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与“全盘西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与“全盘西化”论张利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00732)在近些年的文化讨论中,胡适的文化思想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也产生了分歧,胡适与“全盘西化”论的关系便是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论者或曰:胡适是“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2.
这本书是我近些年来研究胡适有关思想文化的文章的结集。“思想文化”在书名中被拆成两节:“胡适思想”和“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很好理解,无须多说; 而“胡适思想”的解题则需要费些笔墨。 50年代我们曾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千军万马,口诛笔伐, 几千万文字进入历史档案。但对“胡适思想”的诠释,仍没有多少头绪与条理。然而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批倒胡适就必须批臭其“思想”,否定胡适就意味着把“胡适思想”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胡适”与他的“思想”正是接连一体、血肉不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美国基督教的精神熏陶、听人讲授《圣经》和反复阅读《圣经》等五个方面,说明了胡适早期基督教思想的形成背景。认为对耶稣容忍精神的体认、对耶稣人格的崇高评价、关于上帝的独特见解等方面构成了胡适早期基督教思想的主要内容。而胡适早年的基督教思想,特别是"以上帝为人之至极,人为具体而未臻之上帝"以及耶稣的容忍精神,对胡适的一生有长远而重要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多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者,有感于过去对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有全盘否定的倾向,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价也有偏颇之处,所以重视了对胡适哲学思想作全面的、科学的研究。而且,这一研究还影响着对中国资产阶级哲学研究的开展和突破,因此,近年来胡适哲学思想更吸引着许多研究者的注意力。现将研究情况综述于后1、自然观关于胡适的自然观,代表性意见有三:吕希晨为第一种意见的代表,他认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20年代起,胡适与铃木大拙就中国禅学史的问题展开论辩。在1949年夏威夷大学东西哲学会议上,两人公开摊牌,夏威夷大学出版的《哲学期刊》上刊发了他们的论点。之后,日本学者柳田圣山将胡适的禅学论文收集编入《胡适禅学案》一书,在日本与台湾相继出版。由此,胡适与铃木的论战被学界称作  相似文献   

6.
褚潇白 《法音》2008,(4):34-37
上世纪二十年代起,胡适与铃木大拙就中国禅学史的问题展开论辩。在1949年夏威夷大学东西哲学会议上,两人公开摊牌,夏威夷大学出版的《哲学期刊》上刊发了他们的论点。之后,日本学者柳田圣山将胡适的禅学论文收集编入《胡适禅学案》一书,在日本与台湾相继出版。由此,胡适与铃木的论战被学界称作"胡适禅学案"。  相似文献   

7.
胡适的禅学史研究及其与日本学者的禅学论争向来为学界所关注,但是,人们多注意其研究方法的得失而忽视其佛教文化价值立场的重要影响。本文着眼于人们不太注意的胡适有关佛教文化观念的资料与当时佛教界的回应,分析胡适佛教文化价值观念的现代性特征及对其禅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并与陈寅恪、汤用彤等同时代佛教史学者进行比较,说明胡适禅学史研究主要受制于其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始终坚持从作为文明主体的人(国民)的角度探求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根本道路,也即其反复强调的"为祖国造不能亡之因",国民素质的时代性转换构成了胡适文化思想的逻辑主线。本文阐述了胡适从"新民"到"立人"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转换的逻辑,揭示了胡适所试图建构的符合工业文明时代要求的文明主体的素质结构及其建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人类创造中的认知走向——胡适真理观述评闻继宁本文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胡适真理观作全面的考察。胡适关于真理的基本观点来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但他在阐释过程中也掺入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大致可以概括为:真理是观念同实在的能动的作用的符合,因此人们只...  相似文献   

10.
杨琳 《学海》2007,(5):110-113
胡适作为现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对青年问题有许多思考和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统的青年观,其中某些对当代青年仍然有相当的影响和借鉴意义.本文阐述了胡适关于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和择业观.  相似文献   

11.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学术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是因为,胡适自本世纪初跻身于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舞台以来,他的不平凡的生平经历和异常丰富而复杂的言论著述,都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及社会政治文化思潮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当代中国学术界,胡适是很值得人们化力气研究的历史人物之一。 近十多年来,大陆理论界一改过去对胡适只作“批判”对象的片面性,对其学术思想作了较全面的探讨。现将几个主要问题的研究情况概述于后。  相似文献   

12.
章辉 《学海》2004,(3):181-184
一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何以言之?历史不存在于档案馆中,不存在于图书馆里,历史是文本,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而语言符号是人建构的.  相似文献   

13.
王雅平 《学海》2015,(4):193-196
在中国佛学的研究领域中,禅宗研究向为一大热点,这一状况始自近代,以胡适、汤用彤为代表的诸多学者的研究,筚路蓝缕,开启途径。百年以降,几代学人继往开来,成果累累。本文对近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在禅宗谱系、思想实质、《坛经》和禅宗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概要性的总结与述评。  相似文献   

14.
胡适的禅宗思想是其西化思想在"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具体实践。借助于敦煌禅籍的发现,胡适用"科学"的方法,重构了初期禅宗的历史。其"神会革命说"也引发广泛的质疑。钱穆的禅宗研究基本是回应胡适的问题而起,但结论往往针锋相对,维护传统的"惠能革命说"。钱穆与胡适的禅宗思想都是从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和建构的。钱穆是传统文化的固守者,他对西化派胡适禅宗研究的批评,恰是两种文化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胡适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本文旨在探讨胡适无神论思想的认识层面与哲学内核以及由之引导出的他的有关信仰问题的核心意见。胡适作为一个开放型的现代学者,几乎全盘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文明而唯独扬弃了它的宗教与上帝,这个看似矛盾的文化态度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6.
聂清 《宗教学研究》2000,(1):131-137
从历史上看,早有人怀疑禅宗《证道歌》的作者并非永嘉玄觉。近代胡适依据敦煌资料重提这一论点。虽然胡适在论证中犯了不少错误,但批评他的人也未能圆满回答胡适提出的疑问。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证道歌》的作者不是永嘉玄觉,而是荷泽神会。  相似文献   

17.
胡适、杜威认识论思想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英林 《现代哲学》2004,8(1):52-58
西方传统认识论以主客体二分和主体有认识能力的假设为基础,杜威认为这是旁观者知识论。在批判传统认识论的同时,杜威提出了实验的知识论。胡适虽然总体上接受了杜威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但胡适的认识论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旁观者知识论,而不是杜威的实验的知识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胡适的自由概念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分析.胡适的自由观带有以社会政治的、消极的和外在的自由为主的特征.胡适在有些问题上也涉及了积极的或内在的自由,但总体上他主张消极而外在的和社会政治的自由,伸张、发挥个性自由、思想言论自由,进而他主张容忍异己的思想和反对党.  相似文献   

19.
胡适与道家     
胡适对道家的研究属于他的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一部分。他有关道家的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或引起争议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关于老子的年代考证和确认。(二)关于道家源流的疏理。(三)关于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应当说明的是,胡适虽然说不上是“新道家”这一类人,但道家思想的确对胡适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思想有不小的影响,构成他思想的重要来源。因此,这一课题研究实际上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我们可以透视现代学人(以胡适为中心)在道家历史与思想研究中的新问题、新思路,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窥探胡适治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和…  相似文献   

20.
胡适是20世纪中国思想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学术思想有着异常广阔的域度,从哲学到文学,再到文化教育等,无不成就斐然。他从科学主义立场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研究,其中对佛教禅宗的研究,是其学术生涯中重要的一章,在学术界和佛教界有着重要影响。胡适倾注了大量心血于佛教,著述颇丰,所涉猎的内容有佛教史、佛教人物等。他的一生皆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