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文化全球化为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发展机遇,西方现代主义在文化全球化趋势的今天传入我国,对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根据审美主张和语言表现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流派,这些西方现代主义流派都会对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产生强烈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  王庆奖 《学海》2003,8(1):162-168
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 ,又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 ,它对当代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争论 ,从根本上说是不是多元的问题 ,而是美国未来应该建立怎样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21世纪10年代在古巴,尤其是在哈瓦那进行的实地研究,对全球化进行了批判性分析。21世纪00年代在加拿大和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大学内部,学者们首先担心全球化会带来文化的同质化,后来应用民族志方法来探索由地方和跨国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文化挪用过程。然而,实地研究有时具体地表明,由流动的和无张力的循环系统组成的全球化愿景是乌托邦式的,并不适用于描绘古巴(可能在南半球的所有国家)的现实。“回响贝斯文件夹”的故事展示了哈瓦那的唱片骑师和电子音乐制作人所表达的滞后感以及他们想融入当下世界的愿望。最后,本文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流动的交流愿景。这通常与流通的概念有关,进而与全球化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加剧的全球化趋势带来了空前的人口大流动,突破了传统的国界和宗教/文化区域的限制,使世界历史版图发生微妙且持续的变化。本文在关注人口的全球性迁移如何打乱"文化断层线"的同时,指出由于不同族群和宗教的移民对自身文化的坚守,美国社会出现了认同危机;以WASP价值为主体的文化熔炉说受到多元文化主义的冲击,同时,基于族群和宗教认同的人口发展趋势使得美国基督教内部形成显著差异与区隔。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全球化 ,尤其是经济全球化 ,已作为现实来到我们身边。发展经济的国策决定中国注定会欢迎和全力投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然而 ,这却使近代以来一直没有真正解决的文化认同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是否已无须认同 ?如果不是 ,我们的文化认同在哪里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 ,以及技术的广泛传播使世界经济的互相依赖性增加。”这个过程当然会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包括文化 ;但它非但不能造成文化一体化 ,反而会刺激各种文化认同的发展。社会经济生…  相似文献   

6.
全球空间是个流动的空间。当前全球化的趋势正在改变着这个空间的结构。全球化不仅改变着经济生产和交换的方式,而且也改变着文化生产和交换的方式。这些新的方式在空间中流动不拘,甚至没有什么领土的界线,因而使整个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描述这种变化:全球化的冲击及其对文化同一性或文化身份的影响;跨国资本主义对社会结构可能带来的变化;在全球化形势下地缘政治和民族一国家的境遇。鉴于这些都是新的问题,笔者的能力和知识有限,恐难免有偏颇之虞。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全…  相似文献   

7.
"义乌穆斯林现象"是发生在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的劳动力国际性流动的典型社会经济现象。义乌穆斯林群体的构成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而群体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跨地域和跨国主义的特征,他们不仅在社会关系上形成了在原住地和羁留地之间的具有共时性多股绞合的特质,并且建立起了一种跨越地理、文化和政治领域的社会场域,基于此,义乌穆斯林群体的族群认同也因特殊的社会互动关系和多元性的社会身份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丁立群 《哲学研究》2022,(1):30-40+125-126
无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几乎不约而同地都把目光聚于文化,强调文化在批判发达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这意味着提出了一种新的实践形态和实践领域——文化实践。本文论述了早期文化研究思潮的“文化实践”理论并把它安置在实践哲学的谱系中,认为亚里士多德“伦理-政治”实践哲学已经蕴含了实践与文化关系的某些线索,但是这一线索并未彰显出来,其实践哲学主要存在于政治领域。马克思“劳动-社会”的实践哲学把实践置于社会领域,社会包含了文化,然而出于现实的需要,马克思主要强调了社会的制度和组织方面。为了理解无产阶级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动力问题,早期文化研究思潮挖掘和彰显了马克思社会实践的文化内涵,系统论述了文化实践理论,构建了文化实践的新模式。这是在当代全球化时代,适应时代发展的实践形式;它有力地批判了单一的经济决定论,为实践哲学开辟了可能性;它使马克思的“劳动-社会”实践哲学潜在的文化意义彰显出来,使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理论更加完整;它关注大众文化实践,加强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反精英主义。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7,(2):204-216
欧美国家2016年的政治动荡使二战后确立的西方自由秩序陷入危机。本文着眼于阐明两种结构性成因。首先,全球化的断层性在许多国家加剧了国内经济的不平等,激发了反全球化力量的崛起;其次,多元主义和全球主义引起民族主义和地方认同的反弹,形成了文化认同的裂痕。这两种趋势引发了欧美社会的政治意识对立,促成了民粹主义势力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中的伦理认同与伦理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不仅改变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格局,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在伦理维度上以伦理认同与伦理冲突的矛盾现象凸显出来。面对全球化中伦理认同与伦理冲突并存的复杂态势,合理的战略选择应该是:理性审视和反思全球化中的伦理认同和伦理冲突,以生态价值观引导下的伦理多元主义应对全球化的文化挑战。  相似文献   

11.
刘淑萍 《学海》2012,(5):11-15
民族国家的伦理认同有明显的地域历史性、民族性。它具有激励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是国家成员间团结一致的凝聚力所在,它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全球化时代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它都是社会平等、合作环境及机制的重要维系基础。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相互协作机遇的同时也冲击着国家主权观、国家地域观与民族文化等传统国家实体性精神的基地。西方发达国家应对全球化治理需求提出"普世伦理"认同,诱导消解着民族国家的伦理认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我们要塑造良性的民族国家伦理认同,确立生态伦理价值观,反对抽象的伦理普遍主义;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中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创造文化条件、整合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现代主义设计在风靡全球的同时,削弱了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差异。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使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需植根民族传统文化。江南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此为研究背景,追溯江南地区的地理、经济和文化历史,调研江南地区的传统历史街区,研究其对当代建筑审美与功能的影响,对当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认同及文化适应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量表、流动儿童文化适应困难量表对北京市932名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经过分析发现:(1)女生、未转学、家庭收入高、父母教育程度高、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文化适应更好;(2)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对其文化适应的直接预测效应显著;(3)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可以分别通过老家总认同和城市总认同间接影响文化适应,也可以通过老家总认同和城市总认同的整合更好地间接影响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4.
三、方法论视角的突破与"文化哲学"研究 综观目前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各种"文化理论"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突出的学术现象--西方发达国家和民族(特别是美国)极力推行"文化普遍主义"和"普适伦理",而欠发达国家和民族则出于某种"自卫情绪",大力倡导"文化特殊主义"和"特定伦理"[1].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哲学研究初探(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全球化"呼唤"文化哲学"研究 作为今天学术思想界的一个流行术语,"全球化"无疑在激发人们进行各个方面的思考.但是,对于当今的哲学研究来说,它所指称的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究竟意昧着什么?或者说,哲学研究究竟应当如何应对"全球化"这样一种在当今突出表现出来的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维度于一身的西方文明的征服扩张趋势呢?  相似文献   

16.
申林 《美与时代》2007,(10):72-73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全人类宝贵的文明财富."全球化"是构成当今世界文化体系的特征,它使当代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整体化趋势,它已经对全球民族国家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取向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对促进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混搭指"不同文化在同一时空中呈现"的现象,是全球化背景下心理学中文化研究的新热点。文化混搭研究代表了继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多元文化心理学之后,心理学文化研究的第四个阶段——文化会聚主义心理学,并从不同方面延伸与拓展了传统的多元文化研究。已有文献从文化混搭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个体对文化混搭的反应及心理机制等角度展开了实证研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晰文化混搭的概念定义和研究范畴、提炼和比较其不同表现形式、探究既有研究结论中的不一致性、比较文化元素的混搭与非文化元素的混搭的异同、采用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教育哲学流派中,社会重建主义的教育思想有着特殊的地位及影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当前文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社会重建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社会重建主义下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得出一些对我国美术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物质主义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质主义一般被看作是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个人价值观,它已成为很多不同学科研究者感兴趣的课题。文章从物质主义的基本概念、结构及测量开始,重点论述了其成因、影响尤其是对幸福感的影响,并简介了跨文化研究的成果,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是对物质主义采用量表测量时应考虑社会称许性反应偏见或者开发内隐测量方法,二是关于物质主义与幸福感的研究方法需要改进,三是物质主义在中国的研究有待于加强  相似文献   

20.
社会动荡、人口流动、社会资本、社会支持、民族文化等社会因素对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社会因素对生命质量的总分都有影响;它们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影响也不一致.少数民族文化和社区环境因素与生命质量的关联研究正成为社会流行病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