如下特点;一、知难而进,填补空白,首次比较完整准确地再现了翁同复杂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儒、道、释是我国传统的三大宗教,儒和道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而佛教是由外传入中国的。但关于佛教初传入我国的历史时间,几千年来,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确论。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所列有十说,黄忏华先生的《中国佛教史》一书列有八说, 任继愈先生的《中国佛教史》一书列有九说,蒋维介先生的《中国佛教史》列有七说。其实,佛教初传之说还不止这些,本文仅就一些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说法作一简单罗列, 为读者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说明中华文明,我先在国内考察,写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但是身在庐山可能不识其真面目,我又去国外做对比。首先是和中华文明同年龄的文明对比。我从埃及、中东、伊拉克到尼泊尔等地,经历半年,写出了《千年一叹》。这些文明如今大多已不可收拾,而中华文明跌跌撞撞一路走下来了,觉得非常非常不容易。为什么那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全灭亡了,而中华文明却一直活到今天?  相似文献   

5.
邱汉生先生与拙著《帛书周易校释》——怀念邱汉生先生邓球柏我的老师——著名史学家、教育家、易学家邱汉生先生因病仙逝已5周年了,但我始终忘不了与先生融洽交往的日子。1985年秋,我有幸聆听先生的讲学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并被安排奉侍先生。半个多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十数年前 ,周洪才先生在曲阜师范大学期间 ,我曾经拜读其《两汉书研究书录》 ,那时即佩服其文献目录学之功力。他供职于学校孔子研究所 ,与历代儒学典籍打交道 ,颇留意于当地艺文著述。作为孔子故里 ,曲阜实为学术繁盛之地 ,历代著作琳琅满目 ,学者每有难以搜求之叹。周洪才先生将散见的历代著述裒为一辑 ,成《孔子故里著述考》 ,广搜博采 ,深研细求 ,裨益学林 ,自不待言。该书皇皇八十余万言 ,实乃一部“孔子故里艺文志”。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王绍曾先生誉其为“传世佳制” ,可谓恰如其分 !研究中国学术 ,不通目录 ,难以言治学。古代艺文、经…  相似文献   

7.
在千年更迭百年交汇之际 ,总结共和国建设 50年的经验和教训 ,探讨解决共和国面临新问题的新答案 ,成为爱国国人的共同情结。理论界把这种情结的凝结成具体的文字成果。由著名国史专家刘国新先生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审定、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9年 9月出版的《共和国里程碑》丛书 ,选取了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加速发展的 9个年份作为切入点 ,一年一书。该丛书出版后被《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多家报刊报道 ,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该丛书中 ,由崇庆余先生和杨德山先生合著的《再铸辉煌——— 1992年的中国》(以下简称《再》…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代理学大师马一浮先生(1883-1967年),名浮,号湛翁,又号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上虞人。马一浮终生不仕,潜心治学,早在而立之年便有明心志之言:“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马一浮先生纪念册》第12页)他博古通今,学识渊博,揉合百家,贯通融会,熊十力先生赞其“道高识远”(《与贺昌群》,《十力语要》卷二),梁漱溟先生则称许其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足见其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本文所论,是马一浮学术思想中关于儒、佛、道三教关系的问题。三教圆融,是理学的特色,因为理学原是一种吸收、融合佛…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7,(10)
<正>(2017年9月26日)尊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尊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迈克尔·沃布斯先生,尊敬的"世佛联"秘书长攀洛·泰阿利先生,各位代表、各位朋友:首先,非常感谢"世佛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国际和平大会组委会对我本人及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2000年自联合国《联合国千年宣言》公布千年发展目标以来,集中各方力量,使得全球超过6亿人摆脱了贫困,各国政府提高了公民对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易》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几千年来,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周易》的解释和研究。《周易》首先是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集古代中国千年以上占卜经验之大成。那么,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历代学者认为,《周易》在分析占卜的过程中阐述了许多自然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