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涌现出了一批装置艺术家,他们用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反映自己的内心情感,反映"俄罗斯真实存在"的期待和愿景,使得俄罗斯的装置艺术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到了21世纪,俄罗斯的装置艺术主题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俄罗斯的装置艺术将继续保持充沛的活力,在多元文化下创造属于自己的装置艺术语言,挖掘装置艺术的魅力,带动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加剧的全球化趋势带来了空前的人口大流动,突破了传统的国界和宗教/文化区域的限制,使世界历史版图发生微妙且持续的变化。本文在关注人口的全球性迁移如何打乱"文化断层线"的同时,指出由于不同族群和宗教的移民对自身文化的坚守,美国社会出现了认同危机;以WASP价值为主体的文化熔炉说受到多元文化主义的冲击,同时,基于族群和宗教认同的人口发展趋势使得美国基督教内部形成显著差异与区隔。  相似文献   

3.
<正>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7月11日至12日,由复旦大学-加州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办,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1世纪中国研究项目、复旦大学全球化与宗教研究项目和亚洲研究中心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联合举办了一场研讨会。研讨会分为"宗教政策与社会变迁""文化与本  相似文献   

4.
刘黎红 《哲学动态》2001,(11):21-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与现代化所伴生的意义危机和文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新一轮更加广泛、深层次的冲击,文化保守主义问题在中国凸现了出来.当国内学者发现了这一问题的现实性和它仍将持续存在的必然性以后,文化保守主义很快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就近代文化保守主义[1]而言,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学者们对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现将国内10余年来的主要研究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罗马教皇与东正教牧首近千年首晤当地时间2月12日下午,罗马天主教教皇方济各和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基里尔在古巴哈瓦那举行了两个小时的会晤并签署了联合声明。这是自11世纪以来基督宗教两个分支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在伊斯兰国家,少数群体宗教权利:在伊斯兰教法框架内和积极倡议"国际会议在摩洛哥举行1月25日至27日,中国伊协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全球化,这给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音乐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和认同至关重要。基于近年来关于全球化时代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传播以及文化认同等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民族音乐的发展、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全球化认同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学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但基本上是在与国际学术界相对隔离的情况下进行的。然而,笔者2003年12月应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人学研究所邀请赴河内参加“21世纪初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人和人力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却多少有些意外地发现越南学术界开展人与文化问题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成立了国家级的人学研究专门机构,由国家持续三个五年计划拨款大力支持人的问题研究,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人与文化的良性健康互动,不仅形成了很多的成果,还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于是,我在后来对越南国家人文社科中心人学所、哲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与现代化所伴生的意义危机和文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新一轮更加广泛、深层次的冲击 ,文化保守主义问题在中国凸现了出来。当国内学者发现了这一问题的现实性和它仍将持续存在的必然性以后 ,文化保守主义很快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就近代文化保守主义[1] 而言 ,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至今 ,学者们对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现将国内 1 0余年来的主要研究观点概述如下。一、内涵与特征“保守主义者”来源于法语LeConsercateuer,最初是一个富含政治色彩的名词 ,所以当保守主义被用来探讨文化问…  相似文献   

9.
与汉族音乐相比,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有关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最早应当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倡导下,在音乐学界人士的努力下,逐渐改变了上述的不平衡局面。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人类的命运有赖于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合理化的与个人合德化的发展与实现。儒家与儒学既提供了一套经济伦理的价值,又提供了一套社会伦理的基石,不但有平衡经济与伦理的作用,也有促进经济导向人类社会与人类文化和谐发展的力量,更能带动人之为人的品质上的提升。儒家与儒学在经济伦理、社会伦理、文化伦理上的发展,正是21世纪的人类所急迫需要的。因此,儒家与儒学的使命,是防止人类经济全球化的逆向发展和促进其正向发展。作为参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儒家文化的代表者,无论是第一义或第二义的儒商,都将在21世纪发挥巨大的经济推动、社会演进与文化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近代以来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文化转型 ,学术界对文化问题进行了多次大讨论 :一是鸦片战争之后 ,中西方文化发生了第一次大撞击 ;二是“五四运动”时期 ;三是2 0世纪 80— 90年代。在历次争论中均有激进与保守、“西方”与“国粹”之争。这三次大讨论促进了我国对文化的研究 ,但也出现了一些错误主张 ,如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彻底重建论、西体中用论等等。进入 2 1世纪以来 ,我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文化讨论 ,主题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创新与发展问题。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  相似文献   

12.
杨丽娟 《学海》2003,3(3):190-193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出现 ,标志着国际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 ,并日益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新的秩序。本文考察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生存环境 ,论述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有关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基本思想 ,并提出通过建立国际新秩序等途径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品牌延伸心理机制是当代消费心理与品牌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与前沿性课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品牌延伸心理机制着重探讨了情感与态度机制。本文在有关研究基础上,运用认知心理学观点与研究方法,从消费者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来认识品牌延伸心理机制,据此设计切实可行的品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胡晓檬  喻丰  彭凯平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2081-2090
道德判断与行为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文化经历的个体, 对于同一道德现象的理解与建构存在显著差异。随着20世纪80年代文化心理学的复兴繁荣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文化视角的道德心理学在当代社会心理学语境中备受关注, 并已开展了初步的理论探索, 积累了大量的实证证据。基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 本文将分别从文化间变异、文化内变异和多元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和评述不同文化因素(比如地域、生态、社会阶层等)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与行为, 期望推动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索快速而剧烈的文化变迁背景下中国人的道德心理和价值体系已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4月,《全球化视野与中国化语境——名家谈中国伊斯兰教与研究》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讨论伊斯兰教相关话题的学者访谈录。之所以冠以"全球化视野与中国化语境"主题,一是基于伊斯兰教的国际性特点,无论是从信教人数还是影响来看,伊斯兰教被视为仅次于基督教的世界第二大宗教;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人员的频繁流动及信息、科技的高度发达,文化、文明的互动、交融及"跨界"更加常态化;三是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世界各地的伊斯兰文化都具有"在地化"烙印,中国的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过程中深度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认识、研究我国伊斯兰教,既要有开放的全球视野,更要置于中国化语境中。  相似文献   

16.
瑶族是一个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跨境民族。因此,瑶族研究向来具有国际化特征,而对瑶族文化的主要承载形式——瑶族宗教的研究,则是整个瑶族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积极利用文献考释、实地调研等方法对瑶族宗教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和研究。时至今日,已有了一批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把握瑶族宗教研究的脉络,探寻关于瑶族宗教研究的新趋势,有必要对九十年来的瑶族宗教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性地回顾,并对今后一段时间的瑶族宗教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8月 6日至 8日 ,由教育部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2 1世纪价值观教育与文化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与会代表 6 0余人围绕价值观教育与文化战略两大专题 ,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一 )关于价值观教育。第一 ,关于 2 1世纪价值观的走向和我们的主导价值观。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其一 ,全球化、民主化和多元化背景下 ,“三个代表”仍居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袁贵仁在开幕式的主题发言中指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先进文化 ,倡导和弘扬以“三个…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神秘主义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秘主义是一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为背景,以宗教学的发展为线索,概述一百多年来西方神秘主义研究状况。纵观近现代历史,神秘主义研究与神秘主义热和非理性思潮的兴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有特征的阶段,一是19世纪中下叶,在欧洲,由于印度文化和异邦文化的发现,刺激起西方的寻根热,出现了一股非理性神秘思潮;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新浪漫主义,西方思想文化界兴起了一股反资产阶级文明、反理性、反科学的思潮;三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社会矛盾加剧,在反异化、反文化思潮中,东方宗教十分流行;四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社会、经济、生态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反现代化、反科学、回归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热潮。  相似文献   

19.
文明对话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和话语交流的关键词,这是全球化驱动之下的一种必然的文化现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东亚—太平洋区域的超越世界近代以降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儒对话”值得关注,这种基于文化自觉之上的两大古老文明间的对话意义尤其深远。中国穆斯林学者和国外穆斯林学者对儒教所持的不约而同的文明对话的态度与分析范式又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以来外国旅行家、传教士、学者,纷纷进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20世纪20-40年代,中国人类学界者开始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科学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丰富的宗教文化遗存,是近现代国内外研究者考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近现代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考察研究的成果进行回顾性的评述,认为中国人类学者投身于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的学术精神,值得21世纪的中国民族宗教研究者汲取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