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中华东正教会,是俄罗斯东正教在华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产生于特殊的历史境遇:外部环境异常严峻;内部斗争复杂尖锐;中俄关系恶化;教会中的人员、经费、教堂情况非常困难。同时,在中国的东正教神职人员也为此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劳动。"中华东正教会"特殊之处在于,她的命运是由中俄两国内部的政教关系和中俄两国间的国家关系决定的。20世纪50年代中俄关系的阴晴冷暖是决定中国东正教自治之路兴衰成败的主导因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俄罗斯东正教"中国化"的时机不成熟。  相似文献   

2.
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双方的确没有出现如中美或中国与欧盟之间那样的纷争和冲突,但也缺乏中美、中欧之间相互深刻影响对方的社会进程、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等积极成果。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因素固然复杂,但俄罗斯东正教作为远远超出宗教领域的巨大存在,影响着后苏联社会进程的每个方面,却不能被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考虑,这在客观上必然影响俄中关系,应该是这种战略实施后果不很理想的重要原因。本文探讨两个问题:俄罗斯东正教之于后苏联的超常重要性,以及,中国对俄国的认知绕开东正教因素和无神论政策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东正教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东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发展历程,阐述了东正教传教士团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指明了东正教传教士在沟通中西文化、特别是中俄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分析了东正教未能在中国扎根和进一步与中国文化相融的原因,介绍了东正教目前在中国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东正教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 ,在全世界有十几个教会和近两亿信徒 ,在东欧、近东等地区的影响颇深 ,特别是在俄罗斯 ,一千多年前就有了东正教 ,它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正教传入我国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经过一度的兴盛与衰落 ,目前在我国东北、新疆等地区仍有部分信徒。东正教研究是世界宗教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在我国社科领域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屈指可数 ,有关方面的书籍更是少得可怜 ,难以寻觅。去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东正教史》因而非常引人瞩目 ,可谓填补了多年的空白 ,为我们了解东正教的完整轮廓、…  相似文献   

5.
东正教经书的翻译和刊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1715年首届传教士团来华到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签订为第一时期。俄国传教士团并不重视东正教经籍的翻译,只有个别成员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第二时期从1858年到1900年。传教士团配合《中俄天津条约》中有关允许俄国人自由传教的规定以及《中俄北京条约》对传教士团职能的调整,着手翻译经书,为大规模传教进行准备。1900年到1917年为第三时期。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遭受重创之后,1902年俄国在中国设立主教区,传教士团利用庚子赔款大力发展东正教势力,经书翻译和刊印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6.
在俄罗斯,天主教是仅次于东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一样影响较大的宗教之一。天主教和东正教同为基督教的主要派别,它们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形成,在经典、教义、宗教仪式等方面有所差别,但是两教的经典《圣经》却在其流传过程中对俄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东正教信仰与俄罗斯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俄罗斯命运是俄罗斯历史哲学和宗教哲学探讨的永恒主题之一,也是苏联解体后人们极为关注的现实问题。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从俄罗斯民族心理特征、俄罗斯性格特点、俄罗斯理念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极为深入的探讨,其中先哲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遗憾和迷茫。依笔者看来,俄罗斯的命运显然并非某种神秘的天意支配下的历史演变,而是以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俄罗斯各民族在历史创造活动中由自身内在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历史轨迹。在众多因素中,东正教信仰是决定俄罗斯历史命运的最根本因素,而透过对东正教信仰的多方位分析,是解开俄罗斯历史之谜的钥匙。本文试就东正教信仰与俄罗斯民族自我意识觉醒、民族的性格形成、社会结构确立、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法律制度制定等方面内在关系的分析,揭示出东正教信仰对俄罗斯历史命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乐峰同志所著《东正教史》一书,已于1999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0万字。该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东正教史的重要学术著作,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该书介绍了东正教的起源、形成以及它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发展状况;介绍了东正教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它与天主教、基督新教的异同;论述了东正教的意识形态,如哲学、神学、伦理学和艺术等;较仔细地叙述了俄罗斯东正教的历史和现状;阐明了东正教同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历史上的政教合一关系,还涉及了近代以来东正教在中国的兴衰问题。作为东方文化之一的东正教…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东正教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俄罗斯东正教与现代化问题。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俄罗斯东正教革新派的历史和现状,内容涉及20年代的东正教革新派、60年代的东正教新思想家和90年代的东正教新革新派以及革新派提出的改革和现代化措施;第二部分是俄罗斯东正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着重谈了东正教与新教、东正教与罗马天主教、东正教与非传统宗教(邪教)以及这些异教在俄罗斯的活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谈到东正教,就离不开俄罗斯民族。中国的东正教主要随俄罗斯人的入境而传入,最早在清康熙年间。鸦片战争后,因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东正教传播速度加快。除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内地城市外,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随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发展,沿铁路线传播。二是俄国农民越过两国的界河,把东正教带入中国。第三个途径与三个少数文化群体有关,这三个群体早年均生活在俄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东正教。他们移居中国后,把东正教也随之带人,分别是蒙古族之布里亚特部、鄂温克族之通古斯部和雅库特…  相似文献   

11.
1996年5月7日上午9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曼诺夫·亚历山大博士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作了题为“当代俄罗斯东正教与国家关系”的学术报告。 他首先介绍了历史上东正教的几次改革,指出俄罗斯文化是一元文化,即东正教文化,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哪里有俄罗斯人,哪里就有东正教。目前俄罗斯即将举行大选,各派政治势力都在积极拉拢东正教会。东正教会对此感到非常为难,一方面教会不是在天空中生活,要与国家协调一致;一方面又不想成为政治家们利用的工具。在斯大林时代,东正教神甫们曾被剥夺公民权,成为社会边缘人,而现在俄国政界却把东正教会置于社会中心,各派都想利用它。鉴于上述情况,东正教会规定:限制教会神职人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个人可以参政、演讲,但不能代表教会。  相似文献   

12.
中东铁路又叫东清铁路、东省铁路,它于1896年根据《中俄密约》由俄罗斯人开始兴建,1903年建成通车。中东铁路西起满洲里,东到绥芬河,以哈尔滨为中心点,南至大连,全长2489公里。早在中东铁路兴建之日起,就有俄罗斯人出现在铁路沿线,铁路建成后,来中国的俄罗斯人逐渐增多。1917年十月革命后,中东铁路沿线俄罗斯人骤增。俄罗斯是信仰东正教的民族,每当他们的人数在一地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建立东正教堂。历史上中东铁路沿线各地究竟有多少东正教堂,现在很难说得清楚。50年代中期,俄罗斯侨民纷纷离开中国,回国或…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东正教会自建立之日起,就与俄罗斯世俗政权保持着紧密的交织关系。与天主教世界的神权政治不同,俄罗斯东正教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特点是政权高于教权,教权服从和服务于政权。在俄罗斯历史上,东正教会始终是维护俄罗斯国家外交形象的重要因素。如今这一功能更加突出。俄罗斯东正教会与国家、社会及公民积极合作,为传播和弘扬俄罗斯传统文化、扩大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圣徒”与“圣贤”分别是基督教与儒教传统中的重要概念,尽管两者隶属于不同的宗教文化系统,但两者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有着颇多的契合之处.本文拟从成圣的准则、受封的对象及类型、祭拜的形态、与统治者之关系、20世纪“同”亦“不同”的历史命运等几个方面考察俄罗斯的东正教封圣制与我国的孔庙从祀制之异同,在二者显明的迥异之处,挖掘其相通之点,在二者相似的表象之下,探求其本质性的差异,以期凸显俄罗斯的东正教封圣制的变通性、生命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辽宁地区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场所是随着沙俄对中国东北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日俄战争期间俄军的进驻而设立的。俄国十月革命后,沙俄的统治被推翻,随着军队和侨民的减少,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逐渐减少,以致消亡。本文根据俄罗斯东正教在辽宁省留下的历史痕迹和史料记载,梳理了俄罗斯东正教在辽宁省的发展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高崖东正教(东方正教)是基督教三大主要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一。东正教于1054年与罗马基督教公开分裂,而单独建立教会,自选教会最高首脑(牧首)及教会机构各级神职人员,在世界上有8个牧首区,9个独立教会,教徒约一亿,在世界...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包括教徒和非教徒,对基督教三大派系究竟有什么区别,不是很清楚。各派系教徒只是对本派的教义、神学、经典、礼仪、节日、神职、教制、教历、教堂等有所了解,而对其他派系的详情就不甚了解。本文就基督教三大派系———东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之间的区别,作如下介绍:学过世界史的人都知道,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中心,罗马是天主教的中心,东正教是在帝国东部地区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形成的,由于帝国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民族等方面与西部不同,因而东正…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东正教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峰 《世界宗教研究》2004,1(3):103-113
东正教从拜占廷帝国传入俄罗斯后,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适应俄罗斯的国情,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这些新特点表现为俄东正教与多神教的混合;俄东正教重视对圣徒、干尸和圣像的崇拜;俄东正教的排他性和不宽容;俄东正教的依附性;俄东正教的传教术等。  相似文献   

19.
在早期中俄关系史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扮演了文化使者和外交机构双重角色.自1820年起,俄国定期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团随团医生.这些医生除具有传教士团成员所共有的特性外,由于本身的职业特点,在随传教士团驻北京期间的活动又各有千秋.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随团医生及他们来华的原因、在华主要活动,进而由点及面,透视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在中俄关系史上所起的特殊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连是中国东北的海上门户,旅顺口是北方天然军港。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之后,沙皇俄国开始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中东铁路并驻军。由此,许多俄国人连同俄罗斯东正教一起来到了大连和旅顺地区。1904年至1905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旅顺争夺战是日俄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为了追悼和埋葬俄军阵亡士兵的尸骨,俄国人在旅顺和大连建立了教堂、墓地和修道院。俄罗斯东正教从而开始了在这一地区历时半个世纪的传播活动。本文作者对俄罗斯东正教在大连、旅顺留下的历史遗迹和史料记载进行了田野调查,最终梳理出了俄罗斯东正教在大连和旅顺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